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主义是文科生的情怀,为改造社会而奋斗是文科生的使命
飞不动千山万水(春夏秋冬)
人文主义是文科生的情怀,为改造社会而奋斗是文科生的使命 作者:方俊 现代科学我们可将其分为三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从我国高中目前的分科来看,理科学生主要接受自然科学知识,文科学生主要接受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从这一状况出发,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做好一个文科生,怎样才能有效地应对目前的文科高考。我认为,文科学生应该比理科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多,面临的困难更大,社会对我们文科学生的需要更强烈。作为一名文科学生应该时刻记住:人文主义是我们的情怀,为改造社会而奋斗是我们的历史使命。 一、对传统教育理念和社会现实的批判与反思 一百多年来,特别是1949年以后,就整个教育的发展来说,我们极大地向自然科学倾斜,向工程学倾斜,迅速实现工业化。这是中华民族在非常被动的情况下的必然选择!重视理科、工科的学习成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必然结果。 然而问题是,我们在发展自然科学的同时,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发展却被忽视了、削弱了。在教育和学术发展中,原本就比较薄弱的科学基础又呈现出一边倒的倾向,即所谓“重理轻文”。 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人口在五千万以上的国家,人文社会科学大学生占全体大学生的比例做过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人文社会学科大学生所占比例不尽相同。最高超过50%,最低的为18%,而同期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大学生的比例不足10%。这样的比例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同时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1997~1998年,我国高等学校学科门类由10个增至11个,专业类别由71个调整到72个,专业种数由504种减少到248种。人们普遍认为,高等教育本科阶段,专业类型、结构、数量等方面的改革,要有利于培养基础型、通识型的人才,要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要有利于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人才。 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在总结清华大学近几十年发展的经验教训时指出:“1952年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从一所包括文、法、理、工、农5个学院的综合大学变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突出了工程学科的优势,这适应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急需的高级专门人才。改革开放以来,清华大学逐步增设了理科、人文社会科学、经济管理学科方面的院系,目前清华大学正朝着含有工科、理科、经济管理学科和人文社会学科的新型综合性大学迈进。事实告诉我们,只有加强综合性,才能实现理工结合、文理渗透,才能促进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互补,才能形成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文化环境。综合发展,这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大趋势。” 的确,人们对清华大学的尊崇和向往,决不仅仅是因为清华大学在我国高等院校工程学科方面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梁思成、朱自清……这一个个名字,是同人民英雄纪念碑、荷塘月色等联系在一起的,是同清华大学联系在一起的,是同中华民族的文明史联系在一起的。清华大学的办学方向昭示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要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自然科学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19世纪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使整个社会的联系日益广泛和密切,社会问题逐渐暴露出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社会科学应运而生,在西方首先产生了现代意义的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 现代社会科学的发展取决于现代社会结构的发育。现代社会结构的基础是:市场经济、公民社会和民主政治。这三者如果不具备,就不是真正意义的现代社会,也不可能有真正意义的社会科学。只有有了市场经济才有经济学,只有有了公民社会才有社会学,只有有了民主政治,才有政治学。 市场经济我们还只提了不到十年的时间,我们没有真正的经济学。没有经济学有没有政治学呢?政治学必须以现代民主政治为代表,社会公正、权威、理想没有被全社会得到认可,我们的政治学还有什么独立性?至于公民社会那就更谈不上了。 由此我们应该知道自己的使命和职责了吧! 二、文科生必须具备较强的人文科学精神 文科生要具备较强的人文精神首先就必须清楚什么是人文精神。用专业一点的话来说,人文精神是指人的主观世界对历史、文化的解读、表达和重构。从广义上讲是人与文化的互动过程。其基本内涵包括:第一,最基本的内容是强调生命尊严、人生价值;第二,突出对心灵自由、平等的追求和呼唤;第三,对家园、亲情、情感的眷恋和精神的寄托。它关注的是人的生命,人的发展和人的自由。它以人为思维的指向。它不是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而是一种典型的唯人主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人文主义或人文精神。我讲二件事情。 一件事情是:前几天,有一个教语文的老师问我:“今年是马年,许多人都说龙马精神,这龙马精神到底是什么意思?字典、词典上都没有解释。对龙马精神的含义你是怎样看的?” 龙马精神是对“龙”精神和“马”精神的综合和概括。 