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与茶:2019年12月13日讨论课读书内容整理(中)
夏目
《Art and Agency》第三、四章节
报告人:陶泓锦 评议人:余牧熙




1一种特殊的树木, 当地人认为这种树木是专门派遣巫师的, 它向人们发出“指令”, 让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修剪它的枝干, 使其被雕琢成某种神器, 被摆放在当地寺庙中供信徒供奉,给人们带来启示。
2恩丹布人(Ndembu)相信血檀是神木, 它能够分泌出一种看起来很像是血液的树脂, 在恩丹布人的信仰中, 这种神木影响着女性的生殖功能, 因此在仪式中人们先膜拜这种树, 然后将其砍下雕琢成婴儿的形状并加以供奉便能够缓解女性生殖系统的疾病。
上述两个例子都是象征物以能动的状态向受动的“艺术家” 发出“指令”, 使其按照一定的方式雕塑自己, 形成一定的形貌。
比如 “神木” 早在生长状态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日后被供奉时的形貌 ,不论是派送巫师的神器或是帮助生育的婴儿形状的血檀, 这些象征物的形貌都是树木日后被雕琢的必然结果。 在这些例子里, 艺术家没有自由创作的空间, 而是 被动地实现象征物的形貌, 象征物以其本身固有的“性质” 能动地控制着艺术家的行为。

3、强调艺术家应尊重物质本身所要展现出来的形貌, 而非通过自己的意识去塑造它。 《奴隶》就是物质材料天生固有的形貌的一种表达。
4、 日本的园艺设计师就常常将天然的巨石摆放在园林之中,这些不经过人工雕琢的巨石在传统日式园林中十分多见,盖尔将其称为“寂静无声的创作”
5、现代西方艺术家使用发现的物品,比如杜尚,表面上看没有那么被动。但是这种选择并不是纯粹的意志行为,没有理由的选择现成的艺术品当然也是有理由的,因为他的动机就是避免选择任何会提出理由的东西。这样来看,艺术家依然处在被动的地位。


Index-A→Recipient-P
允许自己的注意力被象征物吸引,服从于象征物的力量。
1、阿斯玛特人在战斗时将盾牌绘制上图案, 以达到令敌人恐惧的目的。 这里,盾牌作为象征物传达出恐惧的情绪, 而作为观众的敌对一方便受到了这种情绪的感染。 如盖尔所说, 这时候阿斯玛特的盾牌仿佛是一面假想的镜子,照出了对方的恐惧
2、在宗教领域中, 那些虔诚膜拜于神灵偶像的信徒与偶像之间也是这样一种能动与受动关系。 威严的宗教场所或神圣的宗教偶像让信徒们心生虔诚的敬畏之心。
3、一些人想通过亲吻神圣的图像来达到治病的效果,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图像都有这方面的作用,只有一部分图像,比如圣母像才有这类作用。就像这个公式,首先是原型作用于象征物,象征物又作用于观众,在这类的例子里不能排除原型的能动作用,所以很难举出一个纯粹的例子。


Index-A→Prototype-P
原型受到象征物的影响
1、故事的主人公 多利安拥有年轻俊朗的面容, 他看到画家为他绘制的肖像画之后感叹于自己的美貌, 并突发奇想地希望让画像代替自己变老, 从而让自己能容颜永驻, 而他的幻想竟也成了现实。
盖尔指出人类学研究通常不能够忽略对文学创作的研究, 因此尽管多利安肖像的例子仅仅是个虚构的故事, 却仍然是艺术人类学的研究范围。
2、另外, 盖尔提到了 一种较为常见的“人形巫术”, 也就是将受害人的形象抽象为一种象征物(稻草人或者布偶人) , 通过对象征物进行伤害(火烧或者针刺) 来达到伤害受害人的目的。 在这种巫术中, 受害人作为原型是一种受动受害的状态, 而象征物却能动地传递了这种伤害。


Artist-A→Index-P
艺术家在创作中处于能动的位置,
象征物有艺术家创造表现的痕迹。
1、凡高的画作明显带着画家的笔触, 仿佛可以看到画家如何落笔, 颜料如何溅洒在画布之上;
2、波洛克(JacksonPollock) 著名的 滴 画, 他将画作的主题定义为作画本身, 是纯粹体现艺术家能动性的例子;
3、平图拉斯河手洞(Cueva de las Manos)位于阿根廷圣克鲁斯省(Santa Cruz)西北方,是在平图拉斯河(Pinturas River)附近的一个山洞,洞中有许多远古人类绘制的谜一般的手印和其他图画。那些线条、 手印可以说是创作者能动性的纯粹例证。


