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被清工轻视的俗工

炎童

炎童
2011-01-09 09:41:11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炎童

    炎童 楼主 2011-01-10 07:48:52

    算得上是『台湾的王正来』吧,著作等身,因为曲学学识超过周遭的人太多,像王正来在内地一样,遭人妬陷,因而在台湾也被曲界排挤,内地上如周秦之辈也在放话中伤.

  • 炎童

    炎童 楼主 2011-01-10 08:36:06

    是不是指他没有和台湾昆曲界的头面人物交际巴结呢,其实作学问的人最好的交流就是他的著作,而不是八面玲珑和人打交道,行酒令吧.可见台湾没有什么人去真正关注他的著作,才不会知道的著作的成果,而只会听信周秦等人妬陷的闲言闲语,(如以前fly所说),而是没有看到他来向大人物们杯酒交欢吧…….

  • 炎童

    炎童 楼主 2011-01-11 06:57:11

    他的曲谱,校改在曲谱后都有附注(常常校订一出曲谱,附注都是洋洋千言以上),像讲叶堂大骂俗工事件,起于叶堂订题曲一折,故刘有恒论于曲谱内的题曲一折的后注里:(引在下面) 按现今唱题曲一折者,率皆以叶堂的纳书楹曲谱为祖,不论遏云阁或集成或以遏云阁为母本的粟庐曲谱,都是如此,也因此,把叶堂的错谱都依遵了.叶堂的前面四只【桂枝香】,基本上,遵循了南词定律及九宫大成的基腔都少有出格,但对于后面的【长拍】【短拍】【尾声】则大改特改,而且对于魏良辅定腔谱理茫然不晓的叶堂反而在谱里的眉批里,嘲笑当时的对魏良辅正宗昆腔认识清楚的『俗工』批评他改的系『杜撰一格』为『岂不可笑』.因为,他认为依原本唱法,『宫调太高』,于是把散曲画楼频倚填的谱拿来换用当作这三只曲牌的唱腔.按叶堂之论,完全是透显出他对于昆曲曲牌的谱理的完全不懂而下之论.实际上产生这种后面三只曲牌唱腔太高的原因,乃是作者吴炳用了这几只不太适于连用的曲牌撰剧所造成的,不是魏良辅的曲牌的订腔唱腔高与不高的问题,叶氏为了把后面这三只曲牌让它们的唱腔低一些,把其他曲子的唱腔拿来换用,足证其系完全不识魏良辅的定腔谱理的外行人.后来的遏云阁及集成乃至于粟庐各谱出版之时,又未见到惟二两本的声腔格律谱,而不能有机会研究,去了解各曲牌昆腔订腔的方法,以致于都袭叶堂的错谱而不自觉.今依该二本声腔格律谱,把叶堂后三只错谬的曲牌配腔予以校正,以复归正确的唱法.后三只曲牌唱腔太高,则订为尺或小工调,不用叶堂的六字调或后世的凡字调.另有关前面的的四只【桂枝香】,有须修正处包括:第二只【桂枝香】的『得』(虽为阴入声衬字,但以配Sol为佳,今谱唱如阴入声字);第三只【桂枝香】的『咱』(今谱把阳平声配成阴平声腔了)、『觅』(虽为阳入声衬字,但以配Sol为佳,今谱唱如去声字)、最后一个『得』字(虽为阴入声衬字,但以配Sol为佳,今谱唱如阴入声字)、『热』(阳入声字,但被配唱成上声字腔了);第四只的【桂枝香】的第一个『得』字(虽为阴入声衬字,但以配Sol为佳,今谱唱如阴入声字)、『历』(阳入声字,但被配唱成阴入声字腔了)、最后一个『不』字(阴入声字,但被配唱成阳入声字腔了)、『乌』(阴平声字配成去声字唱腔了)、『推守』(被移动不该动的基腔,被移转入其他曲牌去了)、『甥』、『报』(去声字,配成阴平声字腔了)须修正. 曲谱下载处,可下载来看原文:http://ishare.iask.sina.com.cn/f/9028096.html
  • 炎童

    炎童 楼主 2011-01-11 07:07:02

    -------如果不认同后人的“主腔说”,可以找很多实证来探讨,可是刘先生并没有以能令广大读者信服的方式来做这个工作-------- ============= 但他把王氏父子主腔论作伪的地方都纠了出来,发表了很多文章,只是没有在这里po出,如果有兴趣,可到他的慱客去一看, http://luuhuuhang.wordpress.com/
  • 炎童

