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讯搬运区|【出色WSJ专访】来了,许光汉的第一个封面!
来自:许富贵


集体的紧张
《想见你》 的最后一场戏开拍前,所有人都有些紧张。导演黄天仁担心,如果不能在这天顺利结束这场戏,他不知道什么时候还有机会。前几天都在下雨,往后的预报也说会阴雨不断,只有那一天会放晴,要抓住那一小片刻的夕阳。拍摄路段已经封好,妆发、道具、灯光、音响等所有部门都已经就位,就看现场拍摄能否按计划进行。
许光汉是那一场戏的绝对主角,他担心,如果自己的表现不够精准,可能会浪费所有人的苦心。他的机车要和摄像机先保持同步速度,然后渐渐落在摄像机的后面,以便完成广角的镜头;不仅如此,他车上载着扮演小黄雨萱的演员,要格外注意安全,还要顾着在适当的时候换上成人后的黄雨萱(柯佳嬿扮演)。各种小细节不时横出一脚,一会儿是耳机线错了,一会儿是机位对不上,来来去去,足足拍了六七条。
“拍完最后一条,天光正好没了。我们回去的路上都很满足,赶快找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一起看效果,看到正好抢到了夕阳最美的部分,大家都很感动,觉得是天时地利人和。”

但凡提到角色成功的部分,许光汉都统而概括为“和团队一起讨论出来的结果”。《想见你》 有许多戏份在台南取景,大家一起住在一个类似度假村的地方,每天晚上各自带上点吃的,一起坐在露天的阳台上梳理后几天的戏份,讨论彼此对剧情的感受。扮演莫俊杰的施柏宇到现在还念念不忘那种集体气氛。“到后来,不管这场戏是否有自己的戏份,我们都会到现场看彼此,我觉得大家是为了一件事。”黄天仁在现场有时不得不“提醒”他们几句。“他们感情太好,总是在一起聊天说笑,为了下一场戏的情绪,得提醒一下。”
施柏宇非常感激许光汉和柯佳嬿对他这个新人的帮助,“他们会一起帮我准备隔天要拍摄的内容,其实他们自己的角色也有很多功课的安排,但还会特意来教我一些东西,就像班上品学兼优的模范生来帮助不会解题的同学一样。”这种融洽也给予他越来越多的自信,“我在他们身上体会到安全感,也更加放松,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表演。”
因为自认是晚辈,一开始他都不敢主动说话,“要谢谢他们主动来找我聊天、关心我,大家才会走得那么近”。之前他看过许光汉的不少作品,“知道他是一个非常厉害的演员”。这种印象,加上第一次见面时许光汉的高冷感,更让他胆怯了三分,“后来接触多了才觉得,他怎么那么幼稚”。
时间的紧迫,对质量的要求,拍摄过程中每个人都承受着不同的压力。导演黄天仁对剧本很有信心,“前期的时候已经花了相当多的时间(梳理剧本),整个公司已经把剧本一句一句对过,每个细节都考虑过”。但即使如此,他仍然担心会有疏漏,“拍摄时要把时间轴再重新整理一遍,变成一个顺序的时间”。他从头紧张到底,“紧张到胃疼”。

施柏宇一直担心自己的经验不够,怀疑自己的能力,又怕拖其他人的后腿,拍摄中途,甚至一度崩溃到躲进柜子里大哭,是许光汉把施柏宇拖出来,语重心长地劝解了一番。

许光汉在他眼里是个“戏疯子”,“这是个褒义词。大家看到他作品很多,但每个角色他都花了许多时间和心力做功课,背后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他其实一直在朝一个很稳定、很明确的方向前进,他一直在做自己。”
的确,听许光汉说准备角色的细枝末节,就能感觉到他的周到:四个人物阶段,他试图把王诠胜本人的部分刻意做出更多的区分,“赋予他更多阴柔的感觉,而李子维就让他有更厉害一点的男生气息”。37岁的李子维处于一个他还没有经历过的年龄段,是拍摄前他稍有些发怵的部分,剧本加上想象,他觉得应该尽可能减少人物肢体动作的幅度,剧本上写“有一条受伤的腿”,到底左边还是右边拄拐杖更自然,他也试了半天。
无论把自己准备到多充分,无论是否是事实上的主角,许光汉都习惯于把自我的成就归于团队的融洽之下——小时候他学习了很久的桌球,这份经历不仅让他有运动员的专注力和爆发力,也让他始终向往集体生活。他并不在意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和作用,斗志和心境倒是会随着团队的气氛一起起落,“今天如果感觉不到团队的士气,我也会想要放水,但如果今天大家感觉一定要赢,那我也一定要赢。我没有那种绝对的好胜心,都是眼下这一刻的感觉。”

