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瞎这么个姐弟恋和30+女性意识题材,从剧里“现实”到剧外
来自:提子(刀口舔蜜 年年有余)
时差党奔三楼主,第四年姐弟恋(差近五岁),从一开始兴冲冲看到现在,实在觉得编剧白瞎了那么好的题材。其实可以着墨刻画的东西很多,比如:
1. 年下男对感情从荷尔蒙到责任感的成长(和剧里相反我男友初恋我第n段,小屁孩成长了很多;元宋这个偏完美人设有点不太现实,其实看剧的男生一样可以从中汲养分,可惜了)
2. 姐姐对于年龄差的介意,再到释然(剧里这块空白,估计大结局什么都特么一下解决了;但我以前真的还刻意要把年龄差说小一点,现在觉得怎么地了吧姐鲜肉在手,当然还是要督促咱俩一起健身)
3. 姐弟在工作学习上的相互促进(比如我研究生毕业在创业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小屁孩本专业深造申请不顺利,我启发他可以转行寻找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他最后换了研究生方向现在正式工作了......然后现在也督促我换工作——以前我给他启发,现在年下的朝气和冲劲一样可以鼓舞咱们)
4. 周围人的支持鼓励和父母心态的变化(这个我觉得剧里有,但没有很多,只有一个脸谱化的“王阿姨”,但显然剧里可以更立体更真实更有戏剧冲突展开一些角度的,此外这也是年上最介意的压力面,编剧草草了事,太可惜了!!!!)
5. 丁克家庭的真正形态。我身边有丁克,也有灵魂伴侣十几年一直不结婚的(最近结了),他们不要孩子不是因为讨厌,有部分人是将养育另一个生命、引领Ta成长这个责任看得非常神圣,很慎重才不要孩子。剧里单独一个不要就带过,让大家误解加大。而且也不用“美化”这件事,确实有一定比例的丁克家庭双方年纪渐长后后悔的,剧里也可以有这个矛盾冲突,结果直接让女方怀孕......
6. 冲破一下女性“什么年龄就该干什么事”这个固有束缚。谁来有资格定义年龄划分?谁来规定应该干什么事?分割线下面我提过,贺繁星就是个认真生活小富即安的资深少女,她对工作认真但可能没太大的野心,但不是白骨精就没办法“特立独行”了?而所谓的“特立独行”只是想追求真爱而已。无论国内国外我都有这样的朋友和亲戚,编辑给贺繁星的人物设定其实很不错,不是精英开展这个故事更有现实意义。但之后的情节大家也知道了.......这个!真!的!太!可!惜!
总之这个剧涉及的很多点其实都很棒,有很正面的社会意义,无奈......在关键问题上,编剧没有这个笔力、缺少对涉及人群真正心理的洞察和足够的生活经验,也缺少对人物描摹的逻辑,情节设置也浮于表面前后无法自洽。
当然可以肯定的是,编剧还是跳脱出了一些固有条框,比如给了我们非常可爱的一对父母(房子这个事没有细说全是观众自行推测就不进行讨论了),比较开明的闺蜜,友善的同事等等,有些对话也很有正确导向。但真的就可惜,高开低走,其他值得开辟新天地的点就这么过去了,希望未来有好剧可以发掘一下吧。
以下是之前有感而发的啰嗦文字:
-----
戏里戏外,
觉得30岁女主必须事业有成雷厉风行,不然她就没资格谈姐弟恋
觉得师生恋甜甜甜,男大女小没问题,女主挣扎犹豫就三观不正
-----
本来打算等到剧结了再说,但各种祭天和声讨有点看不下去。正好对男女主的故事很多部分都有切身感受:lz奔三谈姐弟恋近四年,年龄差距不及剧中跨度、但也是很多人觉得略大的程度。期间有闺蜜谈了比自己小6岁的男友,甚至一度谈婚论嫁,但立马被女方父母掐死在摇篮里;身边更多的是找了年龄合适早已成婚的朋友。
lz原生家庭还算和睦,而男友单亲,剧中男主不愿多分享家中情况的矛盾我们也有过——我觉得自己被排斥在他的亲密世界之外,而他觉得是自己难以启齿的隐痛。现在回头看,一部分是磨合期的个人边界感当时没有树立起来,还在互相摸索阶段;另一部分是交往初期,彼此信任感也不深,很难共情体谅。导致的问题就有:会用力过猛地给对方行为/决定赋予过多的意义(他为什么不跟我倾诉、为什么不让我一起分担—>他不觉得我重要)、急于求成地希望对方给予同等/甚至多于自己的回馈。
感情是双向的,不计较回报的是真爱,但lz个人觉得力求对等的爱更是健康的爱。彼此对于感情状态的接受程度一致才能和谐嘛,而步调一致的关键在于有一方需要开启话题进行沟通,并形成习惯。剧里男女主分手导火线就是这个问题,繁星觉得元宋不把家庭、留学的事情告诉她=元宋没有把自己放在未来规划里;元宋默默忍受繁星和男二“友达以上”=繁星对自己不专一、更喜欢成熟款男士。只是站在上帝视角的我们觉得不对啊,你们都很喜欢对方啊;但代入这些误会,尤其可能是发酵了一两个礼拜的怀疑沮丧,换你不会爆发吗?
lz在海外,开会或者和人私下沟通时,很多时候参与者都会把要讨论的前因后果讲一遍,要make sure we're on the same page,就是大家在说同一件事、对这个事的认知程度一样,之后的讨论才更有效。
感情里也一样,我认为是既定事实的东西,而你认为的,可能本身就是双方臆测;尤其潜意识对感情不自信的话,更是会往消极方向推断,最后只会渐行渐远。而且选择不沟通本身,很多时候就是内心深处认定“TA不是我合适的伴侣人选”吧;而这样认定,也是对对方的一种不公平。

姐弟恋的一个大难点就在这里,两人人生阶段不一样,女方想安定,男方心不定。这个事有缓和办法吗?有,效果因人而异。交往初期没有必要进行,稳定后就非常有必要了。舞会爆发的冲突矛盾我觉得合理,双方都没错,毕竟感情还在早期阶段,而且冲突得那么早,站上帝视角的我认为对男女主来说绝对是功德一件,只可惜编剧太狗.......
