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讨论 | 大结局后,纵观全局聊一聊孙若微,朱瞻基,徐滨三人的社会主义兄弟情之——孙若微篇(七)
来自:钟钟
我来了。。。我仿佛写上了瘾。。。哈哈
好书归正传,今天话题,孙若微和朱祁镇的母子情
老规矩,开楼图

因为之前在写孙若微篇中有写到母子之间君臣和亲情的关系,母子同命相连的关系,这些内容今天就不再赘述,我们换个视角来聊母子,和朱祁镇的成🐲对孙若微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本篇文章中有我对导演拍摄手法的戏剧化理解和叙事化理解。我会分两种方式写,但提前说明,这只是表达方式的不同,是yy,没有幻想,没有对人物角色的“抹黑”,大家且看且讨论,别较真……就酱婶儿😄
一、少年朱祁镇的性格形成
本剧中,除了襁褓里的婴儿,朱祁镇的第一次出场在于导演的戏剧化处理,就是朱祁镇从一条鱼的状态突然变得正常,并且会说话,会走会跑,还会爬上龙头喊“杀”。
这里要说一下历史上的朱祁镇就是名正言顺的太子。朱瞻基去世后,由张太后全力支持并拥立,顺利即位。题外话,本剧中导演做如此戏剧化处理,我猜,在这种主少国疑的背景下,朱祁镇能够不经过一番“抗争”顺利即位是不可能的。因此,导演在这种质疑下进行了合理分析,写了本剧的剧本。
但是这并不影响本剧对于朱祁镇人物性格的刻画,不管用哪种拍摄手法,是遵从史实还是本剧的戏剧化处理,得出的结论都是一样的。
好,说回本剧,对于这样戏剧化的处理我分为如下三种方式理解:

1、致敬(或相似):《末代皇帝》,这段历史我就不用解释了,大家都懂。

2、戏剧性刻画:讽刺,朝臣和母亲任性且盲目的追赶着一个孩子,并且山呼万岁,将千里江山的未来寄希望于“不懂事的小孩子”和“倒霉蛋”。为这个正统皇帝前半生“盖棺定论”。
3、叙事性效果(合理分析和猜测):朱祁镇这个熊孩子,早就会说话会走路,这件事情孙若微或许知道,但是朱瞻基一定知道。为什么,因为斗过蛐蛐的人(我本人)都知道斗蛐蛐行话,就是“杀”,这么小的孩子,刚开后说话就是“杀”,戾气这么重的词汇肯定不是孙若微教的,那必然是朱瞻基教的。历史上有朱瞻基怀抱朱祁镇赞赏有加黄袍加身的故事,本剧没有提,但是这一个杀字说明了一切。
为什么这么说,我列出三点暗线。第一,朱瞻基去世前评判朱祁钰懦弱无刚,没有打算把他接回来,对于继承人这件事朱瞻基的态度很微妙,一面说朱祁镇不行就换人,一面根本没做换人的具体安排,自己儿子不行,那就从宗族里找。我说过,本剧没有一个笨人,谁见过被废的太子、被关在庙里的皇子和他们的母亲有什么好下场吗?显然,朱瞻基并不觉得他儿子是个傻子,不会即位。第二,朱瞻基去世前与孙若微交代对儿子的寄望,说到他将来愿意干嘛就干嘛,分毫没有担忧儿子病痛的样子。(或许这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和美好祝愿)第三,孙若微无论和谁都反复强调自己儿子没病,母子连心,母亲的感觉不会错。
得了,话题转回来,如果小朱祁镇这个懒得走路,懒得说话的毛病是装的,亦或许他是真的发育迟缓从小养尊处优懒得动,那么这个小孩是个什么性格呢?我觉得,朱祁镇心眼多的要命,主意正的要命,还知道怎么讨好父母(毕竟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另一种反应就是示弱的孩子有奶吃,他装病父母才会疼爱)。
同样的,它还有另外一面,就是隐忍。大家还记得吗,朱祁镇到敌营之后,持续了好久的不说话、不吃饭甚至不主动走路,是不是和他小时候如出一辙。说明朱祁镇这个小孩,天生带着他妈妈隐忍的性格。是个“卧虎”。这种性格,也是决定他能够活下去的关键。
好了,分析完朱祁镇的性格,在分析一下朱祁镇从小为啥那么嚣张,俩原因
第一,他爹生前给的。朱祁镇很崇拜他的父亲,这个形象一个是他从小接受的教育。另外一个就是他母亲给他树立的形象。“你爹虽然贪玩,但你勇武、仁慈”,“我也是这么送你爹出征的”,“你爹要我发誓把这个江山看顾好交给你”。孙若微同全天下的母亲一样,要在儿子面前树立一个正面父亲的形象。
第二,他爹妈恩爱。他是嫡长子。能够将朱祁镇从自杀的心理状态中拉回来和能够让朱祁镇在最后的疯狂中清醒过来的话居然是他爹妈的“爱恨情仇”。
这不是玛丽苏剧……这是皇权的正统逻辑。例如,朱棣永远要说自己是马皇后的亲生儿子一样。
朱祁镇,绝对不允许自己的父母不恩爱。这里面隐藏的是他“龙子龙孙”正统的皇权象征。
第三,他妈的“嚣张”,作为单亲妈妈的孙若微,“为母更刚”,作为一手权力一手母亲的孙若微,她必然具备好几种人格(或身份):朱瞻基(皇帝)人格,朱瞻基(父亲)人格,孙若微(母亲)人格,孙若微(代理朝政的太后)人格。所以,太后时期的孙若微其实是非常疲惫的,这种疲惫在剧中有多处体现;所以,太后时期的孙若微也是坚韧的,这种坚韧体现在治理朝政过程中对贪官“剥皮食草……特为尔等所设”上;所以,太后时期的孙若微也是无奈的,这种无奈体现在儿子把狗杀了之后(不知道是不是白毛阁大学士的后代)哭着埋狗的无奈上。哎,教育熊孩子真难啊。但是,无论怎么关起门来教育,孙若微的坚强形象,为朱祁镇的嚣张留下了隐患,因为皇帝代表着权威。孙若微不允许任何人触碰他儿子的权威。这一点我在前文中谈到母子同命的时候详细阐述过,在这里不做赘述。
说个母子之间非常接地气的小细节,我看着特别像我和我妈的日常😓
捅了马蜂窝的小崽子,孙若微第一件事先检查儿子有没有受伤,第二件事再去惩罚办事不力的下属,第三件事才是揍儿子。。。。😄😄他妈,其实很维护他,很爱他……