其实龙马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一种勤劳善良、无私无畏、正直勇敢、坚韧顽强的精神,只有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有所解读或只有与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化进行互动才能真正领会到龙马精神的真正内涵。这里龙马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特有的一种人文精神! 还有一件事情是:关于建筑。大家知不知道东西方在建筑上为什么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具体一点,中国人大多采用飞檐式建筑,西方特别是中世纪西方大多采用哥特式建筑。这是为什么? 东西方的这两种不同建筑,实际上已包含了东西方人不同的内心感受和历史、文化内涵。中国的飞檐式建筑强调的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西方的哥特式建筑,高耸入云,表示西方人向上帝发问:上帝啊,你在哪里?请拯救我这苦难的灵魂吧!在这里建筑设计就包含了一种人文主义精神和人文科学知识。 从上述事例可以看出,人文主义更加强调人的情感,人的内心感受,更加强调文化、历史的含义。可以这样说,只要存在历史、存在文化,就必然有人文主义和人文科学。 人文科学源于古希腊,首先它是一门培养自由民的课程,当时人们称它为文科,实际上就是古典文学教育(Literary)。到了中国,文科则已经变态了,它成为了一种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即一种高雅的具有娱乐性质的教育。14世纪人文科学分为语法、诗歌、道德等五科。到现在人文科学主要由文学、哲学和历史三部分构成,它以人的思维为研究对象,以人为研究中心。人文科学的突出特点是:1、主观性,即知识在内心世界的感受、价值判断;2、历史、文化性,即每个知识都有其厚实的历史文化背景;3、批判性,即人文科学强调对现实生活的热爱、追求,并在不停的追求中批判现实,追求更高、更美的境界。 人文科学知识产生一般包括三个环节:体验——表达——理解。即当人们体验到正义、爱情、人性、自由等的意义时,就总是要想方设法地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如果表达的方式是语言文字就是文学,表达方式是故事就是历史,表达方式是思维就是哲学。由于共同的生活、人性人们对这种用一定方式表达出来的个人体验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比如人们在现实中或科学研究中,体验到世界上先有客观存在的物质,后才有意识。哲学家将这个体验用哲学形式表达出来,就是世界的客观物质性,物质决定意识。这一表达道出了大多数的体验,所以能得到大家的理解。 根据人文科学知识的产生,我们应怎样学习文科知识呢? 接受、学习人文科学知识与产生人文科学知识的顺序刚好相反。即理解——表达——体验。理解是文科学习的关键,这里的理解就是理解高考要求的每个知识点,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这一环节老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决定性作用。因此这就更需要我们认真听老师讲解、分析,并认真思考。我们每学一个知识都要能及时给它作出恰当的定位,所谓定位就是清楚地把握该知识在全部知识网络中的位置、地位、作用、意义等。 表达就是将理解了的知识,按照知识的内在逻辑要求用一定的形式表述出来。现行主要的表达方式是文字。文科生不同于理科生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作业、思考或考试时总是伴随着许多的文字表述。在表述时应特别注意的是,第一,逻辑性要强。离开了一定逻辑性的表述就是杂乱无章的涂鸦;第二,扣题要准,要点要全。离开题目的要求,就偏离了答题方向,你答得再多再好也不能得分。第三,术语要当。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学科术语。政治答题就千万不可抒情。历史答题就不必用肖像描写了。可见文科生一定要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即我们所说的能说会写。如果你说一句话就脸红,写句话结结巴巴,那你就应该抓紧锻炼,如你不想改变这种状况,我看你还是读理科的好。 体验就是要把你所学的知识放到现实生活中去,因为文科是为我们的现实服务的,现实性非常强,适应性非常广。可以这么说我们的每一点知识都是非常有用的。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体验”天地。因此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把自己所学的与实际结合起来。在体验中验证知识,进一步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唯有这样,才能学到真正的文科知识,或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所以我历来就主张,我们的命运是与现实国家、民族、人类的命运紧密相联的,或者说我们掌握着国家、民族、人类的命运。曾改变历史命运的杰出领袖和人物,如毛泽东、邓小平、列宁、罗斯福、克林顿、撒切尔夫人都是学文科的,学理科的不可能做到这一点,除非他在改变历史命运时,放弃了理科,而改为文科,如孙中山。 然而长期以来,特别是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因为这是一个科学主义达到狂热化的时代,人文主义倍受冷落,人文主义思想也就大多散见于名山大川、庙宇祠堂或民间习俗之中。由于这种人文精神的失落,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世界,人们的思想处于极度的混乱之中。各种尖端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为世界经济发展产生推动作用的同时,也为人类自我毁灭提供了武器。先进的军事武器被恐怖分子利用来屠戮人类,克隆和基因技术带来了严重的伦理道德问题,网络技术中潜伏着可怕的“黑客”等等。当人类社会面临着这些深重的危机后,人们才真正意识到人文主义的重要。美国等西方国家试图从中国的儒道学说中吸收人文思想,中国的有识之士也意识到必须大力加强人文领域的建设,中央也在一些文件、报告中对此作了强调,这是一个良好的势头。但真正要形成中华民族的人文风气,重任在我们这些文科学生身上。人文尚未形成,同学宜须努力! 三、目前我们应怎样才能学好文科知识 学好文科,除了我上面所讲的要具备较强的人文精神和改造社会的历史责任感以外,就是要认真研究当今的文科高考。 