下一站这部分还是很偶像剧的,元宋认定了繁星,期待跟她携手未来。此外单亲家庭成长的常常有两种极端:非常有责任感,对自己拥有温馨家庭有迫切需要;爱缺失,不信任亲密关系。而元宋是前者。
但无论现实生活还是剧情到舞会争吵那里,加上年龄差这根稻草,很多人(尤其女生)都会觉得,继续下去风险太大了,不如趁着沉没成本不高时,赶紧抽身离开吧。
lz感情初期就是这样,虽然不是我给对方“实习期”,但我确实从一开始就在给自己能够承受这段姐弟恋的期限划定阈值。可能有些人会觉得可笑,尤其lz这些年都在海外,遇见男友之前,身边有同学是感情非常稳定但没结婚的gay couple,有四五十岁朝夕相处十几余载的不婚伴侣(不过去年他们结婚了),讲道理周遭环境相对自由宽松很多——但这些事放到自己身上,顾虑枷锁瞬间都回来了。而对于姐弟恋排斥这件事本身,就充斥了长久以来对于女性角色和地位的不公和偏见,当然这个说起来太复杂很多集美能讲得更透彻,就不提啦。
当然啦,剧里剧外,肯定会有人说,这算什么,是你内心不够强大。嗯说的没错,我除了心不够强之外,也还不够有钱orz......不过感情稳定后,对于年龄差的介意已经很小了,开始不忌讳谈及这件事。直到回家跟父母说起男友年龄那天。有闺蜜的前车之鉴,提年龄的时候真的很紧张(之前他们知道我有男友但默认是同龄或者大一点),父母除了惊讶之外也不免担忧,毕竟这不是多数人选的路。而且今年开始父母的催促之意开始明显,虽然他们表达得很委婉,但这种善解人意的背后也格外给我了一种心酸的压力,就如同闺蜜当年分手后哭着跟我说“我觉得我更对不起爸妈,让他们为我担心了”。
所以我和不少集美一样,真的很能明白繁星,对关系公开与否的介意,除了对男方感情的不安全感,到怕环境的异样眼光,最后就是父母的担忧不解,还有我们给自己的压力——生育压力、外貌压力,女性自身的价值认同等。剧中繁星父母很疼爱她,但她不敢跟父母说;我和闺蜜也是,父母满足了我们绝大多数的精神物质需求,唯独婚恋这件事很难跨过——除了怕女儿以后没人照顾,父母也在遭受世俗的压力。我父母本来今年春节都说去外地两个人旅游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也不想再被亲戚问这个事,那一刻真的觉得自己很不孝。
另一方面lz是幸运的,刚出国在研究生时期身边很多是妈妈辈的同学,跟我们一起上课,一起课外参加编程workshop,做小组作业也没有特意要照顾你又或者倚老卖老;我喜欢的服装品牌店里,常常有满头白发的老奶奶跟我们一起认真挑选;去滑雪时也有非常多身姿优美的年长女性......曾经lz对于女生到了xx岁必须如何如何的条条框框已经卸得差不多了。
所以我格外珍惜贺繁星这个人物,她不是一般意义上特别飒、百毒不侵的职场女精英,她是一个小富即安、物质上容易满足、喜欢和同事身边人相处融洽的资深少女,她也努力试图遵从自己对爱的追求、对喜欢的男孩不计回报的付出。她存在的本身,就撕掉了一些对女生的标签,对30+女性的标签。当然,排开编剧的骚操作,她感情方面仍有欠妥之处、被父母保护得很好有时有些娇气任性,她从来不是完美的,更不是很多人喜欢的精英飒姐姐人设;但除去演员赋予的颜值身段,贺繁星就是一个认真生活、善待周遭、心怀浪漫的普通女性。我觉得飒姐姐的剧当然好看,但贺繁星的存在更深刻——不是白骨精才有权利特立独行,而且是所谓的“特立独行”并不是什么出格的事,你只是在过自己的生活而已。

剧还没完全结束,不知道编剧最后怎么圆,但希望由此引发的讨论可以继续下去。正好昨天因为师生恋这个点在组里掰头了几番,其实我觉得很多时候大家没有“on the same page”。很多集美说的是师生恋本身适不适合放在全年龄段的荧幕上并以浪漫化的形式播出,但对立面一直在说距离的师生恋是不是合理、师生恋是否可以给成年人看;而且讨论背景分歧也很大,一方出于对女性不公事件的关注,而另一方并未关注。这样的话继续讨论下去效果不大。不过,有讨论总比没讨论好。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哼哼吐槽|想不通为什么女主马上就能无缝衔接 (向日葵crystal)
- 为啥泰版评分还高 (荷上莲花)
- 扒扒细节|姐姐主动献吻之后元宋的眼神有点不一样 (守得云开见月明)
- 这剧当初很火吗?组人好多啊 (豌豆瓣)
- 想看蔡敏敏cut找遍了都没找到啊啊啊 (不想吃外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