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101
或者说让甲说这个好,乙说那个好,你自己看着办
这才是真正的独立思考
虽然他们不会明确说,但大部分观众看下来,对影片的解读,思考的道理只会有深浅之分,不会在价值观上差太远。杨德昌是我心目中最好的华语导演。基耶斯诺夫斯基的电影让现在的我感到恐慌。
电影和文字比起来优势还是在直观的影像上。抽象的概念性的东西的确很难很难表达。要考看的人自己去领悟。
大卫里恩的桂河桥更是神作啊。不过安东尼明戈拉之后,还能拍出那种古典情怀的几乎没了吧。
杨德昌的牯岭街和一一,说的是对于生活的感悟,他反复提到了战争与和平,这是为什么?我觉得就是为了感悟生活的美好,而这方面大方向是一致的,但具体怎样每个人的体验式不同的。杨德昌的电影我看过的,觉得他很少在讲道理给观众。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 文学的地位比电影高 好的文字会让人产生image
大卫里恩还是以史诗见长的,爱情戏也能拍,但不是他的core competence,哈哈哈
2010-12-26 22:33:34 天地心任徜徉@做无知的有识之士 (为人若水 行事如山)
就是你自我介绍里的啊,联系什么啊?我就是看到了感叹一下。
再推荐一个美国的政治片,我感觉是讲电影工业的。wag the dog, 摇尾狗
我靠,好像咱们刚认识似地
那个尾巴摇狗是政治讽刺剧吧
作为一个长年上网的年青人,我必然是对大量资资讯浮躁的一扫而过的••• 是啊,我觉得好励志,看完更想搞电影了
要是被别人写的影评,甚至胡说八道的高度决定了观影的高度,那简直就是悲剧。
所以什么都要讲个独立性。
基氏的红白蓝我也并没有觉得他想传达一些特定的东西,更多的表达的是人的情感、疏离和困惑。
杨的独立年代和麻将里,就是在不停的讲道理,不过是各有各的道理,他把冲突完全展现在观众面前,让人评判。
里恩是一个古典的技术派 他拍史诗是因为那时候流行宽银幕
恩,这两部我都没看过,但都收了,独立年代一直很想看来的
到时候看了再说
基的十诫中的那部杀人短篇上映后引起轰动,导致波兰政府取消了死刑。这道理讲得足够牛了。
杨的片子里带有明显的主观倾向和说教意味。
在他的片子里有的是对主流观点的反驳,观众是没有回嘴的余地的
《麻将》很好啊,狮子头快看吧
基耶斯洛夫斯基最伟大之处是用普通人的生活思考宗教和哲学 这一点上他的确是独一无二的
杨德昌很理性,他拍的类似于社会问题剧,这也是台湾文化界那时候很流行的,艺术干涉社会
想起最好的时光我觉得很难看!
有些欧洲影片,情节不复杂也不煽情,但我随着画面的移动或者停止,莫名其妙的想哭。我现在没想明白为什么
静水 你的外貌跟你的心灵反差还是蛮大的哈哈哈哈
其实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能有这种打动人心的效果 比如说后摇滚
我见过静水真人!!!很正太!!!
我总觉得静水很不喜欢结婚的感觉……因为他那天在刷豆瓣!
我总觉得静水很不喜欢结婚的感觉……因为他那天在刷豆瓣
the truth is.....
迎亲的路上赌车,等待的时候用手机刷下豆瓣很正常吧……靠,别跑题
高桌帖子少有不跑题的。
2010-12-26 22:58:45 静水沉岩 (体言) 迎亲的路上赌车,等待的时候用手机刷下豆瓣很正常吧……
年度最强豆瓣广告诞生!!!!
卢十四!卢十四在哪里!
影志 看过出租车司机
Taxi Driver / Martin Scorsese / Robert De Niro / 美国 现在来看这些经典也不过尔尔
[内容不可见]
对 每次so sally can wait这句一起来我就受不了了
我记得我小时候儿,初中吧,有一次偶尔在广播里听到了Oasis的don't look back in anger,完全听不懂唱的是神马,但是我当时立马儿泪流满面了,我以为自己坏掉了呢
我也差不多是那年纪。live大合唱一出,立即泪奔
黑星的感受力好强呀
赵老师你可以找来听听
2010-12-26 23:03:02 修复的薄码.AVI (欲海慈航活菩萨,榻上度人欢喜佛)
影志 看过出租车司机 Taxi Driver / Martin Scorsese / Robert De Niro / 美国 现在来看这些经典也不过尔尔
他的标准很苛刻,给让子弹飞一星,记忆碎片两星,社交网络三星
还说牛逼不牛逼的事儿 这里面有个先锋效应的因素
2001太空漫游,这片放现在还能震到你么?
