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100k美金出国转行美国梦的执行方针一二
来自:chan.(ig:zzzzokcy)
之前在小组发表了自己的一点心得,很多豆友小组成员都有来和我发私信想深入了解我这个路线规划。【原帖链接: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63402891/】
我想了想,既然给大家提供了世界观,负责任讲也得顺便提供一下方法论,而且私信比较多我可能没办法一一解答,就想用这篇文章来简单梳理一下这边的生活学习,优势和劣势和一些基本规则,供大家参考。
出国留学该怎么选择国家?
说实话这个问题我自己也没有太多发言权。我硕士是在英国读的,我自己感觉英国欧洲这样的地方留下来的可能性不大,加上国人也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移民国家,不是很包容,文化价值观也不是很主流,科技行业也不比中美发展的好,没有太多机会。传统的领域可能读博士,搞科研机会会大一些。所以我个人比较推荐美国,加拿大。我自己有些同学去了澳洲,但感觉也是传统行业比较多,比如银行能源高校等等。推荐美国的原因很简单,美国比较包容,而且文化输出世界范围内比较主流,科技行业发展比较好,工作机会非常多,人才缺口大,如果你不是那种出国后安于看看白云绿水青山过养老的日子,那么就应该选择美国硅谷。
究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项目?
首先请大家一定要尽量现实,从实际情况评估自己的背景还有最终的目标来选择出国项目。包括自己的专业背景,学历,年龄,家庭状况还有英语水平。总的来说无论你是读研究生还是读证书课程我都会建议你如果你的英语好会容易些,毕竟大家的目标是在美国找到工作,是需要每天和外国人一起工作交流,如果有语言短板确实是没办法的事情。那么愿不愿意去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去花时间学习英语那也是看个人的情况去权衡成本了。
再一个就是花费,如果读带学位的项目,比如"研究生""本科"肯定就是比较贵了。这个大家找中介了解肯定信息比较多我就不赘述了。
证书课程,也就是我选择的项目,大概一个项目读下来1万美金,9个月课程+1年的opt实习工作签证。这是个什么概念呢?一般一所大学非stem专业一年学制的研究生项目也就是9个月课程+1年opt实习工作签证。当然了师资还有校友资源会根据学校好坏而不同。证书课程我再稍微介绍一下,大家可以去搜索美国的学校,去找他们的extension school,这种有的是商业和学校联合办的,有的是学校自己,类似于国内那种成教学院,所以是不带学位,只提供证书,因此价格比较便宜相对好申请。比如说研究生你可能要提供毕业证,简历,成绩单,语言成绩,个人陈述,推荐信,有的专业还得看作品,实习经验等等才考虑要不要给offer;相比较下证书课程要求少很多,而且开课灵活。我当时有个前同事,在北汽做汽车设计,他和他老婆都想来美国发展,起初也是咨询了研究生项目,但是中介做的计划得准备考托福就要考半年,再加上申请等次年入学就 1年半了,最后也是证书课程过来的。我自己也有类似的经历,我起初是想再读一个研究生的,但是我一想到要考gre还要搞一堆的申请流程,想着估计没个半年一年的都下不了地,后来无意中发现了这条路,我4月中交的申请,6月初就飞美国了,8号就开始上学了,我可能自己也比较喜欢这种经济便捷型的留学,尤其适用于工作人士!
大家可能又要问了,为了更好找到工作哪个更好?这个问题其实有点难回答,我还是建议大家要看自身的情况。如果你的英语基础还行,有工作经验,甚至有研究生学位,我会建议你直接读证书课程,时间成本更低,花费更少。无疑呢,有一个学位会给你的简历加分,毕竟美国也是很看重学历的。但是坦诚地讲,如果你的履历足够优秀,相信你也能转行适应成功顺利找到工作,如果你的背景平淡,比如说本科也非国内名校,或者你从事的专业和想申请的专业距离比较远,可能申请不上好学校的研究生项目,那这样的话也不一定给你的简历增加多大的希望。比如我先前的室友,aau的学生,毕业后一直在家玩游戏没好好找工作就回国了,这样的留学生最后回国了的也一抓一大把,所以简言之,一个美国的研究生文凭是不能保证你找到工作的,找工作是一个综合性的事情,你的实力,加学历加工作经验再加你努力的程度还有部分运气,所以这么看来还不如把时间精力花在学专业课转行投简历等实际工作中。
那如果你语言基础没有很好,也一直没有读研究生,有了些工作经验想gap一下,其实也是可以考虑读个研究生的,一来呢在这边试试找工作,二来如果不想在这边发展回国了有海外学习工作经验回国了也能提高自己的选择。
为什么首选科技行业?
