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忘机灵与情的心理学分析
来自:萨摩色雷斯
每次看电视剧或电影,一看到两个主角相爱的时候我就会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为什么他会喜欢她(他)?”有些电视剧的故事情节没处理好,我就觉得非常牵强,就会想着“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他是不可能喜欢她(他)的。”
看《陈情令》的时候,我会觉得,嗯,蓝忘机是喜欢魏无羡的。为什么?因为这个故事符合心理学关于“吸引和亲密”里的所有逻辑。以下分析偏理论化,有点枯燥,想看的请看下去。
第一、为什么蓝忘机喜欢的是魏无羡不是别人?(本章理论来自戴维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第11章)
1、 接近性。“只要是经常与我们在一起,我们会爱上几乎是任何一个与自己有着大致相同的人格特征并且会回报我们感情的人。”(引号内均为《社会心理学》一书中的原文,以下同)首先,去云深不知处听学是一个契机,是让魏无羡和蓝忘机可以相遇的契机。再次,魏无羡天生喜欢到处招惹、到处撩拨的性格让这个高高在上的蓝二公子第一次有了和同龄人亲近的感觉。蓝忘机之前一定没有和同龄人这么亲近的经历,连蓝曦臣都觉得这个弟弟应该去认识一些朋友。别人都害怕这位高冷的蓝二公子都避开他,唯独魏无羡横冲直撞,撞了他满怀,三番两次地激怒他、挑逗他、撩拨他,即使一千一万个不愿意,这位蓝二公子已经回避不掉魏无羡与他之间的“接近程度”了。
2、 外表吸引力。“要说外貌不重要,其实那只不过是我们拒绝承认现实对我们的影响的又一个例证而已。美貌的确是一种财富。”这一点好像不需要论述了,两个美人相互吸引,这是理所应当的。
3、 匹配现象。“人们选择朋友,尤其在选择终生伴侣的时候,通常倾向于选择那些不仅在智力上,而且在外表吸引力方面都能与自己匹配的人。”魏无羡和蓝忘机,无论从出生、地位、外貌、智力、能力等方面都不相上下,江澄问魏无羡“为什么那么多世家子弟,你就唯独和蓝湛道别?”魏无羡说“我欣赏他不行啊?我独孤求败,难得棋逢对手,多不容易啊?”是啊,找一个和自己匹配度这么高的人真的不容易。
4、 相似产生喜欢。“当某人的态度与你自己的越相似时,你就会越喜欢他。接近性和吸引力影响我们最初为谁所吸引,而相似性会影响长期的吸引。”放天灯的时候,魏无羡许下诺言“愿我魏无羡,能够一生锄奸扶弱,无愧于心。”这时候蓝忘机看魏无羡的眼神,是认同感,魏无羡说出了这句话,蓝忘机心中想的也是这句话。
这里想说一点的是,有的人认为魏无羡和蓝忘机是因为性格互补才会互相喜欢的,其实不然,“因彼此拥有对立的特征而结婚或同居的趋势,从来就没有得到过有效的证实。相似性仍然是主导因素。”所以蓝愿会对魏无羡说“你和含光君真像。”蓝愿和他们两个人都有很深入的接触,他感觉到了这一点。
5、 关系中的回报。“我们喜欢那些能给我们带来回报的人。我们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魏无羡在失去金丹之前的故事情节里,蓝忘机都是相对被动的,但是从乱葬岗死里逃生回来之后,蓝忘机的那句“让我帮你。”让魏无羡在蓝忘机身上得到了强烈的回报感。之前的故事情节里,魏无羡有多少的主动和挑逗,下一半的情节里蓝忘机就有多少的回报和付出,整个故事里他们为对方的付出和得到的回报是势均力敌的。
6、 自我暴露。“深厚的伴侣关系是亲密无间的。这种关系使人们能真实地展现自己,并且可以从中知道自己是被他人接受的。我们会从美满婚姻和亲密友谊中获得这种美好体验,这时候,信任取代了焦虑,使我们更容易展现自己,而不需要担心失去他人的友情或爱情。”魏无羡很擅长自我暴露,他在蓝忘机第一次喝醉酒之后就说明了自己的身世,蓝忘机一语不发,但每字每句他都记在心里。在后来的故事里,蓝忘机已经不顾那三千条家规和他一直以来维持着的处事原则,给魏无羡买他最爱的天子笑,偷采莲花塘里的莲子,因为他接受了魏无羡所有的自我暴露。这就是“知己”。
