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室|新闻/知识‖日本动画的「加拉帕戈斯」化
来自:967I(这个人很神秘,什么都没有写)
本文知识获取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Zpc4VWU5ihYClKDAwtc1XQ
加拉帕戈斯化 (日语:ガラパゴス化、Galapagosization)是日本的商业用语,指在孤立的环境(日本市场)下,独自进行“最适化”,而丧失和区域外的互换性,面对来自外部(外国)适应性和生存能力高的品种(制品・技术),最终陷入被淘汰的危险,也称作加拉帕戈斯症候群、加拉帕戈斯现象。
简单来说,就是创造出一个舒适圈,并不断的重复该模式,最终固步自封。
加拉帕戈斯,本为隶属厄瓜多尔的一个群岛,由于长期与世隔绝,动植物自行生长发育,造就了岛上独特而完整的生态系统,拥有许多奇珍异兽。 这种群岛的独特性,直接启迪了达尔文创作《物种起源》。群岛的动植物为适应自然环境而发生变化,生活在各个岛上的同一种鸟类和海龟的形态和习性大不相同。这个发现使达尔文认识到,自然也能对物种进行选择,这为他的“适者生存”的进化观点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此后加拉帕戈斯一词,就引申出了“独立的、拥有自己的一个小小世界“的含义。同为岛国的日本,在物种上并没有「加拉帕戈斯」化,然而日本的商业,却经常上演「加拉帕戈斯」化的魔咒。
案例: 翻盖手机制造商以本土市场为主,而日本本土消费者口味又比他国都要高,这就刺激了翻盖手机制造商们充满激情地为翻盖手机增加花样。 然而,把翻盖手机开发到了极致的日本制造商们,却很快傻眼:国外智能手机来袭了,其普世的优越性,让日本本土手机市场迅速而彻底的沉没了
那么,这和日本动画有什么关联呢?
我们都知道,商业动画都是有着自己的受众群体,在早期我们可以简单的分为儿童向动画、成人动画。通过分级创作者可以不必担心受众群体对于作品的不适,观众也可以直接根据分级来进行选择。而如今,日本市场上大多数的动画都是针对“后思春期人群”,即年龄与心智并不相当,即使是成年人中年人。现在大多数的日本动画主人公都是未成年人,却上演着成人阶段的事情,完全成人向的动画却没有出现,只是暧昧模糊在两者其中。
具体举例来说,就算是在制作儿童向作品时,日本动画也不会只考虑让小朋友看懂就好了,而是经常制作一些有内涵的、就算成人观众也可以得到享受的剧情。
不可否认的是日本动画在很多方面有非常多而典型的成功例子,大多数人都曾多少接触、看过日本动画并为之动容过,也正是如此有着多优秀的前例才会造成现今在题材取向设置上有如此多重复性的创作,我们可以看一下迪士尼类的动画和日本动画的比较:
迪士尼最初就是以整个世界为市场进行战略部署的。因此每个受众国的宗教、政治、生活习惯上的一切禁忌,都要考略到作品中去,创作也就受到了限制;另一方面,为了让故事可以在全世界流通,就将故事再简化,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迪士尼的受众基本是儿童为主,它的动画特色是“浅而广”的。 与此不同的是,日本动画则是“窄而深”的。日本动画基本是以国内为主要市场发展而来的,因此相对创作自由的多,没有那么多禁忌,故事设定也就丰富多彩了。 然而,内容上的「百无禁忌」,也造成了日本动画的一个通病:即从一个广义的层面上来看,所有的日本动画几乎都是相似的,它们只有“一招鲜”,即内容为 “大杂烩”,混沌又暧昧,充满了各种意义上的娱乐元素。这让日本动画,在国际上看来都十分异色,不能划分到任何一个绝对的国际通用类型中去。
那么现在的日本儿童向动画有什么呢?只有《哆啦A梦》《面包超人》《精灵宝可梦》《妖怪手表》以及《光之美少女》还在不断推出新作,但是想想看,这些IP都已经有多少年头了?有20年的,有30年的,而《哆啦A梦》已经有50年了。”
日本动画导演片渊认为,日本动画想要破局似乎更加困难,因为从意识层面上,日本的动画制作者们就很「加拉帕戈斯」化:“世界上只有日本这一个国家,认为动画不光是给小孩子看的,同时也不光是给大人看的。就是因为这样暧昧而顽固的认知,让我们这样努力做真*成人向动画的人,很难啊”。 另一方面,来自海外的投资,也在加剧着日本的「加拉帕洛斯」化:在海外投资方眼里,日本动画就是应该由奇妙演出+深刻的故事+魅力的角色组成的,日本动画=后思春期动画的思维已经定型了。 不光是日本动画,希望影视剧作品都不要再加拉帕戈斯化。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冷藏冷冻|老夫子也是抄袭 (967I)
- 为啥有人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还能精力充沛? (春喜)
- 装完了吗?是谁家冰箱这么能装啊? (K)
- 请问一下美的的这款冰箱和三星的这款哪款性价比比较高。 (moon)
- 秋冬嘴角起泡快学这个秘方 (月夜獨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