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别人掏心掏肺地好,但是别人却不把你当回事,是不是就这样呢
来自:已注销
所以楼主总结的经验是:
1,如果身边还有这样的人,一定要让他知道不能总是打着什么“朋友”的幌子,做各种占便宜的好事,却不肯付出一点
2,如果物理距离远(通常是以前的什么朋友同学),他们过得好的时候通常不会想到你,但是遇到什么倒霉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这样的人建议所有的联系方式拉黑。 又不是垃圾桶,装什么垃圾。
3,新近认识的人,要冷静观察,仔细想想以后有多长时间会相处(几天,几个月,几年)然后再确定付出的会不会有回收。
4,最重要的是确立边界,一些原则提前说清楚。做一朵玫瑰如果没有刺,那就太惨了。说明我可以友好,但是这个是在尊重我,不侵犯我的利益,或者有来有往的前提下建立的。
最后,大部分人都是以自身利益为先,不是你觉得付出情谊他们就会领情,很多人都觉得这是傻子吧。
------
5,楼主突然想到一个特别重要的点:构建人际体系,它不是根据朋友/熟人/同事这样的物理关系来分类的,而是根据“与他/她一起做什么事情”来分类,层层递进。
可以分几层来说,比如“同事”,那么就是一起工作的人,可以谈论工作的内容,方法,行业界的新闻等等。对同事的要求呢,就是协同做好工作。
而其他的事就不要要求过分了,比如同事的人品兴趣爱好等,如果谈得来(要经过不短的时间的观察)那么离职后可以继续来往,或许进一步能发展成为朋友。如果谈不来,那么对话内容就仅限于工作就可以了。
再比如一起玩的朋友,能逛街吃喝,就不要牵扯到其他事情了。
所以人际可以化成几个圈圈,有明显界限。人/事的处理要在界限里,就不会出现情绪的反复。
比如最核心的圈,带给自己精神力量的人,每个人不一样,比如有的人是妈妈(这个我就完全指望不上),有的人是闺蜜(老公指望不上),我的办法是找心理咨询师(这个一定要审核资质)来我给心理的力量,但是这个里面也有陷阱的,一定要自己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但是这个核心圈特别重要,不会让自己在最难的时候崩溃,就是大概本质上最重要的情感支持。
这才发现,人虽然是动物,但是感情对人来说这么重要。要是像机器一样理智,那么内心一定是超有力量的。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拒绝讨好之后我失去了仅存的能常聊天的多年好朋友 (琪琪。)
- 讨好的人就容易被白嫖 (mo❣️mo)
- 从聊天记录看出讨好型人格正在改善 (finsel bear.)
- 很多人说讨好型人格是小时候长期经历打压或是原生家庭不好导致的 (perper)
- 总是被人当软柿子捏 (懒懒的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