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甄别小组里的旅游攻略、出行约伴等信息真伪,如遇非法行为可向站方举报。
背包客出去旅游一定要准备这些
摇曳
【※ 户外装备视个人的经济条件和具体的户外活动项目而选择】 有人说装备不是万能的,但对于背包客来说,有些装备会在你关键的时刻起到关键的作用。网上有很多关于装备的讨论,但太多太杂反而让人眼花缭乱。我收集整理了一些,并根据自己经验,提供一个简单的装备大全。但都是新驴入门的基本装备,不包括一些专业登山、攀岩等资料。 1. 背包: 背包客的第一装备,否则何来背包客(hiker)的说法。背包的大小视路程远近而定,一般在深圳周边25升左右即可。长线旅行的话,MM需45-55升,GG需55升以上,负重能力一定要强;另购买背包时一定要试好,要向店员请教背包的正确用法,否则上路时可能不能起到减轻负重,均匀负担的作用。有关背包的选购及使用资料很多,如果有需要,以后再整理一些资料上传。 2. 鞋子: 鞋子的重要性其实应该大于背包了,因为它最直接关系到你的人身安全。一定要是防滑鞋或登山鞋,普通运动鞋不考虑。登山鞋最好还是要高腰的,可以保护踝骨,人在长时间徒步时踝骨很容易受伤。 一双好的靴子会在野外给你的双脚提供多年可靠舒适的服务.如果你常去野外,花在选择如意靴子的时间,精力和费用是非常值得的投资。有关登山鞋的资料简直可以著一本书了。以后再做讨论。 3. 外衣裤: 一定要长衣长裤,无论季节。在山上乱草中行走时会很好的保护身体,最好是防水。推荐有条件的穿冲锋衣裤或快干衣裤。长途徒步登山千万不可穿牛仔裤,严重影响两腿的活动,而且一旦打湿就会成为你的很大的负担; 4. 内衣裤: 贴身衣服建议不要穿全棉的,在国外登山界,全棉内衣被称为“死人穿的衣服”,原因是在高寒地带运动后,全棉内衣的吸汗性会冻死你的,当然对于我们不去高寒地带的话,没这么恐怖; 5. 护膝和护踝: 对于任何长距离的徒步都应带上一对护膝和护踝。膝盖的损伤很难恢复,其损害可能是终生性的; 6. 帽子: 宽檐帽比较好,不仅仅是为了遮阳,有时在山间行走时,也是为了挡避齐人高的乱草,下雨时也很管用;在高寒地带,帽子还能够减少你头部的散热;人体的热量有相当大的比例都是从头部散发掉的,气温低的时候尤其如此。 7. 手套: 在乱草中和山石中行走时有很大的保护作用,但要注意一点的是,手套会带来的一个危险就是,会降低手的敏感度; 8. 墨镜: 遮阳需要。但肯定会带来视觉误差,所以在危险路段时慎用; 9. 贴身防潮袋: 这个好像没看到哪个功略里提到过,但个人认为是必需品。你可以选择将钱包、证件、手机等重要物品装入其中。这样即使在溯溪摔进水里也不用担心有损失了。 10. 毛巾: 擦汗用的。你会感觉很方便,在灰尘多的地方可打湿蒙在口鼻处,抵挡灰尘。 11. 洗漱用品: 长线行程时可将洗漱用品适当带上。 12. 拖鞋或凉鞋: 如果装备不特别多且重可带上,休息时可用。当一天行程下来时,换上拖鞋是一件很FB的事情啊; 13. 防晒霜、唇膏: 户外日光强、风大,可少量携带,以防烈日与口唇干燥;; 14. 帐篷: 防水指数要好,建议在1500左右或以上。不登高山的话,从实用角度来看,防风性能可不着重考虑。其实根据我的经验,一般露营地会选择在避风的地方,所以很多攻略上介绍要怎样怎样的性能,可能都用不上。 注意重量。3kg以上不予以考虑,现在都是玻璃纤维撑杆的,一般在2.5kg左右; 建议不要买单人的,因为双人帐篷重不了多少,且集体活动时可帮助同组人减轻负担,更何况,两个人的时候还可不时去大小梅沙浪漫一把,月色海滨啊……; 15. 睡袋、防潮垫: 有帐篷就当然就需要睡袋和防潮垫了。如果以后在深圳周边活动较多的话,适用温度不用太低;经常去较寒冷的地方的话,适用温度应在零度以下。如果长线有地方住的话,带上睡袋也会有干净卫生的作用。 16. 头灯或手电: 我们不能总是精确地计算自己的行程,当延误行程时,我们就一定需要;十一在三峡登神女峰时,我们有几十人(还有国内其它驴友)下山时已经天黑,头灯起了救命的作用。 如果有露营活动,头灯或手电也会用上的。露营灯可以暂不考虑。 17. 雨衣: 不管长短线,我们途中碰上下雨的可能性较大,所以有一件雨衣会让我们免去淋雨之苦。当然一次性白色塑料雨披也行(FB时可做桌布铺在地上)。 