“可以”和“不可以”
在《想见你》 之前,许光汉已经完成不少难度颇高的角色:《1006的房客》 里有感情洁癖的周大军前后反差强烈,《姜老师,你谈过恋爱吗?》 里的陈威政是一个有性冲动的迟缓儿(他借此获得了金钟奖戏剧节目最佳男配角的提名),《罪梦者》 中狠绝无情的林季子,《阳光普照》 中被爱困死、纯粹又孤独的阿豪……这些角色对情感的张力和表演的细腻程度都有相当的要求,但哪一个角色更难?
电话那头的他低下声音,像是仔细思考了会儿,“每个角色要演到耀眼或是动人,我都觉得是一件很难的事”。他是一个直觉型的演员,自我总结的准备,也无非是“尽可能把剧本读熟”“台词尽量内化”,之后,他并不会依赖笔记之类的形式。

“演员这个职业,就是要展露出你内心的一部分世界,你建立起这个角色,其实一部分就来自于你的个性,也可以说是某种自我表达。”那一个个让观众记住他的角色,却都算不上真正的挑战,“我觉得幸运的是,刚好接到的角色就是这样的。我也没有觉得我会演戏,只是刚好遇到这些剧本,刚好遇到这样的一些团队,他们都很注重品质,会和你讨论,也会给你一些空间去发挥你对这些角色的想象。”
做演员算不上他从小就执着的梦想。“小时候也不知道将来要干吗,比较三心二意。因为气喘,家里人让我去学桌球,也想过是不是将来要当运动员,但也没有继续打。后来就一边打工一边寻找人生的下一步。”

20岁出头的那几年,他满是憧憬,“好像你年轻就不怕耽误什么,即使有一些不自信或者自我怀疑,很快就过去。”25岁到30岁之间,疑虑和烦恼都接踵而来,“你开始懂了一些事情,看了一些电影,读了一些书,也和更多的人有过相处,会觉得其实自己没有那么‘够用’。虽然不一定要追求完美,但会感到自己很多地方有不足,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可以做到。”
那时不要说相信自己有表演天赋,他连自己是否有十分的兴趣都不确定,“反而是第一次接触表演的训练后,当下觉得不那么排斥,慢慢又多了一点享受”。怀疑和享受的比例一直在此消彼长,渐渐,他看到“享受”的部分直线上升。

那段时间他拍过MV,当过平面模特,签约音乐公司,虽然有过男团的发片计划,却无疾而终。因为合约的问题,他还被经纪公司雪藏了一年,直到2013年,他才出演了第一部电视剧《潜入蓝中篮》。他也曾想过,如果艺人这条路真的走不通,要不去当一个上班族?“但再想一下,我没有办法接受朝九晚五的工作,不能被关在一个办公室里。我比较喜欢自由,不喜欢被拘束,想要自己去闯、自己来决定一些事情。”

一切都不确定的时候,家人与他起了些摩擦,他们与所有的父母一样,希望孩子有一个稳定的将来,而且它最好清晰可见、触手可及。“我没有去说服他们,那段时间我其实都不说什么话,只是在寻找自己想做的事情。” 他能感觉到家人的关心,“只是我可能自己都不知道在干吗,所以也没有余力向他们表达想法”。
父亲曾是军人,对子女管教严格,相比两个极其自律乖巧的女儿,他不知道怎么用柔和的方式和这个小儿子交流。“他总是觉得默默做一些事情和关心就好了,不会把关爱放在嘴上,所以我和他话也少一些,好像有一些距离,跟妈妈比较能敞开心扉去讲一些事情。”
去年他主演的《阳光普照》上映后,家人们自发去看了电影,甚至没有事先知会他。“他们之前也不怎么特别看电影,就自己去看了,看完后还来问我,怎么会这样之类的,问了我一堆问题。我觉得他们很可爱,因为他们嘴上不说,也不会特别到场什么的,但家人就是这样,在每一个你想到或者没有想到的地方,他们都在关心你。”
家人如今是他安全感最大的来源之一。“他们现在比较少念我。之前可能会问,‘你到底在做什么’,或者说‘你不要再乱晃了’‘不要再耽误你的人生’……但他们讲归讲,又都默默地在支持。”


《想见你》 得到认可,不仅因为“穿越”和“爱情”的元素结合得新奇巧妙,更是借主角之一的陈韵如的经历,讲述出自我认可的重要性。年少时的脆弱和敏感虽然会随着时间钝化,但“我是谁”这个问题,却会在我们一生的路途中不时响起。
“他人给你的信心和自我给予的力量应该是并存的。别人给你认可,一定会对你的信心很有帮助,但适时也要肯定一下自己,对吧?要认可自己、喜欢自己、了解自己,听起来简单,其实是很困难的事情,每一天你都在成长和改变,每个时间点都会有‘可以’和‘不可以’,不要因为一件小事否定自己的全部,不要在意别人给你的标签,你属于你自己。”