Recipient-A→Index-P
观众不仅是旁观者,更是“赞助人”,对艺术家创作行为进行控制。
1、在这里路易十四看自己让别人做的东西是处于能动位置的,这些作品是在路易十四的要求委托下产生的。
2、3、去画廊看画的人都带有自身的特性,看到的东西是经过自身的背景、观点过滤以后的。
还有一些比如
宗教团体认为几百年前的教堂为他们而建,画廊消费者认为他们对艺术的需求是画廊存在的意义,就像市场上任何商品的存在都是消费者的需求决定的。
这些都可以作为接受者(也可以成为赞助商)能动,象征物受动的公式的例子。


Prototype-A→Index-P
原型对象征物起能动作用
这里举到的例子是 戈雅(Goya) 的肖像画 《威灵顿公爵》, 这里威灵顿公爵作为原型有着特定的形貌特征,相貌、军装、举止等等。 而艺术家要通过绘画将威灵顿公爵的形貌特征表现出来, 所以画作的形貌受制于原型的形貌。 画家不能画的不像却告诉大家这就是威灵顿公爵。
一个更合适的公式是在中间加上艺术家,因为作品是艺术家根据原型创作的。

The Centrality of the Index
以上就是关于象征物index的所有拓展,当然还有许多的能动受动关系需要考虑。index是所有公式的中心,我们可以构造缺少艺术家、接受者或者原型的公式却不能构造缺少index 的公式。
比如这样的公式总是隐藏了Index,而不是缺少了index

在后面会简单介绍其他的公式。
The Logic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Agents and Patients
在这一部分,盖尔区分了主要能动方和次要能动方,
主要能动方:通过意志或意图的赋予而发起行动
次要能动方:不是被赋予了意志或意图,而是对意志或意图的形成、出现与表现产生重要作用。
这里举了两个例子,
苹果:苹果没有打算展现给我们或者艺术家它的轮廓、颜色等,它只是具有这些视觉特征。艺术家利用了这些特征去表现一个苹果。
国王:这里还是举了路易十四的例子,接受者和原型之间的区别可能会消失,国王是艺术制作过程的赞助人,他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表现自己,比如把自己画的像神一样。
因此,在苹果的例子中,艺术家是主要能动方,而原型是次要的。在国王的例子中,赞助人和原型是主要能动方。
简而言之就是看是否被赋予自己出现的意愿,如果有就像国王一样那就是主要能动,如果没有,就像苹果那类一样,就是次要能动。

The “Illegitimate”Expressions Artist-A→Prototype-P
一些其他的公式表达
艺术家—能动, 原型—受动
通常在这种关系中, 原型是艺术家想象、幻想的产物。 原型的形貌完全由艺术家来决定。
威廉·布莱克(WilliamBlake) 著名的铅笔素描图《跳蚤的幽灵》 便是艺术家运用想象力描绘原型特征的例子。
除了幽灵, 盖尔还提到了独角兽, 艺术家不可能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这些原型, 而只能通过想象来描绘它们的形貌。
这些都可以满足这个公式

Prototype-A→Artist-P
原型—能动, 艺术家—受动
写实艺术是这种关系的一个典型例子。
在这个过程中, 艺术家的创作行为实际上是在临摹或模仿一个既定的形象, 而象征物只是艺术家被动地再现某种形貌的产物。
这里的例子依然是威灵顿公爵,原型是“艺术创作” 的主要源泉, 艺术家要忠实地将原型的形貌再现于象征物之上。
和这个对立的公式的例子可以理解为艺术家创造了独角兽的形象。


Artist-A→Recipient-P
艺术家—能动, 观众—受动这种关系是较为常见的, 通常艺术家通过自身的技艺、 艺术表现手法等来征服观众, 艺术家创作的艺术品能够引起观众的激动、 恐惧、 感伤、 敬畏等情绪。 观众受到艺术家创作行为的影响。艺术家甚至是一种“英雄的” 或“神圣的” 人物。