18. 火种: 最好是防风的; 19. 刀具: 锋利的多功能军刀应该是你的首选,它的锯子和刀有可能是你在户外使用频率最高;而且刀有时可能会与药品配合使用,比如遇到了被蛇咬的情况,所以一定锋利。 如有可能,再配置一把大点的匕首会让人比较安心些。我曾在一潜水用品店看到一把潜水匕首,心动不已,只可惜近2K的价格让我…… 20. 指南针: 在野外活动必备,具体作用就不必说了吧?但前提是你必须知道怎么使用它。 21. 口哨: 集体出游时,是与同伴联系的有效工具,独行时,紧急情况下有救命的作用。但一定要懂得正确使用,懂得一些必要沟通的方式,如求救、询问情况等,比如说两声长音表示紧急情况。至少全队要有统一的哨音规定。否则乱吹一气不如不吹。 口哨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可以发泄你的自豪感与成就感,因为你的嗓子很容易就喊哑的。我用这个用途好像还多些,呵呵。 22. 药品: 单独出游适量携带,集体出游时可公共购买,以免增加背包负重。主要有以下常备药品: 藿香正气水、活络油/红花油、清凉油/风油精、云南白药(粉剂、喷剂)、息斯敏、酒精、红霉素软膏、绷带+纱布、创可贴、蛇药、感冒药; (高原地区旅行前吃点红景天) 23. 绳索: 对于绳索,我感觉团队出行时的必要性大过独行。但你一定要熟悉各种结绳法。带上30米登山绳应该足够应该大多事情。我好像一次也没用过它。 24. 炉头、气罐、灶具等. 它们的好处是能让你有口热的吃,尤其在长线和天气寒冷的环境下时。这样对补充能量会有好处。 但我不建议配置此类用具。原因是负重过多会让你徒步的乐趣大大减少。当然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了。 25. 摄影器材: 长距离行走不建议带三角架,胶卷最好备足; 26. 通讯器材: 以备联系; 27. 干粮和饮水: 少量携带,延误行程时可用上; 28. 证件: 身份证,其它证件 ································ 背包客的背包虽小,可容得下世界。背包客的背包,就是离家上路后一个人的家,途中的寒暖、饥渴、头疼脑热,甚至住宿打尖,都指望着自己和不辞劳苦的背包。背包是天涯游子的最亲密伙伴,要不怎么连名都叫做了背包客呢。 不过,一个背包客除了背包,上上下下还有些花样。从外及里地来透视背包客,少不了:头上的帽子,脖子上的证件袋,背上的背包,身上的衣物,脚下的鞋子。 出门,帽子不能不带上一顶。一顶有檐帽子是猛烈太阳的天敌,满头大汗时摘下来,还可以当扇子扇。扁扁的证件袋有根坚韧绳子,斜披在脖子上,身份证件及车票钱财分门别类,永不离身。外面有风衣罩着,贴身保护着细软,令宵小难以混水摸鱼。 背包客少不了一身风衣,防风防水是风衣的第一要务。如果尚余数两银子,还可以选用防风防水并另具透气功能的高性能纤维风衣。颜色以鲜艳为主,红蓝黄紫悉听尊便,在野外旅行重要的是醒目而不是潜伏,万一自己找不到路,不要让人也找不到你。 一双好鞋子的重要地位有甚于一只好背包,如果你预算紧张,那就把有限的银子献给鞋子吧。背包客的鞋子不该是名牌专卖店里的那些时款运动鞋,哪怕又轻又有什么气垫,那些是为精心铺就的跑道、球场准备的。好的野外鞋让你从容地踏过碎石,小溪,在未经修理的小路上放松你的脚掌,保护你的脚踝,避免令人沮丧的水泡、扭伤。为了走得更远,好鞋子的标准首先是合脚,然后是半新不旧,全防水,最好是高帮设计,鞋底的花纹要深。 背包里可就宝贝多多了。以自助旅行者的实用主义策略来说,大致有四类:衣物、常用物品、医药包、攻略。衡量的标准首先是性能,然后才是性价比,通过降低性能来节约金钱,是不得已。性能主要表现在如下三点:功能、重量、体积。 衣物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保暖和舒适。自不待言,风衣是必备的外衣首选,防风防雨还可以保暖。有弹力的裤子能够更可能地舒适,最好是由快干型的纤维织就。带备足够的换洗内衣裤,往往在途中没有洗衣的条件,洗了也往往晒不干。如果冬天出门或目的地气温较低,还得准备御寒衣物。抓绒套头衣在配合风衣使用时保温性能很好,重量也轻,缺点是体积较大,携带不便;羽绒衣是最佳的防寒衣物,既轻又暖,压缩后体积也小,方便携带。 