“罗马的戏剧作家塞内卡这样说道‘当我和好友在一起时,就像跟我自己在一起一样,我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推到极致,婚姻也正是这种友谊,它以彼此的忠诚为特征。”
第二、为什么蓝忘机喜欢的是男生?(本章理论部分来自《心理学与生活》一书,部分来自弗洛伊德理论)
如果魏无羡是女孩子,我就会想到《还珠格格》里的小燕子,性格上有那么点类似。如果蓝忘机遇见了小燕子这样的一个女孩子,他会喜欢小燕子吗?不会,因为蓝忘机喜欢男生。我知道《陈情令》的原著是一部耽美小说,它设定的主角肯定是两个男生,但抛开这个原因不说,就剧情里的描述,蓝忘机也是喜欢男生的。为什么?因为童年。
1、 父母亲。心理学里对于性取向的无论哪个门派的解释,全部都要追溯到一个人的童年。蓝忘机的童年,他父母亲的关系和正常的夫妻似乎不太一样,他们没有互相热恋过,只是父亲单方面的娶了母亲,而且后来他们几乎处在离婚分居的状态。这一点在幼小的蓝忘机心里留下一个确定的答案,男女之间的关系是不坚定的。就和一个孩子如果是在单亲家庭里长大的,他对婚姻的信任度就会大大降低的道理一样。(我对剧里蓝忘机父母亲的关系是存在疑惑的,有很多说不通的地方,所以写的不对的地方请大家谅解。)
2、 恋母情结。按照蓝曦臣的叙述,蓝忘机是很恋母的。恋母情结会直接导致同性恋的发生。有心理学家做过研究,很多男同性恋在长大之后仍然会记得母亲给他们哺乳时候的情景,甚至那个情景里的所有细节。还有一点就是蓝忘机母亲的性格和魏无羡很像,也是容易闯祸,不走正道,剑走偏锋的类型。这个原因应该是最打中蓝忘机内心深处的点。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每个人的一生都在为自己的童年做补偿。”童年缺什么,这辈子就在寻找和补偿什么,金光瑶一样,薛洋一样,蓝忘机一样,每个人都一样。
3、 蓝氏三千条家规。即使不知道这三千条家规是什么,单是听到这个数字,相信很多人的感觉应该和我一样,那就是“压抑”。蓝忘机就是在这么一个压抑的环境里长大的。他的前意识告诉他一定要严格按照三千条家规办事,但潜意识却会偷偷把他往另外一个方向拉。家规里让他“不可结交奸邪”,他却要问“敢问叔父,孰正孰邪孰黑孰白?”这是他的疑问,亦是他的叛逆。我猜测这三千条家规里可能会有一条是“不可与同性婚配。”恐同即深柜,这句话是心理学里验证过的。《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里的原话是“某些男人对同性恋持极度否定的态度,部分原因可能是他们不愿意面对自己对其他男人有积极的性反应所造成的。”越不让你这么做,我就偏要这么做,这是人性的叛逆。所以最早之前美国是把同性恋列为精神疾病的,后来取消了,因为他们认识到了这一点,越不让你做一件事情,反而会促使这件事情受到越多人的关注。
感谢能看到最后的各位,因为最近正在看心理学方面的书籍,看到一些有趣的内容突然想要分析一下。作分析的时候我就很佩服作者和编剧,他们可能没学过心理学,但是却能写出很符合心理学原理的故事,原因应该是他们都是很有同理心的人。本人不是心理学专业出生,只是平时比较喜欢看心理学方面的书籍,考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见谅并指正。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复盘陈情令接力!击鼓传花! (晶晶亮233)
- 当我用Deepseek 问魏无羡怎样能避免悲剧 (mildseven)
- 爱看花絮是吗? (晶晶亮233)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其他cp争议看为什么魏无羡被cp贬低... (是二次元)
- 【意难平】之前被搞基宣传吓得夺路而逃,延迟两年追剧结束,... (人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