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鱿鱼为何以「杯」为单位?
日语金句(公众号 / 微博:日语金句)
在中文里,我们有「个」、「件」、「条」、「只」等「量词」。
而在日语中,则有「匹」、「本」、「尾」、「枚」等「助数詞」(じょすうし)。
虽然叫法不同,但都是用于表达数量单位的词。

在日本的海鲜中,所有刚捕捞的活物大都以「1匹、2匹…」为计数单位。
而当这些海鲜进入市场上销售之时,却会依其形状与特征以不同单位计数,这些单位甚至多达20种以上。
例如,秋刀鱼与沙丁鱼等细长鱼类,都以「1本、2本…」为单位计数。
而比目鱼或鰈鱼等扁平鱼类,则以「1枚、2枚…」为单位计数。
与此同时,鲜活时与其他鱼类同样以「匹」计数的鱿鱼与螃蟹,却变成了「1杯、2杯…」。
「本」与「枚」还勉强能让人理解,可「杯」是什么鬼?

究其原因,有一种说法认为:鱿鱼或章鱼等软体动物均属于贝类,因此才会用「貝」(ばい)计数,久而久之就讹变为了「杯」。
而另一种说法认为源于汉字,并且更为可信。
请大家先在脑海中想象一个古代酒杯,其形状是否大都为外型圆滑、可以注入液体的甕形容器?
在「鱿鱼饭」中,鱿鱼兼具盛放米饭的载体这一功能,而在「鱿鱼酒壶」中,更是直接用鱿鱼来盛酒。
这两者的功能均是作为容器使用,并且很容易令人联想到「杯」型容器。
另一方面,从螃蟹的结构上看,其甲壳不也类似于一个盛满蟹膏蟹肉的圆形容器吗?

所以说,海鲜的计数单位为什么会因种类而异呢?
最为合理的说法认为:古代商人为了快速记账,才想出了这些速写标记。
在江户时代,商人会从渔夫手中买下大批渔获,再交由小贩们拿去市场上售卖。
在分销时,商人会在帐本上记下每个小贩拿走的海鲜种类与数量,比如「秋刀鱼1匹、比目鱼1匹、鱿鱼2匹…」。
但由于这么写太麻烦,为了省时省力,商人们便想到了依海鲜种类分别起名:「秋刀鱼1本、比目鱼1枚、鱿鱼2杯…」,并且简写为「1本、1枚、2杯…」。
如此一来,记账自然就方便多了~
更多日式冷吐槽、日语名言金句、日本文化冷知识,敬请关注公众号「日语金句」~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立个flag (麦艾斯)
- 自学日语,有人需要资料吗? (豆友apGO43tJLU)
- 蹲日语学习搭子 (寄居蟹)
- 有在上海需要日语原版书的人吗 (一只独角鲸)
- 自学|每日打卡 (小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