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一会
𓃠(当我没说吧)
见了一位老友,许久不见的友邻 。一如以往印象里那么有精神头儿。
上次见是去年冬至三人行一台局,年纪最长的那位像老大哥那样照顾着两位后生一直侃侃而谈。今年再见以为如去年那样凑个三人局没想临时找的B角太忙没来,所幸是即便两个不算熟的人许久没见再叙旧没有想的那么尬。
我和这位老友一样,面基线上的人少之又少,如果不是特别能聊的你来我往又或者双方都相互吸引的情况下基本不会怎么面见生人。于我们而言,见一个陌生人输出内耗太大,你要挑一身符合场景得体的衣裳,买一件对对方比较实用好看的随手礼,清楚对方大致偏向的类型,平常线上和对方聊的什么内容居多,你们线下见面又可以能共同找哪些话题聊,如果两人不是特别热络要不要以防冷场临时约第三个人来等等一些见面前的准备。实不相瞒如果决定见一个人可能光是外在的行头我需要花两小时左右,更别说其他的一些约见准备,所以对我来说见生人是偶然性小概率事件。在豆瓣上见的人更是屈指可数,要么不见要么见的话一年也就一两次,而且可能会一直保持频率很低的联系,不温不火不冷不淡,也挺好,社交中这样远观君子之交会相对更长远一些吧。
我们从豆瓣的F君聊到D君,从D君跳到H女又扯到M女,好似我们与这些人全都见集体见过一样想象中开了场集体线上的连麦传声游戏,再拉回到现实发现原来其实大家都差不多,上不了台面的始终是不声张的,我们会把人和事一分为二去剖析并接纳其对立的各个面,又一边矛盾自己成了与之相关联的当事人依然是很难跳脱非世俗价值观的怪圈。有时候太了解对方如同触碰自己的身体一样,怎么两边长得好像明显不对称?怎么生理机能又出现障碍等等一些你以为很熟悉但突然出现了认知范围之外的发现,你会怎么办?不要这副皮囊身形嘛,基本上不可能,然后我们开始意识到很多人是不允许我们出现结果的,时间一到便被动的放下他们,可这个过程中我们总归还是希望对方朝着自己走来,隐藏一些缺陷做出最大的努力伪装修饰或者放大其他的闪光点将其合理化并说服自己。你说这是爱吗?当然是。都是假的吗?其实也不然,这些零零总总无不是一种当下迎合爱你的表现。
总的来说这次与老友的一年一见聊的很愉快,略有遗憾是B角始终没有出现。

anyway,约见计划里本来没有B角的存在,只是突然特别想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