这个我在豆邮私信里回答的最多了。大部分的人可能会想我可以继续干我的行业呀,然后去美国工作,拿高一点的薪水呢?其实美国也分好找的专业和不好找的专业。从类型来讲,肯定是科技行业好过于传统行业。你想想,美国对于外来人才的政策一直是青睐高新技术人才的,因为传统饱和的产业肯定更多留给本地人,而且技术门槛相对低一点但对语言要求高的行业(比如说文职,市场啊,营销啊等等)肯定是local更有竞争力。科技岗位好找工作就在于没有那么多loca和你竞争,而且你站在一个世界的舞台上,公司还是很愿意为了diversity给尽可能不同国家的人更多的机会。再一个就是科技岗位相对技术要求高(有很多local不是很上进),而且学科比较新,年轻人比较多,所以这也是一个利好。很多其他行业的岗位,你可能能找到工作,但有的是待遇低,更多的是不提供h1b签证,这样其实意义也不大,你工作一年没办法留也不可持续。
硅谷这边比较火的科技岗就是恰好收入高,福利好,还提供h1b。科技公司里差不多这么几类了,software engineer,data scientist, product designer等等。这也是我周围从事行业最多的几种。如果你学理科,或者是程序员,恭喜你了可以无缝连接过来找工作,前端后端data都可以,但是需要适应这边的刷题面试流程,技术上可能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工作方法,思维方法还是需要一个短暂的适应过程。我在证书课程中有一个同学,他在北京做程序员大概5-6年了,来这边想去google,但是没有刷题所以没有面上,面上了些其他的小公司,但他又不太愿意去。所以如果大家带着心仪公司的梦想来的话一定要提前准备规划!


关于产品设计(又称交互设计)
再一个就是我选择的专业了,产品设计。又称product design, ux/ui design。国内有些厂称为ued。基本上所有我以前广告公司的同事关系好的在我口头安利后现在都来了硅谷做产品设计了,我在BBDO以前带的实习生现在在san diego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做senior product designer,还有一个她的朋友在pheonix做产品设计。我还有几个同事现在也刚读完正在湾区面试产品设计。所以在豆邮里,只要背景和设计挂点钩的,甚至文科岗我都这么安利了。因为这是对于咱们来说最好找工作的岗位了,收入还不错而且还提供h1b,毫无背景想转程序员啊我就不太建议了因为行业门槛高执行程度太难。
再一个我安利这个专业,一是因为它新,人才缺口大,所以只要你的作品集优秀,语言过关,找到工作只是时间问题,二是因为成功案例不可计数,我有个同学因为她老公来的美国,之前读的跨文化研究和交流,还是带娃的妈妈,几个月的时间转行后来去了airbnb,现在在facebook。有太多这样的例子了。 如果大家想了解ux这个行业,可以加我的微信(wx:chanokcy),我还是建议大家选择专业之前不要排斥这种机会更好的选择,多给自己一些余地。
什么样的人适合转行产品设计?
大家估计也会在想什么样的人适合转产品设计,其实就我的经验和观察来看,大部分旧金山湾区的产品设计师,一大部分是来自于设计相关的专业,比如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也有一部分是从文科岗位转的,像市场,传媒等等;还有一部分是计算机转行的;剩下一部分有从事心理学的也很多。
如果你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的话,我觉得是很有帮助的,因为产品设计的领域很新,本身也是一个multi-discipline学科,所以企业在招人的话如果你的背景履历有多背景也会加分。
练好英语,英语还是很重要的。
职业生涯的日常,好与坏
给大家分享下工作的日常有些啥吧,鉴于还是有些敏感我就分享我第一家公司的情况。基本上就是公司的产品里有个什么需求(大部分来自产品经理,有时候可能来自其他的team,有时候是设计内部的一些documentation),然后我开始做设计,做测试,和程序员开会,修改,开会,交付设计稿,最后上beta版,大家提些意见,最后上线。由于我们不需要坐班,早上10点到,有时候下午3点多就走了。工作比较弹性,一周大概有一天可以work from home。除了工作本身之外,公司的活动也比较多,提供免费的午餐,而且还有健身房的课提供,大家可以跟着老师做瑜伽,还有些team off site,比如说去攀岩啦,或者去个什么博物馆啦等等。


当然了你要问我有没有什么不如意也是有的。比如说语言的障碍和文化的障碍,多多少少还是会影响到工作的体验。比如有时候我们在happy hour的时候大家聊天他们讲到小时候吃过的一款零食或者看的一个动画片我可能就get不到了,非常痛苦。虽然大家也很nice会和你解释那是个啥,但这个融入的过程是肯定很痛苦的,这也是为什么有人会说华人在海外职场上有天花板等等说法。但是我觉得要看你以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和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了,我觉得有一些影响,但不至于那么大,不代表你认真工作大家不appreciate,而且你也努力融入或者说不定几年时间就很不一样了也说不定。
有些人可能会问如果英语不好是不是就该放弃了。这个还是要看个人的想法,我有和这边的朋友聊过,我有初中就来美国的朋友,英语完全没问题,但是有个中国心,对于老外喜欢的东西文化毫无兴趣也不爱和他们交流,所以她说她到了现在依然有文化障碍(虽然她也不care)。我也有朋友来美国时间没那么久但和老外谈恋爱结婚的,感觉文化上就渗透适应的妥妥的了。所以这件事要看你自己想不想,喜不喜欢。 不得不说其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机会,你抓住了就抓住了。加油! 最近疫情看的人太丧了,希望大家一切都好!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吐槽分享|被双相毁掉的职业生涯 (子子溪溪)
- 吐槽分享|我人生最惬意的时刻 (夜深人静)
- 吐槽分享|真的不太能接受公司的老派文化 (什锦同学ss)
- 吐槽分享|好事咋凈让一帮人占了…… (关山衡岳)
- 上着上着班,公司没了 (茶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