二、“湿棉袄”的真正含义
有一句不知道是谁说的经典名言(也可能是我自己编的哈)在这里借用一下:所有爱的方式都是拥有,只有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放手。(真鸡汤……不过是实话)
长大成人的朱祁镇(哎,我可能是觉得演员太帅了。所以怎么也。。狠不起来)
孙若微对朱祁镇,就是这种恨不起来的感觉😂😂😂表面一种人畜无害的样子😂😂我不说了大家自己体会。咳咳……上正题。
湿棉袄出现了两次。我下个结论。
第一次,孙若微不敢放手,却不得不放手;
第二次,孙若微放手了,所以说了后面“恩断义绝”的话给儿子上最后一课。
这两次的湿棉袄,其立意都是爱……也就是说,孙若微到“死”其实都不恨他儿子。
第一次,朱祁镇在孙若微的“软硬兼施”下第一次说了实话,母亲的爱就像湿棉袄,太沉重。我在这里不想聊君臣这些事,我就聊母子亲情,那时候的孙若微其实不懂怎么去“爱”她儿子,她不敢放手,不舍放手,不忍心放手的缘起。是她不想要他儿子成熟他父亲经历的“成🐲”和她经历的从看着父母“剥皮食草”陷入人生绝境的痛苦。因为,那是她和他的痛,他们太疼了,前半生太累了,她不想他的儿子在经历。可是孙若微不懂,人都是要在挫折中成长的。或许她不想懂,彼时彼刻,作为疲惫的母亲孙若微,其实就开始逃避现实。或许,她逃避现实逃避的更早,从朱瞻基去世,孙若微就开始逃避了。
所以,才有了朱瞻基的那个梦。孙若微的倾诉,其实,在孙若微心中,朱瞻基一直都在。一个人逃避现实的方式,就是活成另外一个人。(写到此处,我不忍苛责孙若微,我心疼她)
第二次,在意识到朱祁镇变成🐲之后。孙若微很长一段时间没跟她儿子见面,其实那段时间,除了自己疗伤之外,孙若微也在想怎么治她儿子。
为什么这么说,还记得朱瞻基在宗庙疯魔的时候吗。也是这样,等了很久,给了两个人消化和面对更残酷人生的时间,孙若微才推开朱瞻基的门。
同样的,对于她一手带大的儿子,孙若微知道,她该放手了。
于是,她用君臣义绝教育儿子,权力是公器不是一家一姓的私产;她用靖难遗孤的身份和父母之间的“……情仇”教育他儿子,你也不是天生的龙子龙孙(挑战皇权正统)。
最后一击:这个家能够活下来的都是活死人……(除了宣传封建社会的残酷)还有一个重要意义,孤家寡人……孙若微是想告诉她儿子。
做皇帝,就要有当孤家寡人的心理准备,其实这和朱棣教育朱瞻基:你是选孙小姐还是选权力,异曲同工,只不过表现手法不一样。主要区别在于,母亲对子女的爱,是放手。孙若微爱她儿子,她就必须放手。
对于母子之间的决裂戏。我看到的除了导演表面叙述的那些东西之外(宣传封建社会灭绝人性),更看到的是一个母亲在家国抉择中,对一个做皇帝的儿子最后的期许和教育,良苦用心,用最后的诀别给儿子后半生的职业皇帝生涯加了一个“紧箍咒”。
所以,这次决裂和上一次孙若微宗庙里喊醒他爹。。。。一个意思。。。真。。。女菩萨。。。
好母亲……
三、孙若微的苦心和朱祁镇的成🐲路
朱祁镇,不是个标准意义上的好皇帝,却是一个好人——这话不是我说的,是当年明月说的,我借来用一下。出处《明朝那些事儿》