Recipient-A→Artist-P
接受者能动,也就是身份是赞助商,和艺术家受动的关系
这种关系中, 观众不仅仅是旁观者, 而且更是艺术创作的“赞助人” 或者“监督者”。
如果艺术家能动,观众受动突出的hi艺术家的独立性
如果是观众能动,艺术家受动突出的是赞助者的卓越性


Prototype-A→Recipient-P
原型—能动, 观众—受动在这一关系中, 盖尔提到了 偶像崇拜。 原型 往往具有特殊意义或重要地位, 比如神灵或伟人等, 而观众慑于原型所具有的神力, 或臣服于其崇高地位等。 这里盖尔以毛泽东与斯大林为例进行了说明。 这两位历史上的伟大人物的形象经常在书本、 墙壁或者公众场合出现, 通过照片持续监视、控制人民,是原型能动性的一个例证。

Recipient-A→ Prototype-P
观众—能动, 原型—受动
1、这种关系的一个典型例子便是这个“巫术”(voltsorcery) 。 这个巫术是指利用物质材料(稻草人或者布偶人等) 制作原型的“替身”, 通过伤害(针刺等) 这个替身来达到伤害原型的目 的。 在巫术的概念中, 原型是被动受控的。
2、撒切尔人的画像上画胡子:敌对的接受方式,这些人对他们不喜欢的女人的图像(原型)进行纠正。


Index-A→Index-P
1、杂技演员即是能动方又是受动方,6是8、9的能动方,是2、3的受动方。
2、新几内亚阿贝兰人在每年的节日上会把长山药当做祭品进行展出,这种山药可以长很长,这种内在的生长能力是它们被展示的原因。长山药不能食用,它们唯一的作用就是当做祭品。
3、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的开篇,展示了一种基本的视觉效果,黑色的圆圈想要去到画面的中心。它的位置影响着整个画面的平衡、效果,它具有内在的能量来源,和抽象艺术中的色彩一样。
4、贝尼尼的雕塑,一只手因为力的作用深深地掐进肉里,形成凹陷。
无论是仅仅在抽象艺术中的暗示(黑色圆圈),还是像具象艺术中像贝尼尼那样明确的表达出来,都表现了艺术家狡猾的头脑。


Artist-A→Artist-P
艺术家由能动变为受动
人在内心排列的线条,然后画出来,一幅画通常是一幅脑中的画。
但是由于神秘的肌肉力量的控制,画出的东西不一定是事先想好的
当一个人绘画水平不高时,画出来的东西并不是原先想要的,比如画一个椅子,它的腿是斜的,会产生疑问,这是我想要画的东西吗?这个时候,艺术家从创作者变成了旁观者。
这个公式完整表达应该中间有一个象征物,就是画的不好看那把椅子。

艺术家作为能动者到受动者的关系,他举了三个例子
1、偶像的创作者和我们其他人一样,都是狂热的偶像崇拜者,在某种意义上,他们在自己创造的东西诞生时,总是被动的旁观。
2、艺术家不但在创作目前的作品时处于受动的位置,在他看他自己之前的作品中,他也处于受动的位置。一些艺术家不愿意重复自己的作品,比如普桑几乎不重复任何他的画,所以就他自己而言,他的每一副作品,都是由他之前所有其他作品的否定决定的,以免在构图上类似。(个人风格相对一致)
3、雷诺阿画了大量的沐浴者,十分相似,是因为他有一位赞助人(MrBarnes)如果赞助人在他这里买到的画与之前的很相似,赞助人会很高兴。
所以在这些情况下,艺术家都处于受动者的位置。


Recipient-A→Recipient-P
接受者由赞助人转换为观看者
赞助人到观看者的转变,
赞助人会对他们委托他人创作的作品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引用了14世纪观察家的话:
大体意思是:这幅画被送往锡耶纳大教堂的那天,所有的商店都关门停业,孩子们在中心广场上欢乐地摇着铃铛,骄傲的锡耶纳人排起了长长的游行队伍,迎接这一伟大作品的诞生。
这是主教与世俗的权威人士委托杜乔来绘制的,他们在公开场合对此表示敬意来美化自己。当时人们相信圣像是可以保护他们基本利益的,所以这幅画本身才是他们崇拜的对象。此时观看者是处于受动的位置。
因此,赞助人要明确自己是赞助人的身份,否则赞助行为就是失败的,赞助人就由能动方变成了受动方。