    炎童 楼主 2011-01-11 07:38:31

    互联网上有一篇他的自述,里面有谈到他有上曲会哩,也提到他加入了台湾的曲会及表演团体的水磨曲集, 最喜唱的是八阳及闻铃,和他唱喜欢的一些很少人唱的折子,fly说他未上曲会,是耳闻的呢,还是目击的呢. 至于说他的主张没有写上来,请看一下中国戏剧网这个专业性的戏剧研究网站(http://www.xiju.net/article_list.asp?id=170)里很多他所发表的文章,如果真有关心这个话题,随便在google打上王季烈,主腔,集成曲谱,叶堂纳书楹曲谱之类,他的文章一大堆都在互联网上,只要有心,一定不会没有注意到. 刘有恒自述, (2000年前后) http://wenku.baidu.com/view/4a022e64783e0912a2162a2e.html 他惟一可惜的是:是非正邪意识太强了,对于他所发现到的假伪事件是决不容忍,一定水落石出,要使出春秋笔法来,于是这一点就不够明哲保身,不够圆滑了.
  • 炎童

    炎童 楼主 2011-01-11 16:12:17

    从他在集粹曲谱里对于现有各种曲谱的每出戏的曲谱错误的地方,一一能够指的出来,要是在曲会上,满耳洋溢的的都不是他认为用了错谱在唱不正确的曲子,那可是相当痛苦的,相信他从此再也去不了曲会了,哈哈………….

