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的人

加饭在路上

来自:加饭在路上
2020-03-27 18:48:26 已编辑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3-28 04:36:25

    故事要从他的名字说起。

    有一个这样的男人,人们都称呼他为“加饭”。加饭这个名字啊,听起来挺洋气的,在南方饭桌上浪浪上口的高频词,至少在广东待了六年的他是这么认为的。

    因为每次出去和朋友同学一起吃饭的时候,“加饭”就经常被叫到。虽然他知道这不是在叫他,但每次听到“加饭”两个字时,耳朵总是一支楞,大脑都停顿了那么零点几秒。此时脑海中,有这样一个画面,就像小时候家里养的狗,一喊它的名字,有那么一瞬间愣在了那里。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3-28 04:37:10

    其实啊,“加饭”这个名字最早不是由别人叫出来的,而是他自个儿自我介绍时说出来的。

    那是在一个大学第一天开学的班会上,一个从河南农村里出来的娃,带着一脸的懵懂和怯懦,站在课室讲台上,带着故作高亢但内心里慌的一批的颤巍巍的声音,做着自我介绍。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3-28 04:37:51

    我叫谁谁谁,来自河南,为人善良,活泼开朗,兴趣爱好,喜欢跑步,喜欢运动,喜欢日语……

    吧啦吧啦说了一通,还被班级里的女生调侃现场来几句日语,当时那个他啊,羞愧难当,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起来,扭捏了那么几秒,最终架不住便一脸难为情的显摆了一下,说了几句日语。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3-28 04:38:11

    为了方便大家记住他的名字,又可以加一点他自认为的幽默感,他突发奇想地在黑板上写了“粥加饭”,这三个字是由他名字的谐音转化而来的。他告诉台下的同学叫他加饭就行了。

    然后同学就开始起哄,问他,叫“加粥”行不行?其他同学一听乐了,开始炸开了锅。什么“加馍”,“加菜”,“加汤”,“加肉”,你跟肉夹馍有什么关系……各种妖魔鬼怪的东西都出来了,就差个满汉全席了。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3-28 04:38:29

    从那之后,“加饭”便成为了大学里同学呼喊他的小名。本来,“加饭”这个名字只是他脑门儿的灵光乍现,到后来他越来越爱上了这个名字,再后来成了他的笔名,并且他打算将“加饭”这个名字伴随他的一生,再也不乱改名字。

    说到乱改名字,还真有一段关于“名字”的成长史,长到可以写一篇长长的故事。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3-28 04:38:43

    其实他真实的名字叫周家范,也就是身份证上的名字,他通常的自我介绍是这样的:周瑜的周,家庭的家,模范的范。每次自我介绍他总会听到有人嗷的一声,原来是周家里模范啊,其实关于名字的真实意义并不是如此,他也懒得一一解释。

    事实证明,“周家的模范”这个别人所赋予的意义,也并非全错,且听我细细道来。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3-28 04:39:18

    他是家里唯一独生子。在那个九十年代,河南政府的计划生育正处于严控阶段,超生所面临的问题,一罚款,二黑户。在那个贫穷的年代,连黑白电视机都看不上的家庭里,哪有多余的闲钱交罚款,所以他就成了独生子。

    虽然是独生子,但他的童年并不孤单。由于,他的外婆家离他家很近,所以他不缺兄弟。

    大姨家的老一,大舅家的老三,二舅家的老四,他擅自把自己排行老二,是根据年龄排的。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老一比老二大两岁,老二比老三大两岁,老三比老四大两岁,当然还有其他后来出生的兄弟,这就不一一细说了。

    他们四个的童年是捆绑在一起的,也就是从小玩到大的兄弟。

    所以虽然他是独生子,但他还有几个不是亲兄弟但更似亲兄弟的兄弟。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3-28 04:39:43

    他小时候的性格比较内向乖巧,更能引起别人的保护欲。

    那时候,老大一直是他们的大哥,我们都很依赖老大,但他(老二)自认为老大对待他,和对待老三,老四的方式不一样。

    老三,老四小时候更调皮一些,而他(老二)特别乖,乖到每次一起犯错的时候,老大总是把老三,老四揍一顿,而没对他(老二)说一句狠话。

    这种现象,不止出现在老大身上,整个家族都是一样。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3-28 04:40:04

