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山图》的启发
来自:BACA_BACA(熬夜赶deadline 我们是认真的!)


《千里江山图》的启发 查理·达顿|千里江山| 2019 |艺术微喷| 52x42cm | 20版
我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貌美的千里江山,吸引了很多外国人来到中国。英国艺术家查理·达顿,已经在中国生活和工作六年,他在故宫博物院欣赏了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的真迹后,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同时也收获了上面这幅《千里江山》的创作灵感。 查理的基本创作理念是非视觉方向的,更多的是感知和触摸,如人类对周围环境的反应和他描述的“感官内外”中获得的。他一直在用诸如蓝晒法、化学图片和照片之类的感光材料开发新的构思,“我对艺术如何成为客观的以及对它周围环境的诗意收录很感兴趣。蓝藻是一种对紫外线敏感的油漆,暴露在阳光下后会自动成为我们环境中的一个不均一部分,就像颜色和光合作用,或者我们景观中的时间和侵蚀一样”。 他的这幅《千里江山》是一幅层次感强的抽象作品,整个画面感受不到半点停顿。他曾表示“我感兴趣的是媒介、肌理、质感和瑕疵之间的联系。我希望观众能用他们的眼睛触摸到作品。” 整体配色清爽,大胆的荧光色让人透过屏幕都能感觉到颜料在半干状态中的润湿,跳跃却又不失和谐。细看有秩的蓝色刷痕,和叠加在上层的焦痕般的黑色墨汁,不管是晕染还是泼墨,都有种“总相宜”的恰当感。
疫情期间,仍在北京的查理表示他相信中国一定会度过这次难关,他期待着疫情过后和大家的再次相遇,一起来畅谈自己的艺术创作!




在那个宋太祖将军权和政权分离之后的文治社会,正是文人墨客发展的大好时机。王希孟没有吝惜一滴墨汁,毫不保留地将北宋时期的富足和美好细细的展示在1191.5厘米的画卷上。画面以“青绿法”为主要创作技巧,“青绿法”即用石青和石绿等矿物质为主要创作颜料,使得画面呈现一种浮夸且有装饰性的色调。
王希孟所运用的“青绿法”也被称为“青绿山水”,这种特别的技法给画卷注入了生机,使得《千里江山图》清爽地像个少年。画中的人物大小宛如豆子,但却活灵活现,怡然自得。这卷佳作使得我们有机会来回味王希孟这位十八岁少年眼中的宋朝,体会古时祖国江山的风貌。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美院艺术/学术交流群📖 (མི་རྟག་པ།)
- 小白学油画疑惑 (AD王书书)
- 艺术生不一定要找对口工作,但不对口一定会发现从老板到同事... (野原惠子)
- 旧画,分享 (亦耎ino)
- 最近🎨 (阿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