“人更重要的始终是活在当下”
直到如今,每一次面对镜头的时候,许光汉的紧张都会冒出来。如果不是导演要求,他在现场尽量不去看回放, “看到(屏幕上的)自己还是觉得有点奇怪,又怕突然看出很多毛病,这一条又不行了。演员看自己完成的作品,总会有一点遗憾在里面,总觉得这个地方好像可以再多一点。”
黄天仁知道,每次到现场时许光汉都准备了许多功课,有时候,甚至“不小心太多了一点”。《想见你》 中许光汉的角色虽然有四个阶段,有不同的经历和成长阶段,但“他非常、非常认真,想要把每个阶段都做出不同的区别,有时他想得太多,不同阶段的状态落差太大,这个时候把他拉回来一点点就可以了”。
2017年拍摄电视剧《稍息立正我爱你》 时,黄天仁已经和许光汉有过合作,这一次《想见你》 的角色虽然复杂,但从一开始就对他很有信心,“他的可塑性很高,蛮合适的”。黄天仁在拍摄现场总有众多繁忙的事务,和演员的交流大多集中在戏上,但多少会看到每个人戏外的情况。“许光汉就是非常有礼貌。每次收工都要和所有人道谢,他是男主角,戏份是最重的。”


许光汉的这份习惯性的礼貌,却在表演时给他带去了小小的困扰。“17岁的李子维就是个青少年,很多话其实没经过思考就说出来,他就会觉得‘我不会讲这种话啊,太没礼貌了’;或者让他耍帅或是装出很皮的样子,他开始都会有一点小小的排斥和拘谨。”不过熟悉了之后,黄天仁发现礼貌下面那个真实的许光汉其实就是17岁的李子维,“其实他演什么都不错,但如果要再进步,就需要更多一点在镜头前的自信心,他可以更多地释放出来一些”。
许光汉自己想尝试的角色,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故事。“我很喜欢《我不是药神》 这样的电影,大家看到的时候心里会有一些触动,这件事情不一定会改变,但你知道它正在发生。不过我也担心,在原型的参照下,自己的表演会不够有说服力。”
他喜欢《小丑》的主角Joaquin Phoenix,也喜欢《婚姻故事》 里的Adam Douglas Driver,戏剧感和生活感,他觉得两者间并不矛盾。“他们两人的表演都非常完整,很难取舍说更喜欢谁的方式。我不会特别只盯着某种类型的电影,独立电影我也看,漫威电影我也看,我不想给自己设下局限。”
小时候打桌球的经历还给许光汉带来了一个惊喜——13岁时,他参与了周杰伦《三年二班》MV的拍摄,扮演很会打乒乓的“小周杰伦”。那段表演经历于他完全是一段插曲。“非常荣幸和开心,但好像也没有觉得是一件多么特别事情,更没有想过去炫耀什么。”

有时他觉得,人生或许就是有那么点意外之喜。“所以我会鼓励大家不管什么事情都去试一试,哪怕开始不喜欢,可能将来某一天也会在你喜欢的事情上用到。说起来有点玄,但就不要用既定的眼光去看待任何一件事情,要保持开放的态度。”
在过去半年多的时间里,他连续完成了《罪梦者》《阳光普照》 和《想见你》 三部作品的拍摄。“对我来讲其实是非常紧绷的状态,体力不够用,精力不够用,但成长速度也非常快。有时拍戏的时候就好像是靠着肾上腺素撑过来一样,那个状态也很奇妙。”幸而他不会让角色在身体里停留太久,“当然,你进入了那样的状态后,多少需要一些时间去代谢掉情绪,但我倾向于不要让自己和角色始终融合在一起,那样会太累。”
到现在他即将三十岁,很多东西想学习,很多东西想尝试,“比如攀岩,应该蛮有成就感!”
但更重要的是,他想尽力保持自己的初心和样貌。“我也会怀念美好的过去,但人更重要的始终是活在当下,该享受就享受,该认真就认真,不管接下来会遇到怎样的角色、怎样的人和事,我都要虚心学习,也希望可以回馈别人对我的期待。”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请问大家希望许光汉到大陆发展嘛? (之之为之之)
- 许光汉近期作品 (ssDFa)
- 碎碎念区|等 (进阶)
- 碎碎念区|喜欢光汉的各位都多少岁呢 (oliviawong)
- 碎碎念区|突然希望许光汉演破碎感家庭主父 (ssD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