有没有一个能够排除技术通胀的方法?比如“只看上映当年评分”什么的
我也是中学就判定oasis比blur强...到现在这个信念也没变过,虽然后来oasis的专辑如此难听
埃涅阿斯 更改签名:相信我,你真的不是读书的料子
今天这些人商量好一起出来打击群众吗?
blur我只喜欢coffee & TV和20TH CENTURY BOYS 总体来说OASIS比BLUR大气多了
总体来说OASIS比BLUR大气多了
也朗朗上口多了
OASIS只要前两张就足已进入名人堂了
我是觉得他……情绪化吧……某阶段神马浪漫轻喜剧都给五星,某阶段看啥扁啥
我认识一助理导演,不忙的时候平均每天看5部片子,试试看把他拉豆瓣上来。
昨天看了美国往事,觉得很棒。
他有个很棒的mac,但主要还是用dvd,导演看电影和影迷看电影的点不一样。 不过他看过的确实很多。
2010-12-26 23:16:01 修复的薄码.AVI (欲海慈航活菩萨,榻上度人欢喜佛) 我是觉得他……情绪化吧……某阶段神马浪漫轻喜剧都给五星,某阶段看啥扁啥
有可能。前几天主扁让子弹飞,连豆瓣评分降半格都拍手称快 木卫二也是个人喜好强烈,狂喷冯小刚,狂捧姜文
导演看电影和影迷看电影的点不一样
这就好比医生看人想的都是骨头内脏什么的
2010-12-26 23:11:35 希瑟 (默默攒人品) 还说牛逼不牛逼的事儿 这里面有个先锋效应的因素
====================================================再继续讨论这个吧
我刚才还想呢,被灭掉太容易了,再牛比的导演,被一万个庸才模仿之后,也会让后人觉得一般甚至差到要不停给自己催眠:这是经典! 才能看得下去
@归宿 对,是的。主要看镜头运用,摄像机移动,情景交待,演员表现能力什么的。
比如那家伙对赵氏孤儿的评价是:导演太保守,程婴老婆如果在关键时刻得到几个特写的话,整个影片的煽情程度可以上个台阶,但是导演认为电视剧演员不具备电影演员的能力,于是不那样做是很合理的。
穆赫兰道看完了,电影咖啡厅中的那个寻梦人是不是大卫·林奇的影子
2010-12-26 23:28:02 不舍昼夜 (木之长者,必固其根.)
我看了半截就想,海清行么?果然。娱乐新闻上的都是陈凯歌费力调教海清的花絮,教她怎么符合自己要求地倒地死去
想起来了,当时给走神了。
和那哥们儿看电影有点无聊,就比方和我一起看tbbc或者参观科技馆一样,共同点就是大部分的话都被一个人说了。
主要是电视剧以对话和做事为主,不需要演员有什么特殊才能。 电影常常给特写,差的一眼就能看出来。其实母子煽情是电影最简单的方法,女人冲上去,然后被几箭射死,露一个几秒钟的脸就ok了。
不舍昼夜我很期待跟你一起参观科技馆哈哈哈
huh?。。。。。。。。
你们谁看懂了铁皮鼓啊啊啊啊?! ———————————————— 我不知道我看没看懂
========================================================
估计不会。。。但是可能会带着不同的心情去瞻仰它 就好像我看chanel包的造型实在是很普通,但其实coco chanel是发明在包上使用那个菱形车线的人,在她之前是没有人这样做过的,带着这种心情再看chanel的包,就觉得有点儿了不起了。。。虽然还是挺一般的
我是说,给出一个更透明的方式让一般观影者了解一部电影在它发行当时的评价。 现在看到的影评人选出的什么“20世纪50大佳片”,其中很多片子难以让人明白到底好在哪里。
如果有一个评价系统,可以让筛选出哪些评分是影片上映时的反应,并且提供细分的标准,比如:特效多少分,剧情的话题性多少分,等等等 后来的人更容易明白某些电影为什么广受追捧,在哪方面很突出的地方
2001到现在看还是很震撼(如果你能不瞌睡的话)。它的牛逼更多在于它的终极思考,特效也很牛,不同于现在的特效轰炸
铁皮鼓我想每个人都能至少看懂一部分吧,至于说全都看懂的,对于谁也没有这种要求。毕竟不能钻到施隆多夫肚子里去。而且他也不能限制别人的看法。
铁皮鼓? 书都不是很简单,何况电影?
在这里发现跟你一样特别的人,并与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