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她是被动型的,自己缩回去,别人不理她,恶性循环
问题是剧本身也莫名其妙,从弟弟和妈妈平时跟陈相处的剧情来看,确实看不出来哪里有爱陈啊。弟弟总是嘴贱不耐烦,妈妈和爸爸争陈韵如跟谁(弟弟跟剩下的那个)哪里好了??
问题是大家不知道,当黄回去之后,大家都来说,拜托你不要变回去,你之前超讨厌。你怎么想?
她不是也每天早上照顾妈妈,扶她回去睡觉吗?至于十几岁觉得陪酒丢人也很正常吧
中二少女钻牛角尖,确实是自己有错,但是,家里人都没意识到芯子换人或是像莫俊杰一样认为是强迫自己扮演黄雨萱,这种本质上的漠然和忽视才是最可怕的。
[内容不可见]
我是一个慢热的人 但是 我最好的两个闺蜜 都是外向的 我不喜欢主动约她们 她们会一直主动约我 和找我聊天 她们了解我,理解我 所以 其实 陈韵如虽然后面有让我讨厌的地方,但是确实来说,不能归为内向的人就怎么怎么不该被爱
陳韻如的自殺,不只性格缺陷的問題
像陳韻如這樣性格別扭的個性,通常會想,只要把眼前的事情處理好就好,不要和外界太多接觸就沒有麻煩,然後找機會逃避這個環境,逃到沒有人認識的地方(這裡就是陳韻如做家事、打工、唸書的理由,為了方便以後離開,不會被阻攔)
而且陳韻如自殺的主因,是被李子維否定自己。要知道這樣性格缺陷的人,能夠鼓起這麼大的勇氣,努力去扮演黃雨萱的身份,是非常非常辛苦的事情。被喜歡的人否定後,內心這股勇氣消失,這本來就有自殺的傾向了,加上同學和弟弟的否定(其實在弟弟和同學心中,他們認為這是一件好事,如果不是陳韻如這樣的情況,會覺得是在鼓勵朋友振作起來)
老實說,這個不自殺都難。失戀自殺的案例不在少數吧?
再加上她已經讀取黃雨萱未來的記憶,知道自己在小年夜會死掉,這時候心裡當然會想:「原來這些都是註定會發生的事情,為什麼要反抗?」
另外我要反駁,陳韻如看日出的時候,她的心理狀態是這樣發展:三人一起來看日出→莫俊傑看起來睡很熟起不來→趁機和李子維獨處(這點小心機合理吧?都有藉口了)
莫俊杰也17岁啊,17岁不是理由
开口闭口别人不正常,你正常吗?我不拿她俩比,我拿莫俊杰和陈韵如比,陈韵如比得上吗?莫俊杰和奶奶相依为命,所谓的父母从来没有出现过,甚至单耳失聪,我的共情能力是留给莫俊杰这种人的,陈韵如在我这里不值得我的共情,世界上比她可怜的人千千万
楼主别理他,“除了你自己没人能对你负责”,作为一个能对自己负责的人,我就觉得比自怨自艾的陈韵如优越又怎么了?