Prototype-A→Prototype-P
原型由能动方变为受动方
1、虚构的故事:H作为市长,大家认为应该给他画一副肖像,但是因为他很忙,所以艺术家只匆匆画了一些速写,从不同的角度与距离拍了许多照片。到了那一天,他的肖像出现了,他被恐慌与绝望袭击,因为实在是太丑了。他不能因为自己的丑而去责怪艺术家,因为他知道这肖像反应了他的外表,艺术家的水平没有问题。所以他没有办法指责任何人,只能怪自己丑。
2、丘吉尔对萨瑟尔为他所做的肖像十分反感,并阻止了公开发行。这幅肖像的评论家都认为十分逼真。他喜欢卡什的英雄主义摄影肖像,但人们认为卡什的照片比萨瑟尔的画更不逼真。
3、希腊神话中最俊美的男子——纳西索斯在水中发现了自己的影子,然而却不知那就是他本人,爱慕不己,然后溺水身亡。
就像是照镜子的时候,无论我们是否喜欢所看到的,都会作为受动方做出反应。而我们本身也是镜子中的成像的原型,也是能动方,只是在照镜子的时候变成了受动方。


第四章 The Involution of the Index in the Art Nexus
Hierarchical Embedng of Agent/Patient Relations
这一节是讲公式中的分层嵌套的关系。
首先看艺术家到象征物的公式,这里的象征物对于艺术家来说是受动的,但是对于观看者来说是能动的。
在这个公式的例子中,原型也作为能动方出现,同时涉及到艺术家、象征物、观看者。只有当艺术家的创作活动服从于原型的时候,这个公式才会发生。大家可以想一下什么情况下这种公式会发生?例如肖像画。
艺术家通过创造一个象征物来向接受者传达原型的特征。
为了方便理解,盖尔在这里为他的公式做了规范:箭头左侧为能动方,右侧为受动方。
长箭头是第一级,短箭头是下一级。
长箭头的左侧是能动方,右侧是受动方。

The Effect of Substitutions
[[[Prototye-A]→Artist-A]→Index-A]—→Recipient-P
雷诺兹:Dr Johnson 的肖像
[[[Artist-A]→Prototye-A]→Index-A]—→Recipient-P
达芬奇:蒙娜丽莎
公式转换的影响,这里作者将原型与艺术家的位置交换,并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这两个公式
第一个原型是最终能动方的例子是雷诺兹的约翰逊肖像。观看者是受艺术作品的原型的外表的影响,
但第二个例子蒙娜丽莎的例子就完全不同。达芬奇画中的女人所代表的某些特点是很重要的,并且大家认为达芬奇是对蒙娜丽莎如此迷人的外表负责的,达芬奇创造出了完美的蒙娜丽莎。
但是雷诺兹就没有对约翰逊的引人注目负责。他是否引人注目完全在于他自己的相貌。
在这一节中通过变换原型与艺术家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表达由艺术家作为作品的最终能动方与原型作为最终的能动方的不同。公式想要提供一种可以操纵转换的模型,以便去区分所有的能动与受动因素的组合。


Tree-Structures
1、School Art:
[[Recipient-A]→Index-A]—→[Artist-P→[Prototype-P]]
作者举了一个在第一层能动与受动的关系中两侧都有能动方和受动方的例子
什么情况下会产生这种公式呢?就比如说老师(赞助人)走进教室:今天我要你们去画一个你们想象的东西。学生(艺术家)开始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创作,没有老师的指导,这些想象的象征物是不存在的。虽然老师没有要求学生画什么,但是学生们画的东西是为了取悦老师的(想让老师喜欢得一个高分)。

2、艺术天才公式:
Artist-A—→[Index-P→[Prototype-P→[Recipient-P]]]
艺术家是唯一的能动者
达利的所有作品(比如记忆的永恒)可以看做是他作为能动方画家的象征物。
达利绘画的原型是他的梦境世界,而不是真实的世界,所以原型应该位于受动的位置。接受者是作为观众去欣赏他的作品,也是位于受动的位置。达利是他作品象征物的创造者。