姑且不论朱祁镇的好坏,毕竟导演没有洗白任何一个角色……大家都看得明白。我也不洗白,我将来闲的无聊会专门开个帖子“黑”他们
我想说的是,一个好皇帝和一个好人在某种情况下是矛盾的。
并非你是一个好人就一定是一个好皇帝;并非你是一个好皇帝就是一个好人
再往深里说一层
并非你“仁义礼智信”全做到你就是个好皇帝;并非你奸诈自私无耻无赖你就不是个好人
再往深里说一层
并非你“仁慈,勇武,慈悲,辨明是非”你就是个好皇帝;并非你庸弱、残暴、虚伪、狡诈你就不是个好人
好,理解以上三层。我们来聊朱祁镇成🐲这件事
在朱祁镇接受蒙古人民再教育之前;
孙若微给他帝王教育是“王道”“正道”,虽然他听不进去,反过来想想,即便朱祁镇小盆友听进去了。他会用吗?答案其实简单,不会。为啥,因为这哥们没见过血。没有见过血腥杀戮的人,内心深处不会有恐惧(他会觉得天下太平),没有恐惧不会有敬畏(他会觉得这个世界上什么东西得来的都如此容易),没有敬畏不会有悲悯(他体会不到百姓疾苦),没有悲悯……呵呵……怎么治国。
在朱祁镇接受蒙古人民和徐滨的再教育之后;
当然,朱祁镇接受了蒙古人的教育,也接受了徐滨无可保留的教了他什么是霸道(这里不说了,等我开心的时候继续写徐滨的时候再详细说)他才见了血,懂了杀戮。人一旦见了血,便有了兽性,这种兽性体现在原始动物族群对猎物和领土的争夺上,虽然血腥且不文明,但是,它管用。这是接受过文明教育的人,或是儒家文化教育的人最不能接受的现实。但是,作为选择当一个皇帝的朱祁镇同志,他必须接受。他必须让自己具备刀口上舔血的生存技能,他才有资格成为🐲,这一点在朱祁钰上了战场杀了敌人那场戏上有重点描述。(吐槽一下,导演很直男的拍出来了,男人嘛没有点血性不配做皇帝,也不配当朱家的子孙)
所以,皇帝,是从一个人成为一个孤家寡人(成🐲)的过程。在我看来,已经是不能够道德标准评价的东西。而是一种选择,曾经的孙若微曾经期盼他儿子选择过普通人的生活(平安顺遂)。然而,谁的人生路不是自己选的呢?
最后,我上个价值。
作为帝王,必须面面俱到的了解、理解甚至经历社会各个阶层的文化,因为一个接受过正统儒家文化教化的人,是不能理解底层文化的,包括市井文化、村镇文化、游牧文化,包括这些文化背后的各种机关算计、阴谋诡计、思维逻辑和行为方式。皇帝,是被架在火上烤的人(三叔至理名言),皇帝不曾拥有一切,做一个好皇帝更不能拥有一切。但是,如果他不能够成为一个孤家寡人,他会成为一个好皇帝吗?
孙若微的苦心和不舍,大家懂了不……
文章中的留白很多,大家评论区随便聊……晚安
封楼图

加个链接方便观看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直接被爷爷吓出发烧,怪不得三十多就死了 (Blues)
- 剧情讨论|一些碎片化解读 (Sylvia.Darcy)
- 这剧感觉是剧情循环呢 (Blues)
- 讲真孙皇后这个历史人物想完全写成正面角色挺难的 (大唐honor)
- 孙皇后被黑得是不是太过了 (mo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