观点:孩子想象力差怎么办
妞妞
“宝宝,你看这是什么?” 孩童时,父母总会用类似的语言去问孩子。殊不知,如此简单的一句问话,变相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因为你问的是“是什么”,而不是“像什么”。 背景 中国孩子想象力倒数第一 应试教育难辞其咎 根据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在全球21个受调查国家中,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 数第五。此外,在中国的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占14.9%。(11月24日《重庆晚报》) 第一与倒数第一,鲜明的对比,对此,应试教育难辞其咎。 为了标准答案,学校老师的教育方式呆板单调。给你一个“0”,在数学课上只能是零,在英文课上只能是“o”,不能有别的答案。一旦挑战了老师的权威,便会受到训斥。教育以考试为目的,考试以应试为手段,在这固定的教育模式下,任何有创造力的天分也会被无情地扼杀。 然而,应试教育这个大主题短时间内无法改变,难道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的想象力逐渐被消磨? 观点:不要给孩子标准答案 家庭,是影响孩子想象力发展的另一因素。 在中国,孩子的父母也是在应试教育下成长的,因此家长的教育方式也明显带有应试教育的色彩,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总是灌输给“凡事都有标准答案”的理念。 比如,问孩子问题时,喜欢问“你看这是什么?”“苹果是什么颜色的?”诸如此类的问题。 雪化了是什么?是水。那么回答雪化了是春天难道不对吗? 创奇记忆机构校长郭昌博介绍,很多家长喜欢直接给孩子提供一个唯一的标准答案,不仅让孩子丧失了锻炼想象力的机会,还把孩子思考的机会也剥夺 了。甚至有的家长不允许孩子拥有多种答案。这些生活中不经意的做法,都严重制约了孩子想象力的发展,长此以往,很容易使孩子形成“不敢越雷池半步”的意 识。 “问孩子问题时,尽量多问像什么,给孩子想象的空间,少问是什么。”郭昌博建议。 孩子做“白日梦”不是坏事 白日做梦,一般用作贬义词。而把白日做梦用到孩子身上,则变成了褒义词。 哪个孩子没做过白日梦?在白日梦里,可以化身宇宙英雄,拯救地球;可以变成白马王子,搭救公主……然而,家长的一句呵斥“不好好学习,胡思乱想啥”,就能把孩子一下从梦境拉回现实。 在很多家长眼中,做白日梦等于不学习,等于做无用功,其实不然。郑州引领右脑潜能开发中心校长刘军民介绍,在白日梦的想象中,孩子能锻炼完整的 考虑问题的能力。他们会设想一件事情的多种结果,并根据不同的结果作出不同的判断,或者改进措施,这种机会对7~10岁的孩子尤其重要。 “不光想象力,连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能在白日梦中得到锻炼。”刘军民说,“所以要鼓励孩子多做白日梦,而且越荒诞越好,越夸张越好。” 小方法:看图写日记 “家长可以和孩子在生活中,做一些简单的想象力训练,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图联想。”刘军民说。 比如一张两人在海滩捡贝壳的图。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把这张图想象成一幅具体生动的画面。从两人的穿着,联想到天气炎热。从流动的海水,联想到微风徐徐。只要家长起个头,孩子能够很快想到其他的东西,而且肯定比大人想到的还要多。 实际上,看图联想已经成为右脑开发机构的重要培训课程。在引领右脑潜能开发中心,用于让孩子联想的图有厚厚几摞,有抽象图也有实景图。“经过训练的孩子,甚至可以做到看一幅图就能写出一篇几百字的日记。”刘军民说。 数字讲故事 经常能看到潜能开发机构的宣传,几十秒内记住几百个数字。惊叹的同时,也有疑问,为什么能记得这么快? 其实,在潜能开发机构,1到100每个数字都有自己的含义在里面。比如,3代表大山,26代表2路车,4代表寺庙。那么这三个数字连起来记的时候,就可以联想成为一个故事:你从大山出来,坐上2路车,终点站是寺庙。 郭昌博介绍,联想是记忆训练中经常用到的方法。这样不光记得快,而且记得牢,因为每次想到这一串数字马上就能进入该场景。 “家长朋友们在家时,可以把几个无序的数字让孩子记忆。每个数字的含义让孩子自己来定,他觉得怎样好玩就怎样定。记住几串数字等于想了几个故事,想象力自然大增。”郭昌博说。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活动报名丨同济老师带小朋友触摸海星·观察海葵·走近小丑鱼 (葵恩文化)
- 不花钱不去迪士尼,上海免费亲子活动推荐 (hdvdk)
- 6/3好玩的农庄,大家一起去吧 (QtimeKids)
- 上海妈妈同城二手交易群 (草莓猫咪)
- 宝宝照片书 (wuqingd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