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动开始:自我管理的科学》—读书笔记导图分享
来自:楠悦读(分享读书笔记及思维导图。)
本文字数4020,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阅读使人充实,分享使人愉悦。文章结尾附有思维导图,帮你梳理文中脉络精华。欢迎阅读,你离知识又近一步。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从行动开始》。
本书作者石田淳,被誉为日本研究行为科学管理第—人。日本行为科学管理研究所的所长,也是美国行为分析学会和日本行为分析学会的会员。他将科学分析人类行为的“行为分析学”和“行为心理学”方法改进为“行为科学管理”,这个方法被包括美国太空总署和波音公司在内的600多家公司采用。
本书从分析日常生活中的“认知偏差”入手,系统科学地详细介绍了在日本和美国广受推崇的“行为科学管理方法”,引导我们走出行动误区,掌握行动的最基本法则,科学系统地进行自我管理,轻松提升行动力。
我们所有的改变,无论是否受到态度、意志力等抽象因素的影响,最终还是要落到行动是否改变这个结果上的。而改变的结果,必须要通过行动的改变才能发生。换句话说,我们只要从“行动”这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入手,在改变行动的过程里,就能带动和影响情绪、意志力和态度等等抽象因素,实现最终自我改变的效果。
01行动开始阶段
作者的核心观点是,不管工作还是生活,帮助我们取得成功的并非“意志力”而是“行动”只要采取有效行动,就能改变一切。而有效的行动需要有效的方法,这些方法就叫做行动科学管理术。
在行动科学管理术的理论中,一切结果都是行动的积累。好的结果是好的行动不断重复带来的,而不断重复坏的行动只能带来坏的结果。
所以,我们应该关注的不是“性格”和“态度”,而是“行动”。当我们想要实现某种目标的时候,需要的不是“干劲”和“认真的态度”,而是切实的行动。
开始行动时,我们首先需要设定目标,设定的这个目标符合SMART法则的基础上,还需要用科学的方法重新校准制定我们的目标。
1、符合自己当下的能力
意思是说,我们的目标应当是符合我们当下能力的。
举个例子:
有一个工程师三十多岁了,之前的工作一直是技术工作,做得非常好,于是领导就提拔他,让他带一个项目团队,领着几个年轻人一起工作。 可是这个工程师擅长做技术,但不擅长管理和沟通,所以和这些年轻人去沟通、操作业务的时候就非常不通畅,结果和这些下属相处起来也很不融洽。 他知道作为管理者,他的目标就是要高效管理团队,可是现状却很糟糕。结果这个工程师压力越来越大,有一天在早上系鞋带的时候突然就崩溃了,大哭了起来,觉得自己太没用,去了医院一检查得了抑郁症。
大多数人制定目标都是没有放在当下的。对于很内向或者说过去没有管理经验的人来说,要他高效地管理团队是很好的期望,但是和他当下的能力差别太大了,所以要结合自己的情况来制定目标。而对于他来说,更合理的目标应当是先让自己能够和下属更融洽地沟通。
比如,见到下属记得打招呼。而不是要彻底改变自己,希望让自己立刻就变得能说会道,能把团队管理得很好,和上司下属关系融洽,又要项目质量高效。 这不符合他当下的情况,视野是要长远,但当下最重要的是,具体的目标要和当下的能力结合,否则即便制定了一个大目标也是实施不了的。
2、制定自己的目标
我们身处社会当中,总会有意无意受到别人的影响,把和别人攀比或者别人对自己的期待当成了自己的目标。
比如,因为爸妈、上司的期待,我们才每天坚持努力工作,即便这个工作不是自己喜欢的;因为看到朋友现在的行业可以挣钱,我们也去转行到这个行业等等。
这些目标就是被别人所影响的目标,不是我们自己制定的目标。时间久了,我们迟早会发现不适合自己,坚持不下去。
因此,制定目标的时候,一定要想想,这个目标真的是自己的吗?只有去为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目标努力,才能让改变真正发生。
3、制定小目标
目标要能够坚持,就应当拆分成微小的步骤和节点。
比如,我们要减肥这个目标,我们应当把它分解成小的目标,早上起床后做10个俯卧撑,然后中午到楼下小区快走5圈。
只有把一个大目标,拆解成微小的步骤,成功率才高。前面提到的目标要符合当下原则,是指制定的目标要和当下的能力结合起来。
而微小原则,是指目标要拆解为简单易行的步骤,容易操作。把符合当下原则和小目标结合起来,就能让自己行动改变的成功率,大幅提升。
这三个原则是我们开始行动的前提,只有符合这三个原则,才能让目标更加合理和顺利。
02遇到困难阶段
在我们实施目标的时候,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方法来避免放弃行动。作者指出,当我们遇到困难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是有原因的。
一方面是困难本身会阻碍我们,但更重要的是另一方面,我们在遭遇挫折之后延伸出来的负面情绪和错误假设,会让我们很容易丧失信心,自暴自弃。
比如,写文章,坚持了1个月了,可是每天只有不到10个人阅读。这时候我们会觉得,是不是别人不喜欢看自己的文章?
