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控制》这篇里的交叉滞后设计,以及数据分析部分可以详细解释一下吗?(结构方程模型)
来自:优职007(技能搬运工,不定时更新)
首先给大家阐述交叉滞后研究的概念。交叉滞后研究,属于纵向追踪研究。这里的交叉滞后,要注意与纵横交叉研究设计的区别:【纵横交叉研究设计】是指纵向研究与横向研究结合使用的一种研究发展的设计。如就一项课题,研究者在1980年选取了100名 5 岁儿童,1985年在研究这100名儿童的同时,又选取100名5岁儿童,1990 年在继续研究上述两组的同时,又选入 100名5岁儿童,等等。这样,通过比较不同年代处于同一年龄的个体, 可以检验世代变化的影响,同时,又有助于将成熟影响同世代变化的影响区分开来(顾明远.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而交叉滞后,是针对同一拨被试的追踪,考察前期因素对后期的影响,与普通追踪的差异主要是他更关注模型的对角线影响,本文中的图1就是交叉滞后模型。
表1是相关值,相信大家都看得懂,表2和表4是模型拟合值,看各个参数拟合指标,要求CFI\TIJ>0.9, RMSEA和SRMR<0.05,表格中各项数据拟合都较好。
图1的话,是整个交叉滞后模型的结果。可以看到第一阶段的焦虑会影响到第二阶段的心理控制,以此类推。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
24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加入小组
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父母心理控制与青少年焦虑》+测量等同性检验、自由评估模型... (Viola)
- 稍等等之后更新答疑 (优职007)
- 注意控制定势是什么? 审慎加工和直觉加工 加工类型是怎么控... (优职007)
- logistic回归分析的相关知识(包括使用条件、注意事项、与其... (优职007)
- 《父母控制》这篇里的交叉滞后设计,以及数据分析部分可以详... (优职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