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联读)
来自:杨晟祺
读了李娟写母亲的文章和龙应台与儿子的信,我对母亲这一形象又有了新的认识。母亲们性格迥异,但是对孩子的爱是相同的。
李娟笔下的母亲是位勤劳能干、擅长苦中作乐却又有着孩子气的不合时宜的浪漫精神:她总是朝气蓬勃,在年初一的早上提议大家吃饱穿暖,冒着凛冽的寒冬去荒野里散步,一直到夕阳西下才回来;母亲想自己养鸭子、薅鸭毛,用土方法做羽绒服。为了这个,她在家里养了三十只鸭子,还封李娟为“鸭司令”,为的是帮她给鸭拔毛。到最后杀鸭子的时候,又是母亲在那不停的念叨,要给鸭子超度,不忍心杀(虽然最后她还是提起了刀);她还喜欢炫耀,和女儿顾客开各种不大不小的玩笑……
但母亲对李娟的爱也显而易见:她为了能让城里的女儿有晾衣杆,特地去外地的时候拖了两根三米长的细松树干回来;唯一一天进城看女儿,她一到家就着手开始帮女儿灭蟑螂……
相比之下,安德烈的母亲龙应台就显得“智慧”(词穷)很多:
与娟妈不同的是,龙应台擅长与孩子深入交流,并倾听孩子的感受,引导孩子走上正确的道路。这可以由那35封跨越海峡的信证明。当听到孩子说经常出入酒吧时她不禁担心起来,在孩子说明原因后她又感到宽慰;与孩子讨论问题时她坦然面对两代人间的代沟;安德烈要抽烟,龙应台不阻止因为她知道孩子成年了,有自己的决定,也意味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做妈的要尊重孩子的决定。这大概就是学会放手的爱吧。
古往今来,母爱一直都是母爱,从未改变过——不论是苦中作乐的娟妈,还是知性的龙应台;不论是《傲慢与偏见》中急于将女儿们嫁出去的没文化的贝内特太太,还是为了孩子读书而三度搬迁的孟母,人们对这些母亲评价不一,但她们的的事迹都体现了深沉的母爱!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我谈爱情 (叶 乐 琦)
- 3.27《我谈爱情》 (潘高畅)
- 有偶像的小朋友谈谈♥️♥️♥️♥️♥... (王温睿)
- 我谈爱情 (钱温涵)
- 我谈❤️❤️❤️❤️❤️❤️❤... (黄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