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77%
7(每月十次打卡,加robinbook)
在电视荧幕上,由于发言者的表演性起作用,其观点和论述变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他本人的可信度,因此发言者也不再关心事实真相,而是关心自己在台上的表演是否能够达到一种最佳的逼真感。
由此电视新闻重新定义了真实,真实不再指事件本身的真实性,而指代发言者本身的可信度,他在电视上所表现出所展现出来的真诚、真实与吸引力。
这样的社会现实让我们毛骨悚然,正如沃尔特·李普曼在1920年写过:“无法察觉谎言的社会是没有自由的。”
现代人在网上冲浪的时候,通常会感到一种莫大的空虚感,这种空虚感来自于他没有任何主动思考的空间,而是被动地承受信息流的冲击,和感官上瘾的低级快乐。电视新闻一条接着一条,紧罗密布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公众没有任何思考的空间。在新闻中间插播的娱乐则为新闻本身提供了情绪和主题,图像的力量则太过强大而完全压垮了人脑的思考。
娱乐为了追求市场占有率,会毫无底线地迎合受众。电视传教的流行使得宗教开始变质,它从宗教领袖者救赎广大子民,变为屈尊俯就地迎合电视受众的口味,愈发世俗化,早已失去了它至高无上的地位和神圣的色彩。
娱乐年代还有一个负面作用,就是扼杀想象力。视觉化媒介,由于其强烈的冲击力、丰富而动态的图像,使得人物都非常地具体和单一。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的,“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应用于印刷术时代。在娱乐年代,正如矮大紧所说,电影本身并不塑造我们的价值观,而是迎合某我们的价值观。
信息过度的年代里,遗忘成为了时代的通病,就像那句戏谑之词,“今天的你是否还记得昨天吃过的瓜?”
被碎片信息充斥的现代人,同时感到焦虑、空虚和不安,我们一边在娱乐中沉浸,一边在焦虑中蹉跎。以为自己看到了全世界,其实那只是玻璃渣。
将一个人置于死地,可以通过两种方法,一种是“刀”,另一种是“蜜”。作者认为最高级的专制,不再是像古代君王一样,禁书、禁言,而是使人们沉浸在铺天盖地的娱乐设施中,逐渐丧失理性思考的能力,此时政府也不必禁止严肃作品的出版,因为人们已经对此毫无兴趣,资本市场的商业逻辑会将其自动淘汰掉。
这也就是所谓的「娱乐愚民」、「奶头乐」政策。 它的高明之处在于它不再像过去的沙皇元首一样暴戾血腥,而是通过享乐和利诱的方式,让人们心满意足地接受它,主动放弃思考和反抗,从而避免了流血的革命,成为了真正的“和平演变”。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每天读书一小时自律打卡 (山山出川)
- 记录自己读过的书 (nono)
- 阅读记录2025-2026 (清风明月)
- 每天分享见到的好句子 (鹿井大酱)
- 坚持而佛系的阅读记录 2025 (窝在角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