    每次一起调皮捣蛋的时候,长辈总是拿竹条,扫把帚,甚至是棍子“大刑伺候”的时候,总没有他。

    他(老二)每次看着老三,老四被长辈拿着东西追着打的时候,害怕地杵在原地不敢动弹,不知所措地等待着惩罚,但基本上每次都没有他(老二)。

    但并代表他(老二)会幸灾乐祸,如果真看着弟弟们挨打而幸灾乐祸,那他(老二)就不是他(老二)了,他(老二)也像感同身受一样每次害怕地像个木头人一样一动不动。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3-28 04:40:23

    当然仅仅乖是不够的,他(老二)还特别努力,虽然脑子笨笨的,但总是能在家刻苦学习,至少别人看起来是那么回事,也是村子里出了名的好孩子。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3-28 04:40:44

    老大呢比较聪明,在他(老二)心中一直是老大哥的形象,至少在童年的记忆里是这样。也经常无意间听到老大的父母念叨着自己的孩子:小学初中刚开始的时候学习特别好,语文数学都能考到八九十分。

    在零几年的那个年代,小学里最重要的只有语文,数学,就连那时的英语都只是像体育课一样的陪衬。

    所以,语文,数学能看到八九十,优秀可想而知。

    在每个父母眼里,孩子都曾是自己的骄傲,有可能一直都是。小时候,成绩就是父母最值得骄傲的事情。

    父母能把自己孩子的好成绩,传遍整个村子,成为村子里家长里短的饭后闲娱。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3-28 04:41:16

    要比聪明,他(老二)还是觉得四兄弟里最属老三聪明,老三虽然调皮,但在小时候就经常代表学校参加数学奥数竞赛,并且拿下了市里的一等奖,身边人都叫他天才,以后一定能成大事。

    父母都是农村里长大的,基本上都是小学初中没毕业,那时也没有什么辅导班,所以学习这回事儿,全凭自己个人本事,没有人帮你,都靠个人领悟,所以大家的起点都是一样的。

    那时候,他(老二)经常羡慕着老三,心里总幻想着要是能有老三那样的头脑该有多好,但他没有,所以只能拼了命的学。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3-28 04:41:51

    老四呢,比同龄人上学都早,成了他们班里最小的孩子,学习成绩也像尚未发育完全的孩子,糟糕的一塌糊涂。

    父母总说自己的孩子脑子不开窍,笨的不行。后来又留了一级还是两级,成绩依旧没能好转。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3-28 04:42:18

    父母总说自己的孩子脑子不开窍,笨的不行。后来又留了一级还是两级,成绩依旧没能好转。

    至于他自己(老二)呢,脑子嘛他自己觉得也挺笨的,成绩嘛中上游,说不上太好,也算不上坏。但他有一个值得所有人夸奖的优点,就是足够刻苦,足够勤奋,足够努力!这也是他从小就受家族欢迎、爱护的原因。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3-28 04:42:37

    但他(老二)总有些自卑,不知道因为什么,仿佛天生就自卑,从来都不敢和别人大声说话,交流情感,从来都觉得自己比别人差一截,从来都在努力追赶。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3-28 04:42:48

    他(老二)想成为老三的模样,他有时挺羡慕老三,老四的打打闹闹,他挺想像他们一样敢怒敢言,敢作敢当,但他怯弱的内心一直在蜷缩着,不敢表达,不敢勇敢,不敢率直。他羡慕着他们,总觉得他们好勇敢,但他知道自己永远也无法成为他们,至少那时的他是这样想的。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3-28 04:43:01

    他(老二)觉得未来老大,老三,老四一定会比自己更加成功。

    但现实却不是这样发展。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3-29 08:06:23

    那个年代,河南农村里父母长辈的文化水平都普遍不高,但他们基本都有一个共通的常识:觉得只要孩子成绩好,未来一定会有出息。

    所以,成绩是衡量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3-29 08:06:40

    河南农村里还有一个普遍现象就是,父母都喜欢把自己的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看管,他们则背井离乡跑到北京广深,江浙沿海等地区打工。