这个时候我们很容易转牛角尖,放弃自己。坚持不下去,比如,减肥的时候就很难坚持。本来都坚持了半个月了,不吃肉了,但是朋友叫我们去聚餐,结果可想而知,忍不住吃了很多肉。
回来以后后悔了,感觉这半个月的辛苦努力全都白费了,自己意志力不行,开始否定自己,自己就是个没毅力的人,坚持不下去。
所以,想要坚持下去,就必须处理好遇到挫折和困难时的负面情绪。作者给出一个方法,叫做实况转播。就是把刚才发生的行为像电视转播一样,只去确认那些能够看得到的现象层面的事实,而不去做解读和描述。
也就是说,实况转播是不考虑那些假设情绪的,只关注真正发生的事实,集中在现在,不为过去和未来担忧,不为情绪和想法以及更多的假设而担忧。
比如,自己文章没人看,运用实况转播这个工具来看待这件事是这样的:我们在晚上12点写了一篇文章,推送给了最初的1个订阅用户,并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但是除此之外就没有任何动作了。到了第二天查看发现阅读量只有10个。
用这样的方式,过滤掉那些假设的负面情绪,就更容易看清事实来分析,原来阅读量是个位数是有很多因素导致的。
可能是推送和分享文章的时间不对,可能是需要邀请周围认识的人帮着提提意见,甚至是需要借助一下其他的推广手段,等等。认清了事实,就可以采取很多措施来改进,而不仅仅是怀疑自己和否定自己。
所以在改变的过程中,受到挫折甚至是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遇到挫折就做出进一步错误的解读和假设,导致没有勇气继续坚持下去。而行为科学管理的方法,就是要用实况转播的方式让我们避免放弃行动。
03行动执行阶段
当我们改变了错误的认知之后,就是执行阶段了。作者在书中介绍了两个技巧,让我们的行动更有效。
1、ABC法则
ABC 法则,说的是人是否坚持一个行为,是受到 A\B\C 三方面的因素影响的, A是这件事发生的前提,B是发生的行为,C是最后这个行为的结果。
比如,过剩行为“吸烟”,我们能够找到许多A(前提条件):“有饭后一支烟的习惯”“随身携带香烟”“同事总会找自己一起去吸烟”。而抽烟这个行为就是B。而C(结果)则包括“吸烟后放松精神”“吸烟后感觉后悔”等等情况。
而任何一个行为能否坚持都受这三方面因素影响,因为最终要改变的是中间发生的那个B,也就是那个行为,而B是受到A和C的影响的,也就是行为受前提和结果影响。
比如,你想要减少“吸烟”这个过剩行为就应该不买香烟,不随身携带香烟,扔掉家里的烟灰缸,不和吸烟的人接触。 但是,如果对比A(前提条件)更有影响力的C(结果)置之不理,还是无法彻底戒烟。因为你知道吸烟后能立刻得到“放松”的效果,所以当有人给你烟的时候还是会吸。
在这种时候,我们就需要准备另外一个同样能够得到“放松”这一效果的行为。这种行为被称为“替代行为”。能够得到放松效果的行为有“喝茶”“深呼吸”“冥想”等,可以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案作为吸烟的“替代行为”。
或者,关注“不行动所带来的结果”。不吸烟可以得到“健康”“省钱”“不被人嫌弃”等好的结果,只要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就可以控制自己不去做那些多余的行为。
如果,想让自己行为变得更好,那就应该尽可能多地增加A(前提条件),提高行动发生的概率。
想要跑步的时候,可以通过“买一双漂亮的跑鞋”“找一种让跑步变得快乐的方法”“邀请喜欢的人一起跑步”等提高自己跑步的频率。
又或者,我们需要为自己准备一些能够立刻获得快乐的事。通过“跑步结束后喝一杯美味的饮料”“洗澡的时候使用浴盐”等自我奖励,来帮助我们坚持。
2、劣后顺序
每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能花时间真正获得去改变的事情也就是优先的。我们之所以无法很好地改变,很可能是因为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了太多本来不必要做的事情。
因此,作者建议使用劣后顺序,就是先决定要放弃的事情,相对于优先顺序而言的。而我们通常习惯按照优先级顺序做事情,就是按待办事情的紧急程度排序。为什么说劣后顺序要比优先顺序更重要呢?
比如,有10项工作,如果按照优先顺序的方法思考,那么我们会把这10项工作分好先后顺序逐一做完。 但采用劣后顺序的方法,就会先将做不完的工作扔掉。如果时间只够做6项工作,那就先扔掉其中4项,然后给剩余的6项工作安排顺序。这样一来你的行动就会变得更加明确。
劣后顺序相对于优先顺序的优势在于,减少因做不完任务带来的精神压力,并能让你将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在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中,从而提高效率。
《乔布斯传》中有一个讲乔布斯的例子,他把公司中最优秀的员工叫到一块儿开集思会,大家几天几夜讨论公司最重要的100件事情。
写出100件事以后接着投票,删除不重要的90件,只保留10件事,然后乔布斯又说,现在再删除没那么重要的7件事,只留下3件事。
大家经过激烈的争吵,删删减减留下了最重要的3件事。再之后乔布斯继续说,再剔除没那么重要的2件事,只留下一件最重要的事。
乔布斯这个例子,用的就是劣后顺序,只留下最重要的事情,把不是那么重要的事情扔掉,只专注于一件事。
最后的话:
人类很容易产生“认知偏差”,而“认知偏差”会妨碍我们达成目标和改变自己。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成为理想中的自己,我们需要的不是坚强的意志,而是从小做起的行动。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想组建一个2025读书打卡 qun (love)
- 读书记录 (维西多多)
- 每天读书一小时自律打卡 (山山出川)
- 九边《向上生长》:如何坚持下去并且成事 (阿威AI创业笔记)
- 你是从哪本书认识东野圭吾的? (问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