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古村桥.古寺庙.古戏台探胜
歌代啸
计划路程时间:7时45发车, 8时15姜山上高速,西店下高速。9:20皇封庙石龙柱、古戏台;10:00广德寺;10:30塘下村镇东庙古戏台;11:00阆风桥(机动);11:30-12:00长洋郭氏宗祠用餐,听越剧《打金技》。下午1:00梁坑古桥、潘祠古戏台;2:15夏樟古村孙氏家庙;3:15大蔡胡氏宗祠;4:00返回宁波。 古 村 桥、古 寺 古 戏 台 简 介 前金皇封庙——古庙在象山港海涂边。据传庙神曹彬是赵匡胤平江南主将,封为济阳王,又因南宋赵构逃难至此,显灵救他一命,又封敕建庙,庙内存18条石柱,其中4条雕刻云龙,当地太学生邬韶出资建于道光五年(1825) 广德寺——宁海北乡名寺,始建于清初,1997由名僧有圆法师主持复兴,如今殿宇宏丽,像饰庄严、巍巍宝刹、焕然佛国道场。 塘下镇东庙——庙一般供奉名士社神,社是中国最古老的村落聚集,有人居就有社神。塘下村胡氏在元代时(1302)从大蔡村迁入后,村后有水塘。故名塘下,村东建庙,供境主菩萨及财神土地神。庙中戏台建于清,采用罕见的一台五井,五个大小的同心圆穹窿顶悬在空中,不用一枚钉,全凭精巧无比斗拱互相支承借力,历百余年风雨而仍安然牢固,实乃中国斗拱卯榫绝技,此一戏台是最近宁海文物部门新发现。 阆风桥——阆风,昆仑山峰名,古人称神仙居处。此处南北东西有山围卫,中心一水东流,唐大中十三年(859),舒师锡居此,南宋时名士刘倓、舒岳祥称刘舒二阆风,舒岳祥后裔居岭口建桥名“阆风桥”,舒与鄞县王应麟、袁桷,奉化戴表元为浙东宋元三文杰。桥重建于光绪十二年(1884)。 甲子桥、郭子仪38代后裔——因洪水季节此地水汇成洋,故称长洋,去年一场洪水冲垮甲子年(1864)建的甲子桥。清末(1911)西店名族孙乃泰胞妹是奉化塾师王慕兰弟子,嫁到长洋,不料夫死,留下三岁儿子,族人逼孙氏交出房产,无奈投水,老塾师写下“十年流恨无穷时,试看甲子桥下水”之句,今桥又重建。郭子仪曾是唐玄宗及以下三位皇帝宰相,平乱安国,七子八女,寿八十五,富贵无比。《打金枝》中郭嗳是皇帝的附马,郭子仪七子,迁到金华。后裔又迁到长洋。长洋郭祠戏台始建于同治八年(1689),近年重修,戏台顶双藻井同心圆、八角藻井。 梁坑洞桥戏台——梁坑不姓梁,姓潘,130户近500人,原居姓梁。唐末河南荣阳潘氏迁入宁海,宋以后分迁各地,其中有潘天寿一支和梁坑潘氏。祠前有银杏,村口有乱石拱洞桥。祠堂在村口高坡独立,咸丰十一年(1861)重修,戏台和勾连廊各有藻井。 夏樟古村、孙氏家庙——西店孙氏一支后裔在元代时(1300)夏天六月初三插樟成林,居此700余年。160户,570人今存村中百余老人。村处山谷,巨樟600余年,围可三人合抱,民居依山叠建,山溪穿村,原有10桥。 大蔡胡氏宗祠古戏台——原住蔡姓,而村名大蔡,地名象原。南宋绍熙(1205),原籍徽州、吴兴胡直夫偕长洋金氏从奉化牌溪迁入,至今24代600余年。嘉庆八年(1803)建祠堂,至今200余年。祠堂未经漆饰演,保持古制,原汁原味,雕刻精丽,难得罕见。 时间:12月19日(周日)7:45江东琴桥东四眼契街西乘车。12月6日起报名,计划150人左右。 报名收费:车费、中餐等每座100元 报名时间地点:宁波蓝天旅行社,江东前河北路754号格林生活广场T2室。座落四明中路交叉口,格兰云天对面,三江超市东,公交车906.690.166.660.650.661.161.103.21格兰云天站下.177.118.115前河北路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书院圣地———白云庄 (歌代啸)
- 探胜 鄞西古桥 与奉化九曲剡溪 (歌代啸)
- 探 胜 灵 秀 横 溪 (歌代啸)
- 重访霞客故道 亲近宁海山水 (歌代啸)
- 文献学家李邺嗣 (歌代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