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历史#《资治通鉴卷三·周纪三·赧王上》
7(每月十次打卡,加robinbook)
在元年这一篇里,主要讲了燕的子之成功地糊弄了燕王哙,自己掌握了燕的国事之后,为王三年,天下大乱,燕国的将军市被与太子平密谋攻打子之,齐王表示会支持太子,但太子一党安排市被攻打子之,没打下来,市被又反水攻打太子,打了几个月,死了好几万人,百姓惶恐不安。齐王趁机派兵攻打燕国,燕国的士兵不仅不出战还城门大开,箪食壶浆以迎王师。齐王也没手软,把子之剁成肉酱,把那个昏聩的燕王哙也杀了的故事。
齐王这时有点儿自我怀疑,跟二次来齐的孟子有了一番关于万乘之国之间攻伐的讨论。孟子的回答很辩证,他说:“取之而燕民悦由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民众的本能是趋利避害,这种思维也符合孟子一贯主张的尊重“天道”,他的这番言论也很能体现他“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是他的评价标准和施政主张。他不迂腐,反而很讲究从实际出发,符合广大民众利益的,燕民悦,那就但取无妨,而且这还是救民于水火的大善事。相反,如果再使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中,即便取了这些地方,那民众也会叛离你,这也是天道。
齐王还担心诸侯因此来攻打他,孟子跟他说“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徯我后,后来其苏”,这个讲的就是施德政、仁政的吸引力,民心所向的力量。并且孟子还提醒齐王如果取得燕地后倒行逆施,不行仁政,那就是“动天下之兵也”,他还建议齐王应该“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但是齐王没采纳他的建议,之后,燕人果然又反叛了。
司马光选取这篇史料,跟前面《周纪二》里讲商鞅变法时,他对于王业和霸业的思考是一脉相承的。我们中国人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个人先讲修身,对国家也希望能达到国家对民众有信用,民众来拥护保卫国家,对外不欺四海,不欺四邻,形成良性循环,这样才是王业与霸业。
就像我们跟他人交往,那些能吸引我们长期与之共处的,不会是那些言而无信,凡事都总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凶狠霸道的人,谁都希望能跟那些说话办事靠谱,待人温润敦厚,临事能主持公道,有难了还能拉兄弟一把的带头大哥一起玩耍。毕竟人都不是傻子,总跑到人家家里捣乱,总拿别人当枪使的,小弟们即使是实力不允许,一时半会儿反抗不了,一旦有更好的选择出现,扭脸儿拥抱新生活的事儿也是常发生滴。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眸若星辰,妙不可言 (简单点🍓)
- 2025阅读记录 (游肥肥)
- 阅读记录2025-2026 (清风明月)
- 每天分享见到的好句子 (鹿井大酱)
- 读书少,所以记录一下读书情况 (Ci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