    因为农村里唯一的收入就是庄稼,小麦和玉米一年两熟的制度回本周期太长,基本能保证一年四季的花销,如果再遇上个干旱水涝什么的,保不准还要赔本。

    所以,想要供得起家里的孩子上学,家里就必须要有人外出打工,来维持家庭生存和孩子学业。

    所以,农村里的孩子大都成了留守儿童。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3-29 08:06:54

    四兄弟里的老大,是在上完小学后成了留守儿童。那里的初中是寄宿学校,除了周末放假基本都在学校待着。

    老大的父母心里想着,孩子以后可以留宿学校,于是就留下孩子两个人外出打工。

    没想到,这前脚刚走没多久,后脚就出了大事。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3-29 08:07:09

    大致经过是这样的:

    老大的父母外出打工了,老大就没了人管。于是原本学习挺好的老大,在上了初中后走了歪路。

    四兄弟上过的小学是在离他们村子不远的地方,走路快点不到半个小时就能到家。但初中在镇上离家挺远,是一般不会轻易去的地方,平时只有在上街赶集采购蔬菜货物的时候才会去镇上。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3-29 08:07:27

    据说老大不知怎么地,就跟学校和镇上的“小混混”(俗称不良青年)混在一起了。

    是那种换了一头杀马特发型,脖子上挂着一副银链子,耳朵打着耳钉,上衣画着骷颅头,裤子是破洞牛仔裤,当时的非主流时尚潮流,平时嘴里总叼着一根烟,看人总觉得别人欠他八百万,一副叼天叼地的形象。

    当然,这是老大的终极进化形态。一开始不是这样的,凡事总要有个过程嘛。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3-29 08:07:41

    最早发现有端倪的时候是,每次初中周末放假回到家,从老大带回来的背包里总能看到一瓶二锅头,还有他总是时不时掏出当时看起来特别牛逼的烟,拿回来跟老三,老四炫耀,记得好像有一款香烟的名字叫帝豪。

    听到老大炫耀香烟多好多好,老三,老四总是一副期待的眼神,跃跃欲试。耐不住好奇心,老二也偷偷吸了一口,好像有一股巧克力的味道。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3-29 08:07:54

    有次老二看见老大拿出背包里的二锅头喝酒的样子,就像拿着一瓶矿泉水仰起头咕咚咕咚猛咽了几口。

    当时老二也还觉得没什么,因为他没喝过酒,年纪也还小对酒没有什么太大的认知。后来老二想起那画面才觉得震惊。

    酒哪里是那样喝的,那几声“咕咚”该是喝掉了多少,老二不敢妄下判断了,毕竟记忆这种东西有时候并不是很靠谱。

    这就是老大一开始的变化。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3-29 08:08:08

    后来据说老大开启了逃学模式,每天都和一群“小混混”泡在网吧里打游戏,还听说老大打架不要命,出手也狠。

    最终被学校开除了,成了镇上的“专职混混”,常驻网吧,开始了“闯荡江湖”之路。

    但老大终究还是没混明白,像大多数混混一样,沦为了很多人都看不起的那种人。后来,因为群架打伤人被抓进了局子,又屡教未改,做了两年牢,出来之后变成了无所事事的“二溜子”。(释义见百度)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3-29 08:08:20

    不知道老大最初走上这条路到底是误入迷途,还是一时的意气用事,还是到了该年龄阶段的叛逆期,还是与父母的有关什么?

    咱也不知道,只有老大自己清楚吧,咱也不敢问,也不敢说。曾经多么好的一个人啊,怎么就突然之间变成了那个样子,是谁偷走了他们兄弟的“老大哥”???

    事实真相亦真亦假,就当故事听吧,切莫在意,切莫当真。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3-30 23:24:55

    记忆也并不一定就是现实,有可能只是内心深处潜藏着的被放大的幻想。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藏着许多“天使”与“魔鬼”,很多人不愿意去面对,怕无法承受,所以大都习惯性逃避。

    而他就是要将心中的“天使”与“魔鬼”都一一挖出来,直面惨淡的人生。

    哪怕最后血肉模糊,也在所不惜!