  • 炎童

    炎童 楼主 2011-01-12 07:03:46

    刘有恒可没有在任何文章里自比王正来,不过只是我本人把他被周秦在台湾曲界有头有脸的人物前放话诬陷他而抱不平,其境遇有点像在内地曲界被很多人很不高兴,包括以往俞振飞先生等的王正来.不过,刘有恒倒是很推崇王正来的唱腔及口法及其『框架腔』理论,比喻为内地曲界少见的为学头脑清楚之伟人. 如下有一篇: 谈王正来先生的昆曲『框架腔』理论---一个走出主腔迷思迈向『基腔』的过程 自从1996年拙著《九宫大成南词腔谱稿》(仙吕宫及中吕宫)出版,在书中首先提出基腔的观念,解答昆曲是如何来谱曲的,把曲牌中每个曲谱里规定应配平声字的处的阴平声腔取名为『基腔』,并对每只书中所提到的曲牌,列出其文字格律谱与声腔格律的基腔谱,不但方便谱曲之用,而且更可据以探曲牌及集曲组成的奥秘之后,在8年过后的 2004年,现己过世的王正来先生在《艺术百家》2004年第3期期刊里,发表了一篇《关于昆曲音乐的曲腔关系问题》,在文中,王正来提出了『框架腔』的理论.这个理论其实就是『基腔』理论的另一种以接近音乐面的方式的展开其论.他以【懒画眉】曲牌为例,把其完整的所谓的『框架腔』列了出来(如下图): 这个图其实就是一只【懒画眉】曲牌,其平声字的腔的显示图.而王正来是拿【懒画眉】当其为赠板时,曲牌里每个平声字应配的腔(注:如果从基腔的角度来看,这是把基腔用在赠板时的基腔,含其装饰音真正会配出在的腔).王正来一如基腔论者,把一个曲牌里的平声字的腔视为构成这只曲牌的『框架』,这在理论上,等同是拙著的《九宫大成南词腔谱稿》里的基腔谱的赠板化之后的配出的实际配腔谱.只是王正来提到过,如果用主腔一辞会造成大家误会,所以改用框架腔的说法较佳,不过实质上,这么一改,是踏出了一大步,也走出了那些如王守泰一批的主腔论者的依造假的伪主腔的框框,那些主腔论者,不是拿出上面王正来的对曲牌的平声字的框架腔,而是要找每个曲牌和其同宫调曲牌都会有的腔,并依王季烈在集成曲谱里的定义,是要找阴阳四声都不变的那个字位上的腔定为主腔,但连王季烈自己都找不到,于是就在乱改刘富梁订谱的集成曲谱,用假造的,而王守泰就用他父亲假造的主腔来写出不堪入目又假伪又错误又误导的《昆曲格律》及《昆曲曲牌及套数范例集》之书. 不过,王正来对『框架腔』理论只是当成分析曲牌及谱曲之用,没有再进一层加以探索,他为学的重点,还是在于度曲方面,如何运用小腔把曲牌唱的更美听而己. 从谱曲角度来看,如果把每只曲牌的『框架腔』排出来,每位想要谱曲的,只要能懂得阴阳八声与昆曲行腔,再懂得如何去联络这些平声字的框架腔各其他相连的仄声字的腔,都可以依据谱曲,而王正来也是这个说法,所以他在文中指出,要谱曲,有四要素:『点板,框架腔,四声唱腔,联络腔』,其说的四点,末法『联络腔』,是要既明框架腔之后,这平声字和其他仄声字之间的配连缀腔的方法也要一并把握,以便谱出来的是一首正确的昆曲.不过,这方法,如果要真正了解,还是应从九宫大成的谱例里去实际面的体察分析了解,才是应行之道. 所以,用了王正来的框架腔谱,实质上是平声字照着框架腔谱去配就可以了,这个腔是不会变动的,我们从基腔上的角度来说的,即是『基腔不动』,王正来在框架腔谱里的那些平声字位上的腔是固定的,是不能自己随心改变的,不可以调高几度,也不可以降低几度,否则就和王正来的框架腔里对于平声字,写出了一定要配的腔不同了,所以任何的平声字位上的基腔是不可变动的,由此也可以印证了,像是叶堂在纳书楹曲谱兼四梦曲谱里乱改基腔,即乱改框架腔的平声字应配的腔,又是任意调高几度音,或是随兴降低几度音,从王正来在文中要大家依南词定律及九宫大成当谱曲范本,而他也以之定出框架腔谱,这叶堂任意一改了基腔,即乱改了框架腔,这只曲牌的构成它的框架就不对了,就不是这只曲牌的框架腔了.拿叶堂乱改基腔的谱比对王正来的框架腔谱,当然那些平声字腔位的腔被改掉了,即不再是原曲牌了,所以叶堂乱改基腔,即变成不是在唱原曲牌,拿来对照王正来的框架腔谱,也不合了.所以我们提到,叶堂乱改基腔,不是在唱原曲牌,而是转换曲牌成了集曲,或自创新曲牌了.从框架腔的理论来解释,也一样清楚明晰. 因此,王正来从主腔的角度出发,看到主腔说易引生误会,所以创『框架腔』的理论,依稀等同于对于曲牌用基腔去分析及谱曲的理论.其框架腔里列出的不动的平声字的腔,显示这些腔是曲牌重要的框架,是不容乱调高或降低的,不然就不会符合该曲牌的框架腔谱,即是基腔理论的基腔不动,不许动的说法.完全符合框架腔谱去谱曲,才是这只曲牌真正应配出的腔,这也即是八年前《九宫大成南北词腔谱稿》里的依阴平声字的基腔谱为此曲牌真正应有而不可乱改音程的腔格,据以订谱及分析之用的主张. 但王正来是以实用面为重,所以依框架腔谱去谱曲即可.而基腔谱则是等于是把框架腔谱再简化为一个基腔的本音,如王正来的框架腔谱如基腔为『上』(Do)音,实际在赠板时配『上尺上四合』(Do Re Do La Sol)[底下划线表低八度音],但如在基腔谱里只列出阴平声位的基腔(骨干音)一个音『上』,如果是非一板一眼或急板,即配的是此音,如果是一板三眼曲,可能再添音,如果是赠板,就如王正来谱例一样配繁腔(即加花的腔),否则王正来的框架腔谱,为赠板,一板三眼,一板一眼三种情形各要一张框架腔谱才符各种板眼之下的配谱实况,如真正做到这样,对谱者当然方便,而对分析曲牌却不方便了,因为在很多加小腔而加花了的实际腔,往往遮盖了那惟一原本基腔本音,不便分析. 如果一位谱曲者,真要参考的,倒不必是这些王正来的框架腔表示法的谱,而直接就用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一看一只曲牌的范例曲里,所有的平声字及入声字都一目了然(按:是起码要有这种功力才能谈谱曲及分析研究昆曲曲牌,不能一定会很辛苦的),这些腔位的腔都不可变动的〔除非要配腔的词此处未依格填词造成出格,则不能作准,要再找其他的平声及入声字位的不动的腔〕,这些字位上的字,完全与谱例里阴阳八声〔这是常用的随口话,实际上,上声不分阴阳,一律配相同,故真正只需辨七声〕相同的, 腔就可比照订下,对于不同的,再察别的范例谱有相同阴阳八声者,亦可再补上其腔,剩下的,则以有据的行腔法去配之. 王正来在研究曲牌上有其贡献,框架腔理论就是真正探索声腔格律奥秘的一个正确的方向,也朝近及踏入了采索一只曲牌真正要注意到的基腔(框架腔的朴素形式)的这把钥匙,可惜王正来先生不幸坠楼而逝,目前曲界仍笼罩在主腔作伪的腥风之下,实是可悲可叹.(刘有恒,2010,集粹曲谱,今译为简体字版) [由于王正来先生的框架腔图表乃图形,版上无法正常显示,读者请于http://iask.sina.com.cn/u/1495444020/ish 下载原文附图] 引用自中国戏剧网: http://www.xiju.net/view_con.asp?id=3714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16013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