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感觉出不去了。陈星旭和彭小苒要是二度合作就好了。说实话我感觉他俩适合演李二凤和长孙皇后。
来自:港姐世姐张曼玉
李二凤是23岁一统天下,陈星旭96年的,年龄好适合啊。看完东宫,感觉好适合演帝王。二凤和长孙皇后历史上也很甜的一对。长孙皇后也是胡人。然而拍二凤和长孙的剧好少,而且大多抹黑长孙皇后。
从史书记载二凤,“龙凤之姿天日之表”,“神采英毅”; 他妈是个具备政治才能有远见卓识,且性格刚烈的女中豪杰,但也有嫌弃李元吉长得太丑试图扔掉的黑历史,说明对孩子的颜值有一定要求。她对李世民极为宠溺,说明李世民颜值是绝对符合他妈要求的; 李世民他爸也有一个炫耀儿子的小故事,初唐有个叫温彦博的,形象好气质佳,声音好听人人夸,可以当形象代言人的那种,李渊某次听到别人夸温大帅哥,心里很有想法。等到老二出征回来,李老爹把儿子推到前台,得意洋洋问大臣们“我儿子跟温彦博比咋样(此子比温彦博何如)”? 《虬髯客传》里有关于二凤的描写:俄而文皇到来,精采惊人,长揖而坐。神气清朗,满坐风生,顾盼炜如也 反正就是气质那是好的不得了。可能也遗传也 独孤信。独孤信也是 容貌仪表俊美 ,有个典故“侧帽风流”。二人都擅长骑射。
而且历史上玄武门之变就带了长孙皇后一个女人。与长孙皇后有7个子女。3个儿子,4个女儿。而且真的极度偏心。
诞生于承乾殿而得名, 李承乾生病后,不信佛也不信道的唐太宗却下旨请了天竺高僧波颇与道士秦英来为爱子祈福。承乾病愈后,太宗大喜之下赐了绫帛等六十段与及时服十具给波颇,又召度三千人出家,并特地修建了西华观和普光寺,还将狱中的囚犯减免了罪行,以此为承乾祈福。 又为了不让儿子太辛苦,唐太宗特别准许承乾不用多读书,只要和孔颖达评说古事即可。 长子李承乾在八岁的时候就被立为太子。专修崇文馆, 唐太宗专门为他开设了崇文馆,又让朝中三品以上官员的嫡子全部去东宫侍奉,放开了府库的权限让李承乾想怎么花钱就怎么花钱,还让大臣直接以“君父”这个天子的专称去称呼自己的儿子。 为他配备了最好的师资,如张玄素、杜正伦等人。李承乾也不负众望,仁孝纯深、监国理政,得朝臣好评。 李承乾随着年岁渐长以及患了足疾,开始变得叛逆起来,不过是因事对父亲不满,就敢任性大胆到一连几个月不上朝,而唐太宗不仅对此没有任何的指责与批评,还特地将魏征任命为太子太师,意在告诉众人他是绝对不会废太子的。
同样是儿子。 长孙皇后的儿子李承乾就是放开了府库的权限。 杨妃的儿子李恪就以避免变得骄奢为由而不肯多给他财物。曾踩坏庄稼,赌博被老爹 严厉地告诫了一通:“你若是不遵纪守法,西汉的燕王刘旦就是你的下场,就算你是我儿子我也救不了你! 杨飞的另一个儿子李愔在封地胡作非为成,被痛骂不如禽兽铁如。 封王最迟的一位。
谋反,保下了李承乾的一条性命,乃至出现了主谋安然无恙,从犯却全部死翘翘的奇异景象。为李承乾说话的来济因此得到了得到唐太宗的看重,官职不断得到升迁,不久就考功员外郎,次年便升迁中书舍人,与令狐德棻等人共同撰写《晋书》。 另一个阴德妃的儿子李佑 也就是毫不犹豫直接赐死废为庶人,生母连坐废妃位,舅舅阴弘智被杀,凡诛杀李佑有功的都升迁。
长孙皇后的二儿子李泰。 没跟别的兄弟一样离开长安赴任,而是常年留在唐太宗身边,甚至还一度下诏想让心爱的儿子搬进武德殿居住 武德殿是极为靠近东宫的宫室,魏征曾说过“今武德殿近储后焉”“在东宫之西”,其地理位置之重可以见一斑。更何况当年的李元吉就是住在武德殿与李建成互通有无的,后唐玄宗即位之初便是在武德殿听政的 对李泰百般宠爱,经常带着他四处游幸, 甚至不过短短一日见不到他,也要派自己养的一只名为“将军”的白鹘去送信,一日之内鸿雁往返数次。根据史书的记载,李泰“腰腹洪大”,不过唐太宗见到爱子如此圆滚滚的模样,担心的却不是太胖的话会影响身材,而是觉得儿子这样上朝参拜的时候一定会很辛苦,心疼之下特别准许他乘着小轿子到朝所, 真是前所未闻 领着好几份薪水却什么活都不用干,没事就把房子装修成奢侈华丽的代名词,随手写本《括地志》,老爹就为他忙前忙后,又是开文学馆招揽人才,又是主动提供丰厚得令人咂舌的活动经费。
