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在马克思那里是如何看待的
来自:labyrinth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提到的唯物辩证法过程论:事物的发展过程从内容上看是事物由于其内部矛盾的作用而不断完善不断前进的过程,是新事物通过艰苦的斗争不断壮大并逐渐战胜旧事物的过程,但由于条件的复杂性,发展的具体道路又是曲折的,从形式上看,既有高潮也有低潮,既有前进也有倒退。事物的发展道路就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进性是通过各种曲折、各种迂回甚至一时的失败和倒退而实现的总趋势。因此事物的发展是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股市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的发展历程同样离开不了这种规律。 以史为鉴,股市发展是曲折迂回的,不变的是它永远在前进,永远在不断地刷新着最高点。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多次提到股票。最著名的一段话是:'股票。如果没有欺诈,它们就是对一个股份公司拥有的实际资本的所有权证书和索取每年由此生出的剩余价值的凭证。' (《资本论》第2卷,387页)这是马克思为股票所作的经典的注释。股份企业采取了发行股票的集资方式,其所有权证书就叫股票。在非股份制企业中,财产是由个人或合伙人出资和掌握的。股份企业的资本则通过发行股票来筹集的。在这里,股票是股份企业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股票有很多类别,普通股和优绩股是最常见的两种形式。 不管五花八门的股票有什么样的不同,归纳起来,股票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股票所代表的资本是虚拟资本。它是帐面上的资本,而不是实际的资本,它随着股市的行情而上下浮动。在马克思看来,股票与债权(汇票)、国家证券一样,都是虚拟资本。马克思说:'不要忘记,银行家保险箱内的这些证券,即使是对收益可靠支取凭证(例如国家证券),或者是现实资本的所有权证书(例如股票),它们所代表的资本的货币价值也完全是虚拟的,是不以它们至少部分地代表的现实资本的价值为转移的;既然它们只是代表取得收益的权利,并不代表资本,那末,取得同一收益的权利就会表现在不断变动的虚拟货币资本上。'(《资本论》第3卷下,第532页)假定一张股票的名义即股票的原来代表的投资额是100元,又假定企业提供的不是5%,而是10%,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利息率是5%时,这张股票的市场价值就会提高到200元。因为这张股票按利息率是5%资本化,现在已经代表200元的虚拟资本。因为股票价值等于其未来价值的折现,取决于未来的收益和折现率,但实际上,一家企业未来的收益和折现率都是不确定的,因为未来收益取决于投资对象的经营业绩,这种经营业绩受其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而也是不确定的。 第二,股票可以流通。股东认购了股票之后,不能退股,但可以通过转让股票的方式收回资本。马克思还说过,股票作为一种'所有权证书,例如铁路的所有权证书,每天都可以易手,它们的所有者甚至可以在国外出售这种证书而获得利润,因此,铁路本身不能输出,所有权证书却是可以输出的'。(《资本论》第2卷,第235页)在流通的过程中,股民通过低吸、高抛,赚紧大笔钞票。 第三,股票价格有其特殊性。股票价格与一般商品的价格决定不一样,它不受价值规律支配,主要取决于预期股息收入的多少和当时银行存款利率的高低。马克思指出:'在货币市场紧迫的时候,这种有价证券的价格会双重跌落;第一,是因为利息率提高,第二,是因为这种有价证券大量投入市场,以便实现为货币。不管这种证券保证它的所有者取得的收益,象国家证券那样是不变的,也不管这种证券所代表的现实资本的增值象在产业企业中那样会因再生产过程的扰乱而受到影响,在这两种场合,这种价格跌落的现象都是会发生的。'(《资本论》第3卷,第530页)。在经济繁荣时,银根放松和对股票需求的增加等,会促使股票价格上扬。而这次西方金融危机的爆发,股票的大幅度下跌,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社会上自发出现了各种形式的筹资融资活动,也出现了少数小的股份公司并开始发行股票,有价证券转让市场也出现了。1986年8月,沈阳市信托投资公司开办窗口贸易。同年9月,上海工商银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区政权业务部也开始证券柜台交易。 邓小平一直关注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鼓励中国的经济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探索中国市场发展之路。1986年,中国人民银行和美国证券界人士召开了一次国际会议,讨论我国的证券市场、金融市场的发展问题。邓小平亲切接见了会议代表。出席会议的有美国代表有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主席约翰?凡尔林。在会上,凡尔林向中国索要股票。