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可不知的长沙标志性建筑(转帖)
来自:湖湘驿国际青旅(湖湘驿招兵买马了~~)
什么是标志性建筑? 标志性建筑的标准: 一是历史文化与地位知名度, 二是建筑的漂亮程度。(不含桥梁牌坊摩天轮等) NO.1 天心阁 天心阁,为“新潇湘八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八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 天心阁景区因天心阁而命名,以天心阁与长沙古城墙为主要景点,与纪念抗日阵亡将士的崇烈亭、崇烈门、《太平军魂》浮雕、历史名人石刻画廊等组成景区核心景观。自古享有“潇湘古阁、秦汉名城”的美誉,天心阁不但是古城长沙的象征,而且见证了长沙的历史发展与变迁。 雄踞长沙城南古城墙垣之上的天心阁,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成为鉴证长沙历史的活化石。天心阁主楼原为一层建筑,至清乾隆年间加高到两屋,以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44年)《四库全书》总阅官李汪度所作《重修天心阁记》为证。1852年太平军攻打长沙后复修城垣,将原两层扩建为三层。阁楼由主阁及南北两副阁组成,主阁三层高14.6米,副阁两层高10米,中间以游廊连接,形似山峦起伏,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它的结构用挑梁,不用斗拱,三层阁用四十六根红漆圆柱支撑,廊柱结合,栗瓦粉墙,灰白色石基敦厚稳实,六十二头石狮各具姿态,三十二只龙首托起翼角,翘首蓝天,三十二只风马铜铃迎风鸣响,巨型吻龙各领风骚。石壁图案,更是古人所崇拜的图腾、狩猎和战车战马,看上去,仿佛仍然是旌旗猎猎,战马萧萧。整个建筑色调凝重而雄浑,风格去华饰而存古朴,属典型的明清时期南方园林建筑风格 据主阁二层保留的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长沙府志》所载,其始建于四百多年前的明崇祯年以前。主阁旧时曾为观测星像,祭祀神灵之所。相传建阁时其正对应天上主管人间寿命的“长沙星”,故原名“天星阁”。副阁分别供奉主宰人间功名的文昌帝君和奎星两位神像,以保长沙“文运昌盛”、“振人文而答天心”,因此后更名为“天心阁”。“极城南之胜概萃于斯阁”,所以湖湘学子常聚于此,不仅希望有朝一日学业有成,封侯拜相,而且登高远眺,长沙“山、水、洲、城”美景皆可尽收眼底。清代大学者黄兆梅一首“四面云山皆入眼,万家烟火总关心”已成为千古绝唱,而毛泽东主席就读湖南第一师范时与同学蔡和森畅游天心阁所吟的“水陆洲洲系舟,舟动洲不动;天心阁阁栖鸽,鸽飞阁不飞”绝妙佳联至今仍被广为传颂。 不仅如此,天心阁下的古城墙还是古城长沙的重要军事要塞。始建于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的古城墙原为长沙王吴芮所筑,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长沙守御指挥使邱广修复加固,其原长8.8公里,呈南北长、东西窄条状。后至1924年原国民政府修筑环城马路,仅保留251米长至今,作为长沙历史发展的见证。两千多年来,三国“关公战长沙”、元军占领、太平军西王萧朝贵率部攻打长沙战死天心阁下,抗日长沙三次大会战和“长沙大火”曾在此演绎着十分悲壮的故事,致使天心阁和其所在地饱经战火,屡遭创伤,数次翻修,成为今天长沙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为数不多的载体和纪念地。 古阁雄踞,气象蔚然,游者登临,瞰湘流北去,招岳色南来,放眼祖国江山,热爱祖国之情,振兴中华之志,无不油然而生。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湖湘驿国际青年旅舍岳麓山店开业了~~ (小梦)
- “太郎の味道”—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免费送花甲哦·!... (青争)
- 写给来长沙玩和路过长沙的朋友 (heihei)
- 请问长沙驴友有组织吗? (陈小仙)
- 即将入住~ (桃乐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