李泰还没有正式搬进来入府邸前,便因为盛修府邸一事而被岑文本进谏。而唐太宗照旧是对岑文本的上疏夸奖赏赐了一番,却唯独不见对李泰的行为有任何的不乐意与制止。 不仅如此,唐太宗还将大名鼎鼎“居地三十顷,周回十七里”的芙蓉园赐给了宝贝儿子。 更甚至有一次,有人向唐太宗打小报告说朝中那些三品以上的朝臣(魏征,房玄龄等)对李泰不够尊重,借机中伤他们。果然唐太宗一听自己心爱的儿子受了委屈,雷霆震怒之下二话不说,立马把那些大臣召进宫来严词质问一番。房玄龄等人被吓得是不敢说话,唯有魏征梗着脖子据理力争。最后唐太宗承认自己的确因私爱而忘公了。 就连李泰的长子李欣,也因为父亲的原因“特为太宗所爱”,四岁的时候便被接进了宫中抚养。 任他自行引召学士,由于宠禄过骄,屡次遭到大臣的进谏阻扰。 甚李泰想要夺嫡的小心思让父亲知道了,可却是只降了儿子一级的爵位,最后四年不到还重新升回来了。 不仅是扬州大都督兼越州都督 ,封地多达22州。 直到临终前,唐太宗都不忘为李泰做打算,特地下诏要求这个儿子不必回京为自己奔丧,以防李泰回京后发生什么不测。 李恪只是受封益州都督,封地只有8州封地。 后被废为庶人,死于流配地巴州。
李治就更不用说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享受由皇帝亲自抚养待遇的皇子,即便当了皇太子,唐太宗都舍不得放这个儿子回东宫待着。急得马周、刘洎等人不得不轮番上阵,劝了又劝,这才让唐太宗勉强点头答应让李治每半个月回东宫一次。后来唐太宗征高句丽,父子二人难得分别这么久,那封著名的《两度帖》肉麻得让人掉了一地鸡皮疙瘩,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情书呢。好不容易从高句丽回来了,也不得安生,唐太宗巡幸个灵州也要带着李治,张行本无奈之下只得硬着头皮劝说这位爱子狂魔,不要因为私爱而耽误了皇太子学习的大好时机。李贞因为政务处理被当地百姓称道,也没有父亲得到重视 。
女儿 长乐公主将要出嫁,唐太宗特别下令让有司准备比长公主多一倍的嫁妆,然而不久之前御史大夫韦挺刚刚上表批评过时风:“今贵族豪富,婚姻之始,或奏管弦,以极欢宴;唯竞奢侈,不顾礼经。……若不训以义方,将恐此风愈扇。”结果唐太宗竟然“顶风作案”,要为自己的爱女准备的嫁妆甚至比长公主还要多许多,此举自然而然招徕了魏征的严厉制止。 长乐公主病逝,唐太宗对爱女的早逝悲痛异常,下令让长乐公主的墓使用了三道石门的规格——这不仅是在昭陵现已发掘的陪葬墓中独属一份,即便是在整个已发掘的唐代墓葬中,也就只有“号墓为陵”、按天子等级安葬的懿德太子墓同属这一情况
亲自抚养了长孙皇后的一双儿女晋王李治与晋阳公主,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亲自抚养皇子的皇帝,也是唯一一位亲自抚养公主的皇帝!晋阳是当时高祖龙兴之地。 晋阳公主因病逝世,年仅十二岁。唐太宗悲伤不能自己,甚至一个多月都不能正常饮食,每天要哀伤数十次,身体也因此变得羸弱不堪。大臣们纷纷进谏劝慰,唐太宗则答道:“我又怎么会不知道人死不能复生,如此悲伤根本无济于事呢?只是情不能自禁啊,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无法控制自己的悲恸。” 最终唐太宗只得强忍悲伤,下诏给有关官员,将晋阳公主封邑所得的余钱于她的墓旁修建佛祠,以此为不幸夭折的爱女的往生祈祷,同时也希望能够借此给予自己一丝丝的安慰。 相反另一个妃子儿子 出生20天夭折,他还在聚会。
.
最赞回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剧情讨论|重刷发现他们没有he的可能性 (沫璃)
- 馒线魔改解析,更至18集,真诚的夸夸聪明的九日,你是故意吃... (我到底行不行)
- 裴洛和裴罗都挺好磕的 (momo)
- 李承鄞和赵瑟瑟圆过房吗? (抚摸天真致命伤)
- 图文并茂细节贴——目录 (翠衣荷连知竹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