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的小组流量说明什么?
Hans(懂哲学却没被骗的一定是骗子)
作者:Jo 转载自:http://adxon.blogbus.com/logs/5652989.html 网上有不少人都说过,揣测豆瓣的绝大部分流量来自于豆瓣小组。我想,说这些话的人没错,他们都是资深豆瓣er。我赞同他们是因为,我也与他们一样,我现在去豆瓣的最主要目的或者说唯一目的是“小组”,而其他的豆瓣功能使用频率可以用“极低”来形容。也许你会说,这本来就是豆瓣想要的SNS社区,可是阿北似乎并不这样想,他在豆瓣blog里是这样回应一些网友的推论的。 其中关于用户数和小组他是这样描述的: 传言:豆瓣有5万/20万/30万用户。 真相:豆瓣有近50万注册用户和几百万定期访问的非注册用户(也叫潜水用户)。 豆瓣的一个特征是不注册也很有用。而且豆瓣的主流用户是没有太多时间泡网的工作人群。大约有活跃注册用户十倍之众的潜水用户每次有对书、电影、音乐的需要时就会来豆瓣搜寻意见。我们正在想办法让豆瓣对潜水员同志们更加有用。 传言:豆瓣小组的流量占全部豆瓣流量的70%。 真相:豆瓣小组的流量占全部豆瓣流量的25%。人数的比例就更少。 小组的人气集中,容易让人产生这个错觉。而关于具体书、电影、音乐的评论和讨论,还有收藏、推荐功能的使用,因为散在一百多万条目和近50万个人页面下面,不容易感到热闹。但参与和访问的人数巨大。多数以个人为中心,去中心化的网站都应该有流量分散的特征。 豆瓣到底是个什么网站?显然,这两条连在一起看是回答不了这个问题的。我始终认为,注册用户除了小组哪儿也不去,这是个基本事实,而这一事实与阿北举的数据并不矛盾,小组的流量低是因为注册用户和非注册用户的比例悬殊。 注册与非注册用户比例悬殊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阿北所说的“我们正在想办法让豆瓣对潜水员同志们更加有用。”这句话却让我犯了嘀咕,事实上,我作为资深注册用户来说,已经很久没有体味到豆瓣的创新了,而那些推荐书目也几乎是永远一成不变的,当然,那也许得怪我不用小组以外功能的古怪用法吧。 看来,豆瓣的心思还是更多地花在了吸引新用户而非照顾老用户上了,呵呵。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微软的过去与未来 (Hans)
- 没有乔布斯,苹果不断犯错 (Hans)
- 众筹的昨天,今天,明天(上) (Hans)
- 这名索尼粉,叫乔布斯 (Hans)
- 智能手机如何曝光你的隐私 (H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