棉质内衣不是好选择,汗湿后贴在身上,既冷又难受。毛衣也不好,重量大,保暖性还不如抓绒衣。 袜子也很重要,一双有弹性的厚袜子不仅可以填满脚与鞋之间的空隙,还兼具保暖功能。袜筒应该高于鞋帮,防止磨伤足踝,袜底应该是加厚耐磨设计。穿着丝袜出门,等于迫害自己珍贵的脚。 另外可选的衣物还有:围巾、雨裤、衬裤,依据目的地的气候条件而定。 常用物品包括:指南针、手电(头灯)及电池、火柴、多功能小刀、照相机及胶卷、水壶、一根绳子、个人洗刷用品。 指南针应该随身备有一个,谁都可能迷路,不必很复杂,能把北认出来就行。手电是在黑暗中的恩物,尤其在风雨之夜;头灯能套在额头上,解放伟大的双手,比手电要好用。电池应该有备用的一份,以高能量的碱性为好。 照相机系统要么是很轻便,要么是很庞大。庞大得要独占一个叫摄影包的挎包,可以另写一本书;轻便的系统最好是一台定焦傻瓜机,可以保证照片的起码素质。胶卷要带够,大约打算拍十卷,就带十二卷,千万不要在旅途中购买,以免被假货浪费表情。相机用的特殊电池,也应备多一份。记着比起时间、路费、心情,胶卷很便宜。 水壶可以带军用品(铝质),也可以带户外专用的进口品(往往是塑料)。原则是轻便,容量大,保温水壶考虑到容量小,如非前往极寒地区,尽可不要。 绳子的用途很多:临时捆绑物品,将背包吊下陡坡,甚至在旅馆内拉一根晾衣绳。火柴打算是在万不得已时引火取暖,平时可要小心。小刀用途也广,最简单的削水果,最复杂的自卫,都用得上。 洗刷用品不外乎是毛巾、牙刷牙膏、肥皂、洗发香波、剃须刀片,多带一些就连上洗面奶和洗衣粉吧。尽量带小包分装的,避免带出去一袋带回来大半袋的徒劳。 旅行的背包应该具有防水耐磨的表面材料,结实宽大的背带,合适的容积。一般来说,45-55升是比较合适的通用背包,超过65升的背包就要有相当的体魄了。另外,给背包配一个背囊罩,不仅可以保持背包的干净整洁,还可以让不法之徒弄不清底细,无从下手。 医药急救包,不用说是用来治病救命的。一些常用的对症药如腹泻用的黄连素,发烧用的头孢类抗菌素,高原反应时扩张气管的氨茶碱,对付小伤口的创可贴,防止过敏的息斯敏。另外,备上一些万金油、云南白药也是必要的。一些大瓶子的药,可以用包装胶卷的塑料筒来分装,记得贴上用法用量。 另外,象防晒油也可以归入医药包,高SPF的防晒油是往海边或高原的必备品,浑身黑油油就算了,晒出一身水疱可就惨。 所谓攻略,就是沿途的资料与地图。尽可能详细的攻略,是解决路上不可预料的各种困难的良方。不仅要有目的地的资料,还要有沿途甚至附近地区的资料,最重要的攻略包括交通、食宿、景区分布、民俗节日、文化禁忌。 地图不仅对自己找路确定方位有用,如果需要租车,你的司机也常常指望它开车:由于要去的地方是如此地偏远,他也只好按图索骥。备有详细具体的交通图及景区分布图是基本要求,如果能有一份山脉河流标示清楚的地形图,旅行更添万水千山的豪迈。 随身携带的攻略常常是纸质的,纸的东西相当重,旅途中也容易损坏。因此应将它们尽可能密集以方便携带:双面打印或复印,可辩认的最小号字体,缩小复印等等。 还有重要的一点是记得带上一支笔一本小本本。沿途随手记下旅行日记,抄下交通的车次,相关人等的的便捷联络方法,花费的明细帐单,不仅可以给旅行留下永久的记录,还可以方便后来者——这是最新的攻略啊。 如果是到特别艰苦地区的重装旅行,还要带上野营装备。野营装备按使用的频度依次排列如下:睡袋、帐蓬及防潮垫、炉具。羽绒睡袋有好的携带性能和保暖性能,缺点是昂贵;多孔棉的睡袋体积大,不方便携带,但是价格便宜;按照身体形状设计制造的木乃伊式睡袋是既轻又暖,是上佳选择。 帐蓬最好能选择防雨型的双层帐,注意接缝处应用压胶保护,防止大雨渗漏。睡袋还好,可以轻易放进背包,帐蓬防潮垫得挂在背包外,从方便起见,能不带当然不带喽。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在找一部国外的老电影 (c13936894707)
- 寻找电影《魔戒》中的旅游美景---新西兰的南岛 (摇曳)
- 一段埋葬在夏天的千岛湖之旅 (小喷泉)
-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夏日炎炎😂)
- 🙋🏻有去稻城的嘛 (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