    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继续存在!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3-31 23:17:26

    老大“倒了”,兄弟们将一切看在眼里。

    老二嘛,咱们放到最后讲,毕竟他是男猪脚,给他一点特权吧。我们先来讲讲老三,老四吧。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3-31 23:17:44

    那时他们的农村里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定律:只要上网吧的孩子都踏马不是好学生。

    那时是零几年,电脑还没有普及,所以对于新形事物人们大都抱着异样的眼光看待它。

    再加上老大误入歧途的缘由也多半和网吧有关,所以网吧成了长辈口中的禁忌。

    这种现象不止出现在我们家族,好像他们附近的农村都是如此。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3-31 23:18:57

    网吧只有镇上才有,一般小学的地理位置大都离镇上比较远,所以上小学的时候是可以让家长放心的,因为距离远,一般都很难“作案”。

    但上了初中就不一样了,初中都在镇上,只要一出学校大门几百米就是网吧,街道的两边都有,紧挨着好几家,有的还踏马对门,不愁人多的时候没有位置,当然周末除外。

    说白了就是为了赚学生的钱。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3-31 23:19:09

    而且那时候上网吧都不用身份证,根本不管你是未不未成年,只要给钱就是小爷。等到后来不满18岁不能上网吧的时候,网吧的老板还想出了妙招,网吧老板不知道从哪里收来一大堆身份证,只要你想上网,只要网吧里还有位置,只要你有钱,必能让你舒舒服服的坐上。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3-31 23:19:23

    那时候上网吧也不贵,一小时一块钱,后来涨价了,涨到了一块五。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3-31 23:19:39

    老大刚上初中的时候就是这样误入歧途的,没事打打架,逃逃课,泡在网吧里打打游戏。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3-31 23:19:49

    天才老三,最后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这样的命运。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3-31 23:19:59

    估计老三也或多或少受到了老大的影响,就像那时老大向老二,老三,老四炫耀抽烟一样。老二出于好奇尝了一口就没再尝试了,老三,老四抽了一口,还吵着嚷着抽第二口。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3-31 23:20:15

    等到老三上初中的时候,他的妈妈为了老三的学业,在镇上租了一个房子照顾老三的衣食住行。

    但现实的发展,却并没有因为妈妈的悉心照顾而越来越好,学习成绩直线下滑。老三在小学是学校里的佼佼者,但上了初中就开始迷上了游戏厅,网吧。

    老三瞒着父母偷偷去网吧打游戏,有时甚至等父母睡了半夜起来跑去网吧打游戏。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3-31 23:20:29

    原本能考上县城最好的高中,最终却考了镇上的“三流高中”,原本能考上好的本科大学,最终却因为上了“三流高中”上了专科。

    一代天才就这样陨落了,由于成长的过程中只有老三自己才明白的缘由。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3-31 23:20:40

    至于老四呢,原本成绩就不好,后来上初中也爱上了泡网吧打游戏,打架,差点就走上了老大的老路。初二也早早退了学,后来出来打工,再后来去当了兵。

    老二默默地见证着这一切,走向了与他们不同的路。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4-02 20:15:29

    老二时常觉得遗憾,为什么他们都走向这样的道路?就他一直羡慕着的天才老三,也不可避免地“误入歧途”。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4-02 20:15:50

    其实,误入歧途的不止老二的兄弟,还有老二身边几乎所有的玩伴,基本上都没能上完初中就辍学了。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4-02 20:16:10

    这背后的深层原因,来自于那时农村落后的封闭思想,以及与封闭思想所对抗的青春反叛,还有留守儿童的孤独回响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4-02 20:16:32

    成绩是父母一辈所共同渴望的殷切期盼。有了好成绩,就能代表一个孩子的所有。但这种亲切期盼也扼杀了孩子除了成绩以外的其他所有。

    这是那时农村里最大的悲哀,也是那里几乎所有人都没有发现的最大的悲剧,时而如今那里依旧如此。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4-02 20:28:54

    老二是他们中的例外,只是因为那时他尚未明白那个悲剧,只是因为那时的他太过乖巧。

    他所做的一切,并非源自本身,而是来自父母和家族的期待。他不是为自己而活,他是为了父母而活着。

    他甚至从来都不喜欢学习,但他却依然努力学习。他不是个聪明人,他的学习甚至毫无章法,他的不上不下的成绩都是用他那事倍功半的刻苦换来的。

    后来,他成了家族里唯一一个考上大学的孩子,成了父母和家族里的模范。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4-02 20:30:03

    还记得他在前面说的自我介绍吗?

