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为何重用陈洪?
森林女巫狄安娜
《大明王朝》这部剧大约是两三年前看的。剧里太监形象之丰富、深入、多元,在我个人的阅读、观影体验内,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既然提到陈洪,他应该是剧里最讨人厌的一个角色了吧。
几个太监里面,从吕芳、黄锦,到杨金水、冯保,乃至龙套石公公,或多或少都表现出过温情的一面,但陈洪完全没有。
我们在其身上看到的更多是作为工具的一面,而非人情的一面。
这次刚好借着陈洪的角度,来说说《大明王朝》里太监这个群体。
这部剧第一集第一个场景,是冯保监刑杖毙周云逸。我在初看这部剧的时候,最先感受到的是一种不适,一种诡谲、阴暗、压抑的感受。

显然这是调色有意为之。
画面告诉我们,这座大明宫,毫无气势恢宏之象,反倒阴森幽闭,有吃人的可怖。
这里的人命最低贱,人情也最淡泊。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这些太监们,不比文臣,还能有去宫墙外透气的机会。对绝大多数太监而言,吃人的大明宫,是他们唯一的生存环境,也是影响他们人格最深的因素。
在剧情的开头,陈洪已经是秉笔太监了,根据后面的剧情,我们大概可以想象到,爬到这个位置,需要忍受多少卑贱屈辱,过几次鬼门关,撞多少次大运,猜对多少回君心,力挽多少回狂澜。
在摸爬滚打、刀口舔蜜的经历中,能爬进司礼监的太监,都是摸透了游戏规则的人精。
吕芳教给冯保的“思危、思退、思变”,陈洪未尝不理解。
只是进取之时,顾不得其他。
在剧情前半部分,陈洪任司礼监秉笔太监,也就是接近权力巅峰时。此时,他所思在进取。
人心历来如此,高了还想高。
当他挤走吕芳,初任掌印太监时,所思在巩固位置。
“大明朝只有一个人可以呼风唤雨,那就是皇上。”
这是严嵩和陈洪心里认准的死理。
当上掌印太监,陈洪的首要工作方法是——跪舔嘉靖,舔到让别人无处可舔。
可惜他舔技比严嵩差得远。
智商不行,手段也不行。
陈洪略蠢,猜不透嘉靖的谜语。
在这部剧里,猜谜语是个很实惠的统治技巧——嘉靖想作恶的时候,话不说全,让下面的人去猜,一方面巩固君权的神秘感,一方面也方便甩锅。
嘉靖是出谜题的高手,严嵩正是那解迷底的高手。
君臣眉来眼去,心领神会,倒也配合默契。
可是严嵩一倒,嘉靖再也找不出舔得如此舒心的第二人。
当然,我们肯定不能要求太监的学识与内阁大学士相当。在猜谜语的水平上,吕芳有时候也比不上严嵩,何况陈洪。
记得吕芳第一次被贬,是因为劝酒。原本是为了替嘉靖解忧,结果适得其反。
嘉靖当时对吕芳说,太祖语录,那些大学士都背熟透了,你一端起酒杯,他们就会想起太祖那两句诗——
“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
说起玩文字游戏,太监多是玩不过文臣的,嘉靖一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陈洪都要琢磨个半天。
换作严嵩,必不用反复斟酌,也不会去同别人探讨。
他不仅懂这些诗词歌赋,亦懂嘉靖的心思,更重要的是,他甘愿去背那口锅,这即是嘉靖所需要的“忠”。
在这一点上,陈洪做不到,连学都学不像。
刚掌印那会儿,陈洪就有意拉拢徐阶,他二人谈话间所提及的《祭十二郎文稿》,连严嵩在自己家都“不敢不知道”,嘉靖岂能不知?
拉拢徐阶,便是不忠于嘉靖,这是企图以分权制衡重臣的帝王所万万不能容忍的。
陈洪第一步就触了逆鳞,也就导致,嘉靖对他,只剩下“利用”,而非信任。
顺便提一嘴,徐阶那句“掌灯,准备厕纸,老夫出恭!”太逗了。

徐阁老真是高妙,一句话便把结党的嫌疑洗清了,顺便还能发泄发泄自己对这个阉人的厌恶。

站在嘉靖的地位上考虑,陈洪既一开始便不是纯正的心思,那么嘉靖对陈洪亦不会有温情——唯视作杀人之刀,负箭之甲。


可惜这柄刀不够锋利,亦不够听话,他切不动海刚峰这样的硬骨头,又时有自己的想法,不足以让嘉靖游刃有余。
有一幕,嘉靖望着受尽欺凌的冯保说:
“今后能杀陈洪的,大约便是此人。”


如果我没记错,此时的剧情发展,应该是嘉靖日薄西山,陈洪开始试图缓和与裕王的关系。
这是思退吗?这是嘉靖眼里的叛变,是“大不忠”。
思退却不善退,临阵改换门庭,企图寻找新的庇护所,为时晚矣。
最后只会落得个两头不讨好。
再者,陈洪此人品行确实太差。
受尽霸凌苦楚的可怜人,朝夕间终于翻身,常会出现两种行为趋向:
一是推己及人,自己知道吃苦的滋味,不忍叫别人来品尝。如吕芳,如黄锦。
二是媳妇熬成婆的心态,通过折磨凌辱后生,来宣泄沉积已久的愤懑。陈洪就是个典型。
看剧的时候,陈洪这个人真的是讨厌到极点。
嘉靖授意其坏事做到七分,他力争做到九分。
未得授意之处,也钻空子携私报复。
恶狠狠全写在脸上。
说实话有些事情做得,我看剧时都猜不透他的动机为何,只能以人格扭曲来解释。
见他人受凌虐,则心生快意。好似是唯恐天下不乱的反社会人格。
锦衣卫、清流、裕王党、其他太监,全都得罪了个遍。
这种近乎变态的形象,应该也是我们在影视作品、文学作品中见得比较多的太监形象。
与之相映衬的吕芳、黄锦、冯保、杨金水,才见《大明王朝》人物刻画的高绝之处。
这四人除黄锦外,品行上都有污点。
就拿吕芳举例:
“一两个县嘛,皇上心里揣的是九州万方。”
这是他对杨金水说的
“孩子们,全交给你了。”
这是对冯保说的。

两句话,同出吕芳之口。前一句视人命如草芥,后一句又温情脉脉。
但何以我们提及吕芳时,少有人恨得咬牙切齿,而多是心生恻隐?
我想,是因为见到了他身处权力漩涡深处的不得已之处,以及就在这不得已中,展现的唯一一点人性的微光。

换言之,吕芳其实没有积极主动地去作恶,只是屁股决定脑袋,身为宦官,他们的行为道德准则就是遵圣谕。
同太监是没法去讲圣人言,讲孔孟之道的,哪怕是吕芳这样慈心的老祖宗,他的善意,也只有可能传达至身边人,传不到老百姓。
小范围、有条件地行善,与大范围地助纣为虐并行。这是宦官阶级视野的局限。
亦是《大明王朝》锋利之处。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剧情讨论|胡部堂的5个老乡是不是全剧第二惨的人? (禾渔舟)
- 为什么不租田种桑苗? (Zote)
- 剧情讨论|审案(一) (Tom)
- 观后感讨论|要是沈一石换个人演就好了 (恶魔之术)
- 这剧拍摄水平其实很低 (漫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