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讨论 | 大结局后,纵观全局聊一聊孙若微,朱瞻基,徐滨三人的社会主义兄弟情之——孙若微篇(六)
钟钟
嗷嗷嗷嗷我来了😄……终于,我也不能脱俗,在导演对封建帝王社会泯灭人性的无情批判之下,我居然开始聊爱情了,真是没思想没文化没高度。哎,俗气啊。😂😂
得了,今天的话题……聊孙若微的“爱情”。
老规矩,开楼图

孙若微到底爱谁,这简直是本届“大明疯话”的疑团之首……
那么,饰演这位孙小姐的演员给的词是什么呢?她就给了一个字“情”。当然,还有动心,对徐滨的。
好滴,那就这俩字,我们来论证一下,孙若微的“情”是个毛线东西。
本剧中,孙若微最在乎的是“对她好的人”,那简直是太多了。我们来简单总结一下,孙若微对待“对她好的人”是一种什么情感。
老孙头——父女亲情;徐滨——初恋;聂兴憨憨——兄妹情(有点像)、哥们情(有点像)的不知道神马的情(反正就是死了会哭的那种);朱瞻基——夫妻情;朱祁镇——母子情;小胡同志——姐妹亲情;朱瞻基一系列亲戚——家人;“情”这个字确实对孙若微很重要,换个角度讲,她这一生都是在为这个字忙碌。
导演把这个“情”字涵盖成“儿女私情”,说明孙若微这个人是个重情重义的人。

在聊“儿女私情”这件事之前,我们来聊聊中国文化中的“情爱观”。
来,我们回顾一系列中国文化爱情故事典籍中,关于情爱的描述:
《红楼梦》红楼梦中林黛玉第一次见贾宝玉对话: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中想道:“好生奇怪,倒象在那里见过的,何等眼熟!”宝玉看罢,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又胡说了,你何曾见过?”宝玉笑道:“虽没见过,却看着面善,心里倒象是远别重逢的一般。”贾母笑道:“好,好!这么更相和睦了。”
《长生殿》中对于唐明皇和杨贵妃描述:神仙本是多情种,蓬山远,有情通。情根历劫无生死,看到底终相共。尘缘倥偬,忉利有天情更永。不比凡间梦,悲欢和哄,恩与爱总成空。跳出痴迷洞,割断相思鞚;金枷脱,玉锁松。笑骑双飞凤,潇洒到天宫。

《白蛇全传》中对于白娘子与许仙的情爱故事是这样描述的:白蛇本是青城山修炼的一条蛇精,因为偷了和尚的舍利子而修为大进500 年。后巧遇西池金慈圣母门徒蕊芝仙子。被仙子收为门徒。因尘缘未了而被王母遣下界报恩。收小青,拜黑鱼精为兄。找到救命恩人许仙,结为夫妻。先后历经“盗银”“发配”,在镇江水漫金山铸下大错,产子后被当年的和尚法海收镇在雷锋塔下,许仙出家,小青归山修炼。二十年后小青报仇未遂被观音大士收入净瓶,而白娘娘之子许梦蛟高中状元,光耀门楣。白娘娘厄满日到,同小青归升极乐。
无数的中国传统情爱文化经典中。将男女之情,描述成两个字,“缘”和“情”或者是“恩”。
《增广贤文》中说道:一日夫妻,百世姻缘。百世修来同船渡,千世修来共枕眠。
所以,传统的情爱观念中,姻缘是个极其玄妙的东西。它代表着夫妻之间举案齐眉,相敬如宾之美,代表着妇唱夫随,孝敬公婆之德。
对于这样的情爱观,其实在古代诗篇中多有体现,例如《诗经》,孔子对于诗经的评价更为精妙,叫做“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解释成现代汉语就是: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阐述,就是情丝深深而没有邪念。
本剧中,导演所刻画到的孙若微的情爱,就是如此。
无论对于徐滨还是朱瞻基,孙若微都能做到“思无邪”。她的纯粹,值得朱瞻基和徐滨的爱。
拉回本剧。
聊聊帝后之情……
孙若微和朱瞻基的相逢是缘
一个是皇孙,一个是反贼是劫
朱瞻基粘上孙若微,将她娶回宫,对朱瞻基来说是一缕情丝蒙了眼的“贪嗔痴”;对于孙若微来说是承载了三万靖难遗孤和她重生的机缘。
被命运的交错和裹挟下的两人。在不断的“断桥”上无声相对。无法拥抱,无法靠近,也无法失去。命运将两人丝丝捆绑。这是“三生石上说因果”。