    “我叫周家范,周瑜的周,家庭的家,模范的范。”

    “周家的模范”,这个别人所赋予的名字的意义,就是这么个故事。

    但其实关于“周家范”这个名字的真正意义并非如此。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4-02 21:34:34

    周家范其实一开始不叫“周家范”,他的名字是一个闹剧,就像他的人生一样。

    父母最初给他起的名字叫“周佳凡”,父母赋予他的希冀是“生而平凡,却又超越平凡”。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4-02 21:34:48

    后来由于父母没有什么文化水平,让村里有文化的人上户口时阴差阳错地弄成了“周家范”。

    父母一开始也一直不知道,后来无意间翻起户口本的时候才发现弄错了名字。

    当然,更别提他了,直到上学之前他一直叫“周佳凡”。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4-02 21:35:02

    父母也给他起的乳名叫“小凡”,直到现在“小凡”这个乳名也一直用着,但除了他自己和家人几乎没有人再记得这个名字。“小凡”这个乳名,被赋予了只属于家人的特殊意义。除了家人,谁也不能叫。

    它代表了他的童年,代表了父母对他的爱和期望,它就像他深藏心中的一个秘密,只有懂的人才会真正懂得。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4-02 21:35:16

    他从小就特别喜欢“周佳凡”这个名字,听起来也好听,不拗口特别顺的那种。以至于后来在准备上小学后得知他的名字被弄错了,不叫“周佳凡”,而叫“周家范”,他是那么地无法接受。

    “周家范”,多么生硬别扭的发音,原本好听顺滑的名字语调好像突然变得僵硬起来,一切都让他觉得这个名字多么地刻意笨拙。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4-02 21:35:27

    虽然得知“名字乌龙闹剧”这个事实之后,嘴上没说什么,但内心里确实极其不喜欢。

    后来,他就开始漫长的改名字之路。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4-02 21:35:40

    从最初的“周佳凡”,变成“周凡”,在从“周凡”变成了“周家凡”,又从“周家凡”变成了“周范”。

    基本是一个年级换一个名字,到最后小学六年级面临毕业的时候听说要入学校档案,必须要用户口本上的真实名字时,他才该成了周家范。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4-02 21:35:58

    这个漫长的改名字的过程他用了时间,在他心中是这么认为的:

    他用了七年时间来接受“周家范”这个名字,从“周佳凡”一步步变成了“周家范”,慢慢接受,然后慢慢释怀。

    甚至那时他还曾想过,长大后把名字再改回“周佳凡”,他太喜欢那个名字了。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4-02 21:36:09

    一个从出生到6岁一直被身边人呼唤着的名字,一个陪伴了他半个童年的名字,如果你觉得他大惊小怪,那说明你可能还不明白,因为你没经历过。

    等到后来慢慢长大,他才开始喜欢上“周家范”这个名字,因为他又找到或者说他赋予了这个名字新的意义。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4-02 22:05:52

    且听我细细道来。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4-02 22:06:06

    小时候他的家庭是不幸的。虽然那时他还小,但他却一直都恍恍惚惚的记得一些事。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4-02 22:06:34

    他记得小时候父母经常动不动就吵架。他记得小时候好像被妈妈问过,如果父母离婚不在一起过了他会不会同意,他哭着闹着不同意。

    他记得一个黎明的清晨,父母跟他说生病了要去医院打针,后来听村子里一个喜欢跟他开玩笑逗他玩的长辈说,父母骗他去医院打针,其实是去离婚。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4-02 22:06:46

    他吓得赶紧拔起小腿就跑,一个人沿着公路走了好远好远去追父母,他从来没有一个人走过那么远,那时他还很小,连小学都没上,具体几岁他忘了。

    这是潜藏在他内心里最深处的画面,也是最令他难忘的画面,但是否具体发生过他也不敢确定,因为记忆这东西,往往不是那么的靠谱,尤其是关于童年的记忆。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4-02 22:07:06

