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分析德勒兹-先验经验论与建构主义》序:为德勒兹说情
Olafisaac(THE VOID)
一本书验证着一个使其可能的世界,同时也指向许多不在场的书,每本书或许都是另一本书的复本,以变异、倍增、逃逸或背叛的方式画出不同的书写系列。让书写成为庆典,一本书就是一个诱惑的场所,或许这就是德勒兹所曾从事的工作。
这本书其实已经降生两次,前一本隐迹地叠合在这本上,纸页相透却毫不相同。似乎总是得穿过漫漫时光以便练习成为自己或他人的差异复本,或者,以实践差异来触及必要的重复。一切的曲折、绕道与迷途都只为了一个很单纯的理由:成为德勒兹的说情者(intercesseur) 。
怎么开始是困难的。对一切建制、体系与逻辑发展的彻底批判构成德勒兹哲学不可分离的部份,想「系统化」地描述这样的思想如果不是沦为荒谬,便是对思想的简化。另一方面,以任何同一性方法(类似、如同、就像是……)来说明这个曾以一切代价推出差异的哲学,将永远失去思想最珍贵的特质,使德勒兹的思想成为一堆抽象与费解术语的代表。
如果不是对德勒兹哲学的「再问题化」,「开始」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个开始的真正开始不存在于任何地方,而只能来自差异与重复间复杂而吊诡的辩证,这是德勒兹思想最重要的动力内核,它只以差异开始,却又必须「已经是重复」。这是从一开始便已全面启动的思想风暴!
先验经验论是铺展本书问题性的一条思想导线,建构主义则是隐于书中的另一条,两者涉及的都是各种感性界限与越界的究极运动及思想实验。对德勒兹而言,界限是关于域外的问题,越界则涉及折曲的各种可能,这是只能由生成所表现的鲜活空间,特属于德勒兹的空间性,但却也只有伴随着特异的时间性才有可能。探究德勒兹哲学的时间与空间成为问题化德勒兹先验经验论的方法,思想的建构主义也只能成立在这个非比寻常的「德勒兹时空」中。
本书各章分别讨论了德勒兹哲学的时空关键概念:艾甬、时间-影像、生成、折曲、虚拟、重复……,每一章都是对德勒兹的「再问题化」以便探求概念的必要性,这不是为了给出某个概念的定义(定义并不是德勒兹的思想方法),而是将德勒兹的概念再掷回与思想运动不可分离的「超越练习」(exercice transcendant)中,试着触及概念的边界,从事问题强度的制图学,寻觅「给予思考」的条件而不只是思想的内容。对德勒兹而言,思想的条件只存在于某种「失常的极点」 ,分析每个概念所不可分离的内建极点,罗列其所聚集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异质力量(其冲突、互斥、汇合或发散),探测由此诞生的思想平面(或思想影像),这便是「分裂分析」(schizo-analyse)。
平行于德勒兹时空间题的,是由特异点、逃逸线与内在性平面所构成的动态思想影像。德勒兹总是以特异性作为思想(或「迫使思考」)的触发点,他的每一本书都如同是专精的个案研究,不只柏格森、斯多葛派、斯宾诺莎或福柯等哲学家被作为思想特异性的个案,文学、音乐、剧场或电影也是。这些个案总是如同「迫使思考」或「给予思考」的概念性人物重新诞生在德勒兹书中。比如福柯,成为激起折曲、域外、主体性等概念的人物,被戏剧化于1986年出版的《福柯》中。然而,特异点并不来自任何预设的法则,既无法按图索骥也毫无范本,不在划定的范围之内且由一切建制中逃逸与背叛,所有的特异性都不是不动与静止的固有性质,而在于它所划出的逃逸线,这是由生成、变异与脱轨所表现的极致动态,思想便是由各种特异的逃逸线所铺展而成的内在性平面。
或许每本德勒兹的书都应该有双重目录或两种可能的阅读顺序与章节布置:先验经验论的与建构主义的。德勒兹哲学是建构主义的,因为思想意味着(特异)点、(逃逸)线、(内在性)平面所构成的创造性思想影像,这幅影像并不是实际与可见的,也不再现任何既定的观念或建制,它既不在经验层面也不是属于现在,而是一种饱含虚拟性的未来影像。然而,建构主义奠基在先验经验论对经验与先验的严格切分上。与差异的强度经验相遇是迫使思考的必要条件(我们有思考的可能,但我们通常并不思考,除非……),然而由经验所激起的概念却不停留在经验界,也不具有经验的性质,概念是先验的,经验与先验的区分才是德勒兹哲学的真正赌注。
德勒兹的伟大在于他所赠予我们的绝不是任何真理的建制,思想从来不是以一种教条取代另一,亦不只是简单地展示某一方法拥有的优越性,而是「给予许多人思考的简单可能性,使他们不再羞愧于自己的思想…… 」。思考的运动总是给予更多或更少,绝不等同任何教条,它必须被一再创造出来,因为只有在此有生命最动人的展现。
如是,有德勒兹式哲学……
《分裂分析德勒兹-先验经验论与建构主义》序言
河南大学出版,2017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加油朋友 (木独)
- 为坏图像辩护 (Olafisaac)
- 《幸福》名符其实的新浪潮教母 (Olafisaac)
- 电影中的马克思——对话亚历山大•克鲁格 (Olafisaac)
- 刘禾:控制论阴影下的无意识—— 对拉康、埃德加•坡和法国... (Olafisa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