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丁丁——环游世界的奇异冒险
running(秋)
给一个杂志写的,贴上来和大家分享~ 永远的丁丁——环游世界的奇异冒险 幽默、机智、正义、勇敢、善良、重感情……除了身高只有1.37米和从未做过本职工作,比利时漫画家埃尔热笔下的丁丁可以说是完美的。这个永远不知道害怕、总能在关键时刻化险为夷的小记者,今年应该已经81岁了。尽管如此,丁丁还是长着一张孩子气的圆脸,带着他的小狗白雪环游世界。 白雪是一条刚毛猎狐梗犬,据说这种小狗不会出现纯白色。所以有人推测,这是埃尔热画完白雪后懒得上色的结果——毕竟画一只白色小狗比画一只花斑小狗要省事得多。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无数读者为丁丁和白雪的冒险经历所着迷。直到今天,全世界依旧有成千上万人喜欢丁丁和白雪的故事。“丁丁历险记”已经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销量已突破了2亿册。 不过,“丁丁历险记”并不是一经推出就大红大紫的。翻开丁丁系列的第一册《丁丁在苏联》,丁丁的模样与现在略有不同:耷拉着一撮头发;本身就稚气的脸被那时的埃尔热画得更圆;最让人吃惊的是,那时的丁丁竟然没有眉毛!不仅长相不同,连丁丁的身手都厉害得有些离谱——乘坐的火车被人装了炸弹,炸弹爆炸后全体乘客甚至车厢全部消失,而丁丁和白雪不仅完好无损,还坐在残留的凳子上讨论刚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驾驶摩托车撞上疾驰的火车头,可在下一格画面中,丁丁却一脸茫然地坐在火车头上看风景;所乘坐的飞机撞向地面,而丁丁也只是在飞机撞毁后拍拍屁股走了出来……在最初的这本故事中,丁丁并不全是在用智慧化解险境,整个故事更像是带有荒诞色彩和搞笑情节的早期迪斯尼动画。连埃尔热本人都在采访中表示:“如果有机会再来一次,我真想重画前面几本。” 《蓝莲花》是“丁丁历险记”风格的转折点。这一次,丁丁来到了中国上海。在这个故事中,丁丁不仅揭穿了日本人在中国贩卖鸦片的秘密行动,还为他的中国朋友王仁杰中毒的儿子寻找解药,甚至从大水中救出了他后来结下终生友谊的中国朋友张仲仁。在这些看起来宛如侦探大片的情节中依旧穿插了很多桥段:丁丁被人用麻袋绑走,读者本来以为白雪会像以前一样救出丁丁,没想到它却极其专注地叼起一根骨头;身穿前清朝服、总是傻里傻气的杜邦兄弟走在马路上,浑然不知身后跟随着嘲笑与围观的群众……除此之外,《蓝莲花》中的画面也比以前精致了很多——街道上挂满了写着毛笔字的幌子,以及各种广告和标语:“随意小酌”、“南北杂货”……甚至还有“打倒帝国主义”!丁丁所住的院子里,被埃尔热特意画上了圆形拱门……这些考究的画面细节,几乎全部来自一个人——埃尔热的中国朋友张充仁(也就是故事中张仲仁的原型)。 因为故事与画面的出色配合,《蓝莲花》获得了成功。从此,丁丁也不再是一个普通的男孩,他被更多的人知道、关注、喜爱甚至是追捧。 对于埃尔热个人而言,在他的“丁丁历险记”系列中,称得上转折点的还有另外一本作品——《丁丁在西藏》。这个故事事关埃尔热的婚姻与感情。在创办了杂志《丁丁周刊》后,埃尔热爱上了自己工作室的同事法妮。但是,他无法宽恕自己与相濡以沫28年的妻子分开。那时的埃尔热仿佛一艘小船,身处摇摆不定的风浪之中,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与困惑。这一阶段的埃尔热总是梦到大片如雪一般的白色。故而《丁丁在西藏》的创作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自我追寻和问答。在作品完成之后,饱受煎熬的埃尔热终于做出了离婚的选择。 1980年,埃尔热被确诊为白血病。1983年3月3日,埃尔热留下未完成的故事《丁丁和字母艺术》(又译《丁丁和阿尔法艺术》)与世长辞。很多丁丁迷自发续写《丁丁和字母艺术》,其中一个版本在网络上流传甚广。据说,后来这位丁丁迷像当年的埃尔热一样,虽然没有受过专业美术训练,却因为画连环画而走上了艺术创作之路…… 《丁丁在鲨鱼湖》是埃尔热工作室在1960年拍摄的动画电影。虽然编剧署了埃尔热的大名,但事实上埃尔热并没有参与这一创作。抛开故事不谈,单从绘画的角度来看,这部动画片“山寨”得显然不够档次:作为配角,大眼睛的小男孩与小女孩更像是美国动画明星的后代,而不是埃尔热笔下的人物。 好莱坞导演斯皮尔伯格也是一位资深的丁丁迷,由他导演的《丁丁历险记:独角兽号的秘密》将于2011年在全球公映。 刊发于《知识就是力量》2010年11期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丁丁在旧上海》居然是本真书 (苏德)
- 木刻版画:《丁丁历险记》 (异乡人版画室)
- 全球最大规模丁丁主题展来了,还有他与“中国张”的往事 (苏德)
- 看到了1998年出版的丁丁历险记! (尸律鬼)
- 丁丁系列,出口品流出 (thinky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