    结婚全靠说媒相亲的年代,父母老一辈之间的感情大都是结婚后才开始培养的,但似乎他的父母一开始并不是很顺利。

    而小时候的他总是小心翼翼地维系着这个家的连接,无论父母怎么说,他都哭着闹着死活不同意。他的妈妈最爱的是他,她将情感寄托都放在了孩子身上,所以对于孩子的请求,妈妈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拒绝的。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4-10 08:55:26

    后来,妈妈在他开始上学的时候外出打工,父母两个人便相隔异地,问题也就慢慢消解。

    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父母慢慢地理解了彼此,慢慢地相依为命,而他也慢慢长大了。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4-10 08:55:49

    “周家范”这个名字所赋予的真正意义,是一个家。

    他爸爸姓周,妈妈姓范,中间有一个家,而他就是连接这个家的纽带。

    所以“周家范”,代表着爸爸,他,妈妈,三者缺一不可。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4-10 08:56:02

    关于他名字的故事全部讲完了,无论是加饭也好,周佳凡也好,周家范也好,那都是他生命里的一部分。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4-10 08:56:20

    一段故事的结局,便是下一段故事的开始,这世界没有永恒的终点!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4-10 08:56:57

    我始终觉得,有些东西就像一颗根深蒂固的刺,深埋在这个世界的地心,一旦有人尝试去撼动,便注定要被摧毁。

    但正因为如此,那颗根深蒂固的刺正一点点被松动!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4-10 08:57:15

    推动世界进步的人,往往是少数的人,而这样的人往往都会被千夫所指,但并不妨碍他们的崇高,这个世界还是由资本和平庸愚昧者主导,但并不妨碍我们想要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的信念。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4-22 05:53:29

    他的童年生长在一个一望无际的平原,那里看不到山川,看不到大海。

    但那里有小河,有春天里大片的油菜花田,夏天里金黄色的麦田,还有秋天里水嫩嫩的玉米棒子,冬天嘛有盖在万物身上的“棉被”,当然他说的是白雪啦。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4-22 05:53:52

    那时河里的水还很清澈,鱼儿可以水里自由自在地遨游,虾蟹可以打很长很长的洞。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4-22 05:54:13

    还有各种好看的鸟儿,有斑鸠,燕子,喜鹊,布谷鸟,啄木鸟,布谷鸟,大雁,还有乌鸦,那时他们不叫它乌鸦,叫它“黑八哥”,以至于小时候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怀疑“黑八哥”到底是不是乌鸦。因为乌鸦会带来厄运,所以如果真是乌鸦,那见到乌鸦准没好事发生,那他知道了之后就躲它远远的。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4-22 05:54:33

    当然最多的还属经常偷吃小麦的麻雀,那时候,麻雀多到成灾了,村里人最烦麻雀了,因为它偷吃庄稼粮食。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4-22 05:54:49

    上小学的时候学过一篇文章叫《少年闰土》,闰土用一个脸盆和棍子制作一个陷阱,拿一小撮小麦作为诱饵捕捉麻雀,他学了那篇文章后,也学闰土制作了一个那样的陷阱,然后等啊等,等着麻雀来上钩,好像并没有那么容易,因为漫长的等待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实在有些受不了。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4-22 05:55:31

    他记得他曾经用这个方法捉到过麻雀,他又不记得捉到过。哎呀,记忆这种东西真的不靠谱。我们还是继续说回鸟儿吧。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4-22 05:55:49

    上面说最多的要数麻雀,那相对较少得估计属猫头鹰了,这种天然带眼镜,半夜眼镜会发光的鸟,那锐利的眼光令人望而生畏,它吃虫子,也敢吃蛇。对于农村人来说,猫头鹰就像警察一样,替人们守护村庄。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4-22 05:56:08

    春天来了,燕子飞来了,柳树发芽了,万物复苏了。夏天来了,麻雀多了,小麦黄灿灿了万物蓬勃生长。秋天来了,喜鹊搭桥了,树叶变黄了,万物凋零了。冬天来了,鸟儿沉睡了,白雪皑皑了,万物沉寂了。

  • 加饭在路上

    加饭在路上 楼主 2020-04-22 05:56:26

    春的复苏,夏的硕果,秋的凋零,冬的宁静。一年四季轮回,周而复始。

    他是大自然的宠儿,他热爱着那时的一切。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2312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最新讨论  ( 更多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