其实在小黑屋可以讲话啊,我不知道她为什么一声不吭。而且我觉得她妈妈也不是那种重男轻女就完全不管她的那种妈妈,比如后来班上的女生死了她妈妈听说了就饭也没吃地跑回来问她好不好。你可以说因为出事后妈妈更关心她,但其实不爱她的话不会关心到这种程度。如果她妈妈以前不爱她不关心她,怎么可能出了一个事故就转变那么多。
如果陈韵如可以和小李子维一起长大也会有很大机会变成另一个莫俊杰吧
不是因为觉得内向过的很惨,原生家庭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翻看小雨萱在吃牛排的时候和李子维的对话,她说她爸爸每天都问她喜欢不喜欢爸爸,黄是在一个充满爱,也直接表达爱的家庭成长起来的,才造就了黄的性格,而陈是在明显重男轻女,家人对爱的表达都比较别扭的环境下长大的,弟弟爱姐姐,却觉得他欺负姐姐是为了给姐姐赢得关注,却没有考虑姐姐的心情。
而且从年龄来说穿回去的黄已经27了经历了职场,也是一个成功女性,她的思想的成熟度当然比一个17岁中二时期的高中生陈强太多了,你逼一个17岁的高中生立刻有27岁的阅历和成熟度是否太苛刻了?这也是编剧想要表达的点。生活中我们自以为是地想让陈立刻改变的人太多了 柯佳嬿在花絮里也说,她学生时期是陈,后来工作了才逐渐变成黄。也开玩笑地吐槽学生时期的同学,赶紧后悔以前的行为,她现在变的有多美。
剧情展现的只是陈韵如的做法,我觉得并没有引导别人怎么做吧,重点在于探讨,最后一集不也说了吗,解救陈韵如的方法就是要她自己相信自己,自己先去接受这个世界,不是挺好的嘛
陈韵如这样的情况是一种恶性循环,她的生长环境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她的性格,她的这种状态又让自己陷入更悲惨的环境中。楼主说陈韵如过的悲惨要怪她自己也没错,因为我们都很难有能力改变坏境,面对这个世界的唯一方法就是自救嘛,但是陈韵如也不是什么可恨的坏角色啦…毕竟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谁会一辈子做选择的时候没有私心和不理智呢。对于更脆弱更不知道如何自救的女孩子,周围的人虽然也没有责任去救她,但是当注意到了的时候,还是多一点耐心和同情,不是给了她更大的走出来的机会吗?
我感觉她真的挺自私挺自我的
有没有一种可能,陈韵如受爸爸影响比较多,反之黄雨萱她爸应该挺爱她的
残缺也是世界的一种美,希望你包容,对错有时没那么重要。
今天N刷这部我最喜欢的剧,看完后有和楼主类似的想法。前几遍我的关注点都在陈的不幸。我觉得根本来说,不完全是别人不接受她,也不完全是她不向别人敞开心扉,而是她自己根本就不认可自己,一直在和自己较劲,也没有意识到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理所当然的爱。她从一开始总觉得自己孤独寂寞,不被关注,好像过度渴望外界的关心了,我理解为她始终都在看别人,期待别人,而不是把眼光转向内,去欣赏自己,爱护自己。是人都有缺点,可有的人因为足够爱自己,所以懂得维护自己。比如黄很强势,可是她从来没有因为自己强势自卑过,或者自责,反而活得很有底气。这种底气陈就没有。所以莫俊杰希望替她补上这份对她的欣赏。但是这种自我认同,还是得由自己来完成,别人给的终究不是自己内心深处的力量。所以我想这就是编剧想将得“青少年认同”,当不能指望这个世界友好到去认同每一个人,我们要学会自己认可自己。
赞同。楼主的说法就是掉进了你说的努力改变的漩涡里面。要是世界上有那么多想改变就能改变的性格和事,就不会有那么多悲剧了。不过没有否认楼主努力改变的心态。还有学会接纳真正的自己是那个年纪的陈韵茹还做不到的事。楼主这上帝视角开的太为难陈韵茹了
简单来说就是什么锅配什么盖,自己什么性格就匹配什么性格的人,指望别人救赎你,别人有这个义务吗?现实里就算李子维和陈韵如这种人在一起也只会是李那方觉得陈好可怜,抱着怜悯的心态跟她谈,照顾她的敏感脆弱的心理,最后自己要么被同化成神经兮兮的人要么受不了了分,分后女方更加自怨自艾觉得自己不值得不配更加极端阴郁也说不定。
我觉得她的悲剧确实源于她的性格,外界虽然也有很大的一部分因素,但真正能救她的只有她自己,从别人身上汲取光和热,最后很容易被反噬的。
看過身邊的例子, 感覺她的很多行為都來源於自卑者的自我保護: 父母重男輕女造成的自卑, 母親從事特殊行業的尷尬, 弟弟不待見自己的挫折感, 這些對於青少年來說複雜又尷尬的遭遇, 導致她無法跟外人敞開心扉, 因為這些是她很不願意讓別人知道的事, 敏感的她甚至會懷疑是自己造成這些問題. 再來內向者並不像外向者有一樣的行為機制來面對原生環境造成的傷害. 就像早期android系統缺乏某些蘋果IOS系統的優勢與美感, 也無法處理某些IOS專屬的檔案格式; 但經過幾代成長升級後, android也具有它自己的優勢了. 你當然可以比較喜歡IOS(尤其大部分人都是), 但是android也是有很多人欣賞並投入開發的. 不用因為早期的android不好用就否定這個系統嘛. 同樣的遭遇, 換作是活潑外向的黃雨萱, 在成長為獨立自信的女性之前, 難保不會先成為叛逆的十三妹吧.