原中国证监会主席刘鸿儒和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联系,找出一张上海飞乐音响(600651 论坛 资讯)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邓小平在接受凡尔林赠送给他的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证章和证券样后,将第一张海飞乐音响(600651 论坛 资讯)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回赠给客人。后来,这张股票作为中国解放后的第一张股票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展出。1992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又鸣枪地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多次对证券、股市的论述,是就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现象而提出的重要的科学论断。那么,社会主义国家是不是允许资本市场的存在,股票能不能为社会主义经济所用?这两个问题,当时是有争论的。但是,我们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又找到了有力的答案。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里,有马克思致恩格斯的一封信,其中有这样一段话:'股份资本,作为最完善的形式(导向共产主义的),及其一切矛盾。'(《1858年4月2日致恩格斯的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这段引文挂弧里的一句话非常重要。既然股份资本是'作为最完善的形式',并且是'导向共产主义的',那自然也是适用于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社会主义的。1992年6月,原中国证监会主席刘鸿儒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长文,题目是:'关于我国试行股份制的几个问题',其中引用了马克思的上述的这段话,于是,关于股份制、股票是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论偃旗息鼓。股票市场在中国就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了。23年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的事实,又雄辩地证明了马克思的预见是十分正确的。 但是,我们也不能不能看到,股市中的确有泡沫。作为金融产品的衍生品的股票本身注定就是有泡沫的,也正因为有这些五彩的泡沫,也正因为有了可以以钱赚钱,兑现套利的证券市场,股票才具有了吸引人们的强烈魅力。马克思说过:'由这种所有权证书的价格变动而造成的盈亏,以及这种证书在铁路大王等人手里的集中,越来越成为赌博的结果。赌博已经代替劳动,并且也代替了直接的暴力,而表现为夺取资本财产的原始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541页)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十五章《信用和虚拟资本》中谈到:'无可争辩的事实是,我今天存在A处的1000镑,明天会被支付出来,形成B处的存款。后天它又可能由B处再支付出来,形成C处的存款,依此类推,以至无穷。因此,这l000镑货币,通过一系列的转移,可以成倍地增长为-个绝对无法确定的存款总额。'(第457、458页)这个存款总额既可以'成倍地增长',也可以成倍地缩小。在'成倍地增长'的后面,隐藏着成倍地缩小的可能。这就是股市种的泡沫所致。 股市中泡沫的危害不可等闲视之。成思危在《虚拟经济探微》一书中说:'股市发展是靠人们乐观的心理预期来支撑的,如果股市中若没有投机、泡沫和风险,就不是股市。'日本的经济泡沫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为刺激经济发展日本中央银行鼓励资金流入房地产以及股票市场,致使房地产和股票价格暴涨。1985年9月,美、德、日、法、英五国财长签订了'广场协议',同意美元贬值。美元贬值后,大量国际资本进入日本房地产业,更加刺激了房价的上涨。1991年后,随着国际资本获利后撤离,日本房地产泡沫迅速破灭,房地产价格随即暴跌。股指也快速下跌,比最高峰期下降了63%,上市股票时价总额由1989年底的630万亿日元降至299万亿日元,三年减少了331万亿日元,日本股市的泡沫彻底破灭。股市泡沫的破灭带来的后果非常严重。打击了日本的实体经济。整个国家的财富缩水了近50%。银行充斥着大量的坏账,呆账。日本经济从此陷入长达十年的萧条之中。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这两句话,虽然是老生常谈,但的的确确是颠簸不破的真理。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为什么科学是第一生产力 (市销091毛依云)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法学091于江)
- 《论持久战》原文 (Demon)
- 什么是生产力? (法学092张如意)
- 当我面对乞丐(讨论) (陈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