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B|为了孩子,是牺牲还是借口?
来自:Constance(寸草心)
看了近期的一集《奇葩说》,论题是“决定离婚的夫妻要坚持到孩子高考结束吗?”,储殷讲了一个很煽情的案例,触动了很多为人父母的内心,可就这件事情本身来说,那个十四岁的孩子,在法庭上号啕大哭,是因为不知道跟爸爸好还是跟妈妈好吗?不是!他面临的选择是失去爸爸还是失去妈妈!而这样两难的选择也不会等他十八岁就能迎刃而解,到时候虽然不是在法庭上,但他承受的痛苦绝不会比那个十四岁的他减少一分,因为他的父母把他当成报复对方的最后筹码,这才是整件事情最可悲的地方。每对离婚的父母,是不是应该认真的思考一下,不要把孩子当成财产一样分割,虽然夫妻不再是夫妻,可父母仍然是父母,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残忍的不是父母离婚这件事情本身,而是离婚后他将要失去的亲人,这才是他最无法接受的事情。 所以,想要离婚的夫妻,如果你们真心爱自己的孩子,不是要等到孩子高考结束或是满十八岁才去离婚,而是要在离婚的时候留住最后的一份体面,不要做不成夫妻就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也不要逼迫孩子跟你共同承担这份仇恨,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与爱。 在离婚这件事上,只有错误的处理方式,没有错误的处理时间。 辩论开始之前,节目组采访了几位观众,最后一位妈妈的回答让我最为感触,她说,“我们的幸福应该排在孩子的后面”,一句朴素的话道出大多数母亲的心声。可真的是这样吗?在这里,我希望中国的父母们了解一个真相,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尤其是越小的孩子,他(她)的情感世界非常简单,他(她)所有的幸福感都源自他(她)的父母,所以,父母不幸福孩子也不可能幸福。 中国的父母常常标榜自己愿意为了孩子牺牲一切,甚至还要强迫孩子接受这种牺牲,就如储殷老师所说,为人父母就是想要为孩子牺牲,这是天性,做为孩子,你就要接受这种牺牲,哪怕你不需要。可是,如果父母的这种牺牲带给孩子的只是痛苦,还要孩子感恩戴德,这难道还不算道德上的绑架吗? 其实,在储殷老师整个发言中,我最不认同的一点,是他用自身的例子把夫妻关系的疏离归结于孩子身上,因为对孩子的过分关注而疏忽了他们夫妻间的感情沟通,并且将其看成父母的一种牺牲。 我只想说,那个孩子何其可悲,我听过一个专业的心理学家分析过,一个孩子,在一个充满了争吵或是冷暴力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所要承受的伤害远比父母离婚造成的伤害严重得多,往往这种时候,父母只是拿孩子做借口,因为他们还不想离开他们的舒适圈。 这里,我又联想到另一个问题,现如今年轻人越来越不想结婚,除了老生常谈的几个原因之外,会不会还有一个原因,是原生家庭带给他们的伤害?父母无休止的争吵,让他们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对婚姻感到失望。 父母自认为的牺牲,造成孩子心中永远抹去不掉的伤痛,这算不算一种讽刺? 最后,我想对天下的父母们说几句话: 1、正视你们自己的问题,不要再拿孩子做借口,家人之间的关系,不该是相互牺牲,而是相互尊重。 2、真正关爱一个人,应该是想他(她)心中所想,感他(她)心中所感,而不是像很多父母那样,想我心中他(她)所想,感我心中他(她)所感,在这一点上,很多孩子做的比父母好。 3、你幸福了才能给孩子幸福,父母总想着以孩子为中心,其实,你们才是孩子的天与地。
PS:大人总喜欢臆断对孩子的好,却不肯认真聆听一下孩子的心声。
所以,这个辩题就是大人和孩子的辩论:
大人说:“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
孩子说:“我不需要。”
大人说:“你不需要也要体谅一下我的感受。”
孩子说:“你不是说为我好吗?为什么不是你体谅我,而是要我去体谅你?”
大人说:“因为我是你妈妈。”
无解……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全体起立!老友赛带着全女辩题来了! (麻辣阳肉片)
- 越来越不喜欢李诞和薛兆丰了 (河豚佬)
- ✏️🐔|新增第七季辩题《奇葩说》第1~6季辩题汇总,... (风里密码)
- 我选择放下之前还是希望大家吃一吃这个瓜 (·山下梅子酒·)
- 第2季|求S2第5期和第10期资源! (咖喱丢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