我是真的很讨厌她,如果说一开始因为年纪小,因为没感觉到家人的爱而自闭自卑抑郁,我可以理解,但是黄雨萱穿越之后,陈韵如明明什么事情都能看到,她妈妈和弟弟对她的爱那么明显,她难道还感受不到吗?还是说她真的蠢到那个份儿上,会以为她妈妈和弟弟爱的人是黄雨萱而不是她?这么大个人了,都不明白妈妈和弟弟之所以爱黄雨萱,是因为在他们眼里的那个人是陈韵如吗
我觉得陈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环境就决定了她不可能像黄雨萱那样幸福开朗乐观啊,编剧写这部剧的初衷也是为了让我们多多包容多理解而不是为了让我们讨厌她们这类人。
陈只是要拉着所有人去死罢了 滑稽
像陈这样的唯有自救。谁又可以帮得了谁了
那你有没有想过陈韵如为什么喜欢往最坏的方面想?就是因为她感受不到周围的人给她的安全感。
嗐 评论里有姐妹说 也有人对她好 但她不回应 是因为,不是被家人爱着长大的小孩,是不知道怎么去爱别人,去回应别人的,因为家人没有教她该怎么做。 我家人都是不表达爱的那种,从我有意识的改变,一直到现在都26岁了,也不会很好的表达爱。
用我们现在成熟的圆滑的游刃有余的状态,去评判青春期的她,是没有道理的。青春期的我们,也不见得会比陈韵如好很多
不是她的错也不是身边的人的错吧,有时候一些事情就是没有对错的
并没有说都怪周边人啊,因为最重要的那句话不是太多失望,而是太多期望。就是说她要的太多了,这是她自己的原因。她降低对自己的期待对社会的期待就可以自救了
我补充一点,陈韵如不能用内向概括,内向只是能量来自独处,社交容易耗费能量,她是孤僻和抑郁
其实我也不怎么喜欢她,但能理解她,作为一个心理状态不健康的青少年,她的行为和心智肯定是比不上成年人的,会陷入死胡同出不来
我觉得陈韵如不是忽视并且不接受了别人对她的示好,只是她太自我否定以及不自信而已,导致她不相信会有人会喜欢她爱护她,她的家人尚且不能做到她又怎么会有底气相信自己会被爱呢,原生家庭的影响真的比你们以为的更加残酷,即使后来弟弟和妈妈有解释其实他们很爱她,但是没有日常的问候,没有家人一起吃饭聊天分享生活她该怎样去寻求那份心底对爱的需求呢,从小的那种被忽视又怎么可能伴随着那些解释而一下被抹平,那些被忽视的感觉都是真实存在过的,没有经历过就没有权利说陈韵如变成这样都是自己的错,是,变成这样有她的原因,但我觉得如果家人能给予关心使她不会觉得世界只有她自己那我想她不会变成这样,你们可能会说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要做的事,妈妈还有辛苦赚钱很累了但是尽管这样我还是觉得既然妈妈赋予陈韵如生命就应该去爱她,让她能真切的感受的这个世界并不是那么糟糕,小孩子没有那么厉害的感受能力能一下子明白妈妈虽然表面不关心其实内心很爱自己,他们的心思很单纯直白,你对我笑一下,夸赞一句,抱一下那才是爱,是在乎,所以就算很忙一句关心的话语包括拥抱都不至于让陈韵如变成同学所谓冷冰冰的人了,没有人会喜欢被别人否定,黄雨萱让她的世界有了另一番景象但是那不是陈韵如的,她努力过想变成所有人期待的样子但那很累那不是她,对她一次次的否定,一次次的失望,没有人看见她的努力也没有真正去了解她的内心,这样的世界你们会喜欢吗?有些关心迟了就是迟了,就算后来再用力的去爱但那些一个人度过的黑夜没有人陪她走过,她能走到现在还是一个乖巧懂事的,不会给他人造成困扰的小女生已经很勇敢了,这不是她的错并且任何人都没有错,那只是她自己的选择,只要自己认同,别人都不该去随意批判。有些事情本就没有对错,世界也并非非黑即白,可以不爱她但也请别用你的自以为是去伤害她