当今社会人类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诸多问题,如能源消耗、资源开发与配置、环境问题、人口剧增等,仅靠某单一学科已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发挥各学科的综合优势,才能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当前的“3+X”高考正是基于这一事实,表现出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现实、重大社会问题为素材的主体设计思想。其考核要求和目标主要包括记忆、理解和应用。 1、记忆:学会观察、描述基本的社会现象,了解社会现象的本质规律及意义 社会科学是对人类社会活动现象的认识和研究。人类社会的活动是在主观意识的支配下体现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发展规律。因此,社会科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就是认识和研究人类社会活动现象与规律的关系。 人类社会活动的现象的内部和现象之间是一种结构关系,这其中,地缘、事实和意识是这一结构的主体因素。地缘因素是指社会现象的空间范畴,它包括人类活动的自然条件、生存环境、文化种类等;(这就涉及到文科的地理学知识)事实因素是指社会现象的时间范畴,它包括人类活动的社会根源、发展过程等;(这就涉及到文科中的历史学知识)意识因素是指社会现象的精神范畴,它包括人类活动的道德规范、价值取向、信仰选择等(这涉及到文科中的政治学知识)。这三个主体因素构成了人类活动的主要内容,规定了各种现象之间的关系,展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社会现象由地缘、事实和意识三个主要因素构成。完整地描述社会现象,就是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全面分析社会现象的内部关系。社会现象的形成是纷繁复杂的,所以对其进行描述就不能从理论定势出发,而应从构成某种现象最显著的特征出发去把握描述的脉络,才能清晰准确地展示社会现象。社会现象的显著特征往往是通过人与自然或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显现出来的。发现和分析社会现象的主要特征就意味着掌握了完整描述社会现象的原则和方法。 2、理解:社会科学的主要概念与结论、数据、图表、公式、简图的意义及其关系 社会科学的概念与结论是社会科学领域最基本的学科语言表述单位。概念是对某一事物的理性叙述,结论是对某种过程的认识性叙述。它们是指涉及自然法则、人类生存、社会发展中带有基础性的、特征性的、规律性的语言叙述。所谓理解概念与结论是指知道概念与结论的内容、确定概念与结论的类型、区别不同的概念与结论。理解社会科学的主要概念与结论是形成科学思维的途径,是提高学科能力的基本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社会科学的交流媒体大量使用了图表和数据。能够阅读这类资料并初步运用这种资料形式说明问题,是高考测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社会科学的领域内,图表、数据往往用于表现形势、环境、资源、产业、事物发展过程等信息,这些信息就是一系列概念的组合。在解释图表、数据的时候,首先要明确图表、数据所展示的主要概念群;其次,要进一步发掘信息价值,寻找第二级乃至第三级概念群;最后,要说明这些不同层次概念之间的关系。图示有关概念是指将信息图表、数据化。这种要求只能是初步的,即能够用图表、数据的形式反映主要概念群。 能通过数据、图表等把握事物的特征、规则或关系;应用所学知识对社会现象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多角度、多层次的描述,对社会现象进行系统分析,就是要调动所学知识对各种现象进行综合认识。这里包括:社会现象产生的自然、历史、意识背景,社会现象发展演变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与其它社会现象的关系;自然现象产生的因素和各种自然现象的变化关系。 3、应用: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推理、归纳、预测;分析、说明成因;评价、解决问题 运用材料的前提是阅读和理解材料。材料的形式包括现代语言、古代语言、图表、数据等。对材料的运用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是针对某一问题,在材料中寻找与其有关的信息;二是对材料进行归纳,提出问题。不论是哪一个方面,都要求有效地运用材料。因此“提取有效信息”,是反映材料与问题关系的核心。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有:确定材料的可靠性和典型性、包容性和局限性;揭示材料与社会主题、自然现象的关系;材料与问题是否相互印证等。 判断、归纳、推理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思维的基本方法。所谓科学和有效是指思维的正确性。 判断是对事物的确认。导致正确判断的因素有:对事物的现状以及流变有清楚的认识,并有足够的材料予以证明;有科学的观点和观念作为判断的理论支持;能够简明、扼要地表述判断和清晰、翔实地解说判断。 归纳是对事物进行从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思维。导致正确的归纳的因素有:有正确的判断作为依托;认识事物的特征和典型意义;能够对事物的特征和典型意义进行理论思考,并通过这种思考认识其它事物;将事实与理论阐释相结合进行条理清楚的表述。 推理是对事物的形成以及变化发展进行全乎逻辑的理性思考。导致正确推理的因素有:有正确的判断和归纳作为依托;对构成事物形成的因素有足够的了解;对引起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有充分的认识;对推理根据和过程进行清晰的表述。 ———————————————————— 走自己的人文路,让理科生痛苦去吧。 所谓文科不如理科……好吧,即使建设时期对于理科生的需求更多,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理科生现在已经满地都是了。需求多,人也多,不一定好过。多少理科生大学直奔经济系?结果都一样,何苦高中那么辛苦。。他们总是觉得我们在自我安慰,那么就让事实说话吧。 选了文的,不要后悔啊。我们如果不爱文科,还有谁能安慰文科被社会看轻的弱小心灵呢?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文科硕论文访谈招募 (Beurre)
- 来!冲鸭!坐标板鸭的ddlg大叔,严厉学习监督,每天汇报打卡... (PopeTheOne)
- 【无偿】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提纲15份,单元归纳、题型剖... (资料墙)
- 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互相督促!!! (豆友WLzyICuKHc)
- 补高中数学,物理 (小小补课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