婚后的朱瞻基和孙若微是夫妻情深,无话不谈,共诉衷肠。孙若微明白朱瞻基的苦难。朱瞻基也给了孙若微一个家和毕生所爱。这样浓烈的情感,是引起观众共鸣本质。
夫妻之间的情爱,是细水流长般慢慢的相互理解和磨合,是经历血雨腥风阴谋诡计处的夫妻同命,是夜深人静时躺在她枕边不忍打扰的小心翼翼,是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天伦之乐,是舐犊情深不忍她心生怨恨的放手。
十年风雨,孙若微与朱瞻基的所思所想,所哀所叹,生活习惯,政治见解完全融为一体。朱瞻基的走,留给孙若微的是无限的眷恋和遗憾。这座城这座皇宫,到处都是朱瞻基的痕迹,对孙若微来说,这是家。也是这份眷恋支撑着孙若微和朱瞻基共同维护的这个家,和两人为挽回靖难之殇的这个国。
彼时,孙若微这样评价她的丈夫:勇武、仁慈。
彼时,被儿子打破了信念的她,依然将共患难的恩情挂在嘴边。
彼时,被打破的这个家,这个国已经没有了他的痕迹。
孙太后确实要“死了”……
这样的情爱,浓烈且又刻骨……
这样的情爱,不是荷尔蒙冲动……
这样的情爱,与心动完全无关……
帝后情,我不知道说明白没有。我不想歌颂什么。我只是及其喜欢帝后情爱戏给我带来的舒适感,恬静美好且痛惜。《长生殿》中说:情根历劫无生死,看到底终相共。
情这个字本来就很难说清楚,无论是语言还是文字。
可是人却是活生生的在经历,在感悟。中国式情缘。。。在帝后情中被发挥的淋漓尽致。
截稿图

聊聊孙若微和徐滨之情……
按照中国式情爱观来说,孙若微和徐滨有情无缘
我之前就说过了。孙若微面对情感纯粹,感情且透彻。不拖泥带水。
她和徐滨的情感,在现代话语境中叫“动心”(演员盖章)
在古代语境中,叫有情无缘……
但是本剧“不狗血”,并没有描述孙若微是一个沉沦在“爱别离”苦中的女主角。徐滨更不是一个会产生三角关系纠葛的人设。
那么,他们最可贵的东西是什么呢,是守之以礼……
帝后时期的“守之以礼”是不越界……
太后时期的“守之以礼”是不越君臣之礼,不越男女之情……
徐滨将“分寸”二字,拿捏得极为精准。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守之以礼”也是爱一个人的具象表达。
守之以礼不是传统封建对自由恋爱的束缚,而是成全,是将曾经的隐藏在内心深处最美好感情的情爱锁在心中。一旦越礼,这种情爱便换了滋味。
毕竟,耳鬓厮磨的情感在漫长的男女关系中,总是显得不那么美好,夫妻还会有七年之痒这一说。
因此,对于孙若微和徐滨的感情。我心存敬重……
封楼,上图

来,我来上个价值:
情爱,在《大明风华》中其实不是故事性的叙述风格,而是阐述导演的爱情观。无论是初恋般的白月光的美好,还是十年风雨的夫妻情的浓烈。都是导演对美好情爱的向往和表达。这两者之间,见仁见智。我们在享受剧情带给我们的美好的同时,要记得。
不要执着。在孙若微篇(五)中,我讲过佛家“空”的道理,人和万事万物其实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在不断变化中,人的心思也随之变化。因此,没有一件东西是永恒的道理,佛家讲“四大皆空”就是告诉人们,不要执着某一件事。包括执着美好或是执着仇恨。
因此,见心明性,只要心中有爱,孙若微到底爱谁这个问题,还重要吗?
周末愉快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我一直不懂为啥这部剧豆瓣只有6分 (MaybeNOT)
- 剧情讨论|朱棣下线 (Yaxinghe)
- 朱高炽名言! (璐璐日译)
- 剧情讨论|论影视剧玩浪漫,我只服大明风华 (豆友89757)
- 历史科普|明朝孙皇后的那些事(转载) (已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