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庆余年》的优劣
momo
原文为《庆余年》《琅琊榜》的优劣对比,还没写到对比的地方,就吵起来了,那就直接聊聊庆余年自己的优缺点吧。年末忙哭了,终于放假了,写完这个帖子过大年。
一、优点
首先是选角,导演太会挑人了。张若昀演的范闲“得意忘形”。配角上,庆余年找了一帮老戏骨。说完演员,接下来本来应该是说演技,但这实在没什么说头,夸就完了。 其次是改编的好,我的习惯是先看完影视剧再回头看小说,所以庆余年我还没看原著,关于原著的信息大多是看原著粉的发言知道的,如有出入,欢迎指出。庆余年保留了原著的精气神,角色和情节在主脉络上也相符。 第三个就是拎得清轻重,目标明确。很明白自己的主旨是什么,定下了“沉重主题轻松讲”的基调,主要篇幅都围绕主题展开,其他的蜻蜓点水提一嘴就好,没有贪多嚼不烂的臭毛病。可以对比那几部预告牛逼轰轰,播出之后口碑拉稀的古装剧,权谋、爱情、天下苍生各个主题都想沾,还妄想各个都做到顶尖,天底下哪有这种好事。 第四,终极boss的前后期设定很好。文学作品只要是涉及“升级”的情节,就有一个绕不开的bug-终极boss的前期安排,被人吐槽的“送经验”“送人头”就是典型,好一点的就是来一句“无巧不成书”,《庆余年》则处理成范闲前期一直就是boss手中的棋子,在被利用的同时也在成长,《庆余年》的处理可以说是优秀了。
二、缺点
最大的槽点,男主太过杰克苏,金手指开的过狠了。范闲:户部侍郎是我养父,皇上是我生父,宰相是我岳父,三处主办是我师父,还有五竹、陈萍萍。王思聪在我面前就是个渣渣。 第二,宏大的主题却没有展现出应有的历史厚重感。大男主杰克苏注定和厚重感无缘?把杰克苏拍的厚重确实比较难,但也不是没有成功的案例。鲁迅评价诸葛亮“多智近妖”,《三国演义》的诸葛亮不一样令人动容;《少年包青天》也是大男主,最后一案翻龙劫,帝王心思、尔虞我诈展现无疑,直接拉高了这部剧的逼格。(这点评论有不同意见,我的看法有失偏颇,为完整性,保留)
第三,配角过于扁平(此条很多人肯定不同意,请看完再讨论),一个角色要立住了,至少要做到两点:1,角色要有自己的立场/利益;2,角色要有自己的性格。第二点庆余年做的还算不错,但第一点连及格线都没到,尤其是庆余年权谋还占重极大。我看过一个帖子,说的很有道理,庆余年的角色有一种攻略的属性,有的难度高,有的难度低,性格各有不同,但主角完成攻略之后,就全心全意为主角服务了,偶尔的反抗,也更像是一种情趣。庆余年里很多角色乍看各有特色,但一看内里,都写着范闲两个字。举两个例子。师傅费介,三处那么多弟子,就因为他一句话,和一处兵戈相向,他们没资格给费介送终?柳姨娘,她和范闲的矛盾是家产之争,范闲是私生子,有的东西继承不了,但有的东西范建点了头就可以继承。这个矛盾解决了吗,没有。范闲入府以后,和范建频繁密谈,后期还当官了,范家的资源在逐步向范闲倾斜,按道理来说,范闲和柳姨娘的矛盾是越来越激化的,结果柳姨娘居然和范闲站到一条战线上了。
第四,很多细节处理不到位,信息的传达完全是靠台词完成的。比如,范闲的经济来源,塞钱给侯公公,安顿滕梓荆,王启年的薪水。按剧中的设定,这可是一大笔钱,尤其是王启年每个月都要50两,他的经济来源是什么。和范若若直接接触时间短,靠台词交代了关系的维持--书信往来;范闲的武功,长大之后就没给过练功的镜头,也是靠肖恩的台词交代了一直在练习。这点上真的要向《琅琊榜》学习一个,林殊和霓凰的青梅竹马靠几个不到一分钟的回忆杀交代的清清楚楚。
OK,此贴完结,四优四劣,公平公正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改编的一点看法 (歧途)
- 第三季选角有什么风声吗? (刘刘刘小诺啊)
- 畅想&杂谈|第二季搞不懂的一点 (小满)
- 庆2播的时候剧粉还是太体面了,现在某人终于被路人正义制裁了 (美少女知世酱)
- 幕后&安利|摸了庆余年的momo头像(7张) (mo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