评论区的有些人是在恨恨陈吗,且不说她才十七岁,难道只有完全被抛弃才有资格内向敏感自卑吗?黄雨萱能改善和弟弟的关系不是因为弟弟主动,而是黄主动的!是,弟弟青春期叛逆,他也的确爱着姐姐,但是那一副拽了吧唧的样子,完全不把陈韵如当成姐姐当成平等的家人,开了上帝视角审判女角色真好啊,你们自己代入一下陈的视角还能说出那些轻飘飘的话吗
说怪陈韵如自己的,你们倒是找一个出生就是就是阴暗批的人来看看啊,父母重男轻女难道不是事实, 陈要是个男的至于被忽视到自卑至于半夜跑出去找妈妈和弟弟?陈的父母如果不重男轻女甚至根本不会有这个弟弟
说的真好,陈韵如就是自己的问题
有没有一种可能,爱是慢慢习得的的一种能力? 莫俊杰说过,一个人要做多少努力才能彻底改变自己?他明白改变是困难的,也愿意陪伴,与其说莫想救赎陈不如说莫想与陈相互理解抱团取暖。 我觉得,在两个人相处中慢慢学习去爱特别好,陈当初要是喜欢上莫,她的故事大概率会不一样。
每个人陷入偏执的时候,都会选择性忽视偏执以外的东西。黄雨萱穿越被关到水晶屋里的时候,不也因为急于救李子维而不断地否定陈韵如的行为吗?(虽然陈韵如确实有不当之处,但一个成人直接去批评小孩子,多少也是不合适的做法)同样地,陈韵如陷入自我否定中也很难看到期待以外的东西。 可以说,陈韵如的期待,顽固且刻板,她以为直接表达对她的关心、把她捧在掌心、给她呵护才是爱。黄应该是读懂了陈,才会说出“你对这个世界不是太过失望,而是期待太高”这句话。如果,试着放下那些高高在上的僵硬的期待,确实也会发现新的期待就蕴藏在生活中呢! 所以,我没有理由地相信,莫俊杰会陪伴着陈韵如成长。
顶
因为很多父母都在用错误的方式爱孩子 很明显陈韵如原生家庭问题很大 她很缺爱
就是她自己非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还怪要没人关心她,如果她主动发出一点点信号我相信家人老师同学都是乐意亲近她帮她走出那些情绪的。最不喜欢她的是本来自己早就不是很想活了,结果为了不想被说懦弱的奇怪执念引导别人杀自己。知道莫俊杰喜欢她还想利用他,从来没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过,这点上真的觉得也是该她没朋友。
真的很大一部分是陈韵如自己的问题 看似自负自卑的皮囊下她关心的实则只有自己 妈妈卖酒陪笑给她讨生活赚学费 她居然能装作不认识自己妈妈 光是这点我就觉得她完全不值得同情 她觉得自己丢脸她不觉得自己妈妈也不容易吗 整天只会自怨自艾顾影自怜 陈韵如把自己活生生作死的
对于陈韵如这种普通家庭的小孩来说 生活就是很残酷很多苦难的 如果她自己坚强不起来谁都帮不了她 她注定会把自己活活逼死的
好社达的楼
所以说在剧版的最后,黄雨萱和她说:不是你对这个世界太失望,而是你对世界有太多的期望
我觉得陈韵如她或许根本不需要和别人社交,她要的不是一个自我解脱的过程,应该说需要一个根据她自己性格符合的自我完善的过程,不是说在世界上面对像陈韵如这样的人就要怪社会,是社会能不能让她这种性格的人存在,尊重她自己的意愿,这才是重点。
在这里发现跟你一样特别的人,并与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