达芬奇:[[[Artist-A]→Prototye-A]→Index-A]—→Recipient-P
达利:Artist-A—→[Index-P→[Prototye-P→[Recipient-P]]]
在达芬奇蒙娜丽莎的例子中,作者是用第一个公式解释的。但在达利的例子中,作者使用了第二个公式。
这两个公式的区别在于象征物从公式的左边变成了右边。
在达利的天才公式中,这个公式将焦点全部集中在艺术家的身上,其他所有的因素都是服从于他,都处在受动状态,类似与个人崇拜。
但是在蒙娜丽萨的公式中,蒙娜丽莎这幅画的确是由达芬奇绘制的,但是在崇拜者的眼中,这幅画不仅仅是一副图像,同时也是半神性的创作英雄达芬奇的神圣遗物。
这两句话中的信息是一样的,但是不同的句式意味着对现实有着不同的分析。那么就涉及到哪一种更加合适的问题。作者认为虽然确定能动方和受动方很重要,但这也要处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分析而确定,选择更加合适的那一种,就比如在达芬奇的公式中,象征物是能动的,在达利的公式中,象征物是受动的一样。

更复杂的就来了,作者在最开始的出现四个关键词之后,开始出现两个两个词汇的比较,再演变成有长度的公式。
在之前的公式中,四个要素只各出现了一次,但这并不是规定这样的,比如接受者就可以出现两次,一次是赞助人,一次是观众。
这里的例子是米开朗基罗的《摩西像》,这个雕塑虽然是米开朗基罗创造的,但米开朗基罗是为教皇工作的,所以,这个公式是赞助人是教皇,原型是摩西,然后经过艺术家的创作产生作品,最终观众看到这个作品的一个过程。

这个例子是讲非洲刚果地区的恋钉癖,也叫做钉子神,是个人、家族用于治疗疾病、击退恶行、签订契约、宣誓、决议的神灵。钉子人还被用来惩罚发了假的誓言的人,不法行为者等。他的崇拜者要用触觉唤醒钉子神,比如用锋利的钉子插到雕像的身上,这也暗示了违反约定、犯法的人的后果。
这个神的创造激活也需要过程,就像这里展示的,最初需要选中一个男孩和一个猎人进入树林去找一个树,然后牧师会将这棵树砍倒,猎人会把一只鸟杀死,鸟的血会和树木的血混合在一起。在十天之内猎人也会死掉,献身给了这个树,这时候树就会变成了人们的神。然后有一些人就会把神唤醒,在这里签订契约,如果签订契约的这个人没有履行自己的诺言,他就会被神惩罚。
这样就完成了这个公式。

这个是mary和委拉斯贵支的作品,虽然只存在了几个月,但被拍摄下来了。
1914年Mary用菜刀攻击了委拉斯贵支的维纳斯形象,艺术破坏行为虽然和艺术创造是相反的,但它们都有着相同的公式结构,都属于能动方。
Mary把Mrs Pankhurst和维纳斯等同了起来,把照片中表现出的痛苦与Pankhurst在监狱中遭受的痛苦等同了起来(模仿巫术),照片中的维纳斯最深的伤口在心脏的位置,突出Pankhurst十分痛苦。

作者将Mary看做艺术家,她创造了一个新的、现代的、能够代表Pankhurst的维纳斯。这个新的作品比委拉斯贵支的更加具有力量,伤痕直接代表了女性遭受的暴力。
委拉斯贵支的维纳斯形象是受维纳斯启发来的,他又创造出了这幅画。
监狱的管理者伤害了Pankhurst,受伤的Pankhurst启发了Mary,Mary又用刀划破了委拉斯贵支的维纳斯形象。
这个被划破的维纳斯又让观众和政府感到气愤。
这就是这个例子的公式。
评议部分:
李军老师:根据逻辑可以产生伟大的作品,而伟大作品由多个agent产生结果。盖尔的思路有点像分析哲学,类似于丹托之风格矩阵,不同的人可以做不同的事情,产生不同的效果,同学们可以参考盖尔的思路,学以致用。
以上内容由梁蓉容整理,感谢唐培豪同学提供的笔记💡。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午夜与茶:2022年10月14日讨论课内容整理(“书页边缘与文学... (蝉蝉蝉)
- 文章分享 | 李军《洗澡的精神分析》 (蝉蝉蝉)
- 午夜与茶:2021年11月4日讨论课内容整理 (yi)
- 午夜与茶:2021年10月14日讨论课内容整理之巴赫金专场 (蝉蝉蝉)
- 午夜与茶:2021年9月30日讨论课内容整理 (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