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he 论证
豆友202044993
非常非常喜欢鹤剧,开放式的结局,让人浮想联翩,拜读了组里各种分析帖,实在忍不住,也想发个帖谈谈我的看法。
我不是原著党,看过原著,但没有特别仔细的读,所以我的分析,来自电视剧中体现出来的,以及编剧的同人作文,还有一些路透花絮。
有人说编剧写的是同人文,不是剧本。但何谓同人文,所谓同人文,是指对剧本或者小说中的人物,由作者赋予新的思想,而体现的一种新的展示(百度上说的,大意如此)。而这里作者即编剧,也是原作者,所以她的同人文,体现的就是原作者及编剧本人的想法,具有极重要的参考价值。
下面我就人物性格,剧情发展,以及电视剧的拍摄手法三方面来分析结局走向。
1、人物性格
剧版的人物和原著有了相当大的区别。
首先看萧定权,很明显,他是个缺爱而敏感之人,对情之一字异乎寻常的执着,聪明但感性,他渴望被爱,被尊重,能有自由,所以一直在强调想做一个青春而干净的人。这里两层意思,青春干净,以及是人。而父亲却在很多时候将其当作博弈的棋子,所以他是用来交换的玉带,是国家公器,这与他所要的不同,他感到压抑,想要反抗,想追求自由,但实际上,他的善良,他对生命的珍惜,他是反抗不了的,就算反抗,也只是无刃的刀鞘而已。这样的人设,在环境逼到极致时,走上自杀的道路是可能的。但剧中太子身边,影响他命运的人,除了皇帝,还有文昔。
然后看文昔,文昔与原著比,却是完全不同的人设。原著的阿宝,聪明通透,但不知为何她的色彩是极冷的,黛玉一样心思细密而敏感,却更容易被摧折,所以原著阿宝选择殉情。可文昔是咋样的?开始时是明媚而大胆的,之后是隐忍却更为坚韧,最后是心思缜密勇于搏鹰之人,她同时还实现了对太子的救赎,这样向阳而生,心怀慈悲的神女,任何恶劣环境都摧折不了的人,她会在有了孩子后选择殉情?这与人设完全不符。
最后是皇帝,剧中的皇帝与原著人设也是不同。他对太子的情感极为复杂。即是君臣,又是父子。从君臣上讲,他既要培养太子成为非怯懦非无能之辈,又要对他处处防备,避免太子势力过大。从父子角度讲,他对太子既爱又恨。爱是因为太子终是他钟爱之人的孩子,恨是因为太子出生的背后源于顾家的逼迫,而且剧中也说了,皇帝一直被他人引导着以为太子像舅舅,但最后发现太子最像的是自己。所以剧中的皇帝,情绪与他的行为往往很精分。但是皇帝会想着废太子吗?没有。想杀了他吗?更没有。他只是有时候下意识的会将太子和顾思林的情用于政治斗争,从而与重情的太子发生尖锐冲突。但无论怎样,小说和电视剧,皇帝都不想杀太子。
所以剧中的太子会不会自杀,不好说,有了救赎他的文昔,有了对他有父子之情的皇帝,而他本人,与原著不同,对于太子之位,他其实是放得下的,他只是想当一个青春而干净的人罢了,如果争取到了,他没有自杀的理由。梁园同人文中,安排皇帝赐他假毒酒,还他自由,我以为是剧中人物最好的选择。于皇帝成全了父子情,于太子,他终于摆脱桎梏,获得自由。
2.剧情发展
剧本由于很多原因,被删减许多,只能从原著,梁园同人,以及花絮推测。首先五大王黑化是必然的,所以梁园文中有五大王他们生来就乐意斗争之类的语句。然后太子穿上铠甲也是有的,从梁园的同人看,太子所为一定是给皇帝带来相当大的压力。太子与表哥之间,发生分歧,这些应该都在剧中,只是我们无缘得见,但最后的最后,太子终究背负骂名,皇帝选择做了一次父亲,假酒,然后得以新生。这是梁园同人展现出来的,应该也是剧本真正的结局。
3、电视剧的表现手法
本剧对仗应用及其之多,这我就不再赘述了,所以假酒的重复,十分符合这种对仗。另外,就是结尾的双鹤。双鹤我认为是两种解读,要么同生暗喻两人如鹤一般徜徉在山水之间。要么共死,类似梁祝一般化蝶。一生一死应该不太可能。如前面所述,我始终不认为文昔会是那种主动求死的人,殉情说不通,殉情了阿琛怎么办?给定梁?定梁剧中还是小朋友呢。给皇帝?更不可能,太子都逼死了,把孩子给皇帝带?给文晋?文晋也是孩子呢,需要姐姐照顾。所以怎么说,文昔不会主动求死,除非什么难产之类不可抗力。而且文昔生孩子时,萧定权应该还活着,参考同人中23岁穿着铠甲的萧定权。所以有了孩子,又有那么坚韧的阿昔,两人共死完全说不通啊。那剩下的,就是同生了。鹤剧结尾,两人依偎在一起的背影,是不是替身不管,表示的一定是他俩。至于白衣,那是鹤的颜色,表示两人即是双鹤。
所以我的结论,在剧中,最终是皇帝假毒酒,太子文昔远走,生了阿琛,可能后来皇帝还去看过他们,抱抱阿琛的结局。完美的he。
理工女一枚,文思实在不行,啰哩啰嗦写了一堆我的分析,也是我的第一篇帖子,献给我最爱的鹤唳华亭。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杂谈|開個帖記錄自己二/三刷時的一些發現/疑問/吐槽/思考 (荔枝生嶺南)
- 陆文昔做梦想起来的少年是谁 (亲切的陆游)
- 太子最后为何要自杀? (乔安)
- 杂谈|文昔=山鬼=神女|山中人兮芳杜若(附剪輯) (荔枝生嶺南)
- 肉身看不见灵魂的悲剧 (姬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