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龄+转专业到全奖教育学PhD[读博回忆录]--英国博士申请经验及跨学科后恶补体验
Geng(GengPhD)
大家好 楼主刚刚获得英国教育学博士学位海龟一枚 正在和科研工作死磕。这篇帖子就分享一下我从大龄+转专业到全奖攻读英国PhD的申请经验吧,希望能帮助到有需求的小可爱们。
我的背景是
PhD: Education (educational sociology) University of Glasgow 格拉斯哥大学社科院全额奖学金。
MSc: English Literatur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BA: 双非语言类一本 英语专业 gpa 88
(MSc之后有一段三年多工作经历,在一所三本大学当英语系老师)
楼主获得的是格拉斯哥大学社会科学院全额奖学金,一共可拿3年的,包括tuition waiver 和stipend,这个奖学金在格拉社科院是有名competitive 十分不好拿到。这个奖学金一年有20个名额,但10个名额会给商学院,其他的法学、社会学、教育学、政治学、等等的学科瓜分剩下的名额,每年会有几百人申请,教育学院每年就给1-2个人。我是很多年以来第二个获得此殊荣的中国人(第一个得到这个奖学金的中国学长已经处于学术事业的巅峰。跟他比我还是较为惭愧的:L )
----------------------英国教育学PhD申请篇------------------------------------------------------------------------
其实我的博士申请没有花很长时间,从套磁导师到拿到offer前后也就一个月的时间。
话说是那是2016年的4月,我是做好了准备去美国读书的呢(因为当时的男盆友在美国)。可是因为之前爱丁堡的留学经历使我对苏格兰充满向往,所以我又开始看了很多英国的学校。看了很多申请经验贴,很多楼主都说proposal是最重要的(是的是很重要),但是我觉得据我的经验而言,应该从导师套磁开始写起。我会把proposal放在奖学金申请里面讲。
1)套磁导师,研究契合点,调整proposal,skype面试
我的博士导师对我有知遇之恩,说她是我事业上的麻麻也不为过。也是她帮我进行申请奖学金材料的修改、带我开各种学术会议、带我才加欧盟的项目、教我发paper而且我还是一作、她甚至还在安排我博士毕业的找工作问题。我觉得读博的重中之重就是套磁导师,选择一个好导师与你合作真的是终身受益。当时我看了格拉斯哥大学、爱丁堡大学、斯特灵大学、UCL、圣安德鲁斯这几所大学的所有教育学的导师的profile. 其实关键是找到他们与自己想做的东西的契合点。
其实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我对于所谓的“自己想做的东西”只有很模糊的概念。我一直在一个三本(应用型本科)教英语,我发现我教的学生无心学习,对玩也不是很感兴趣,整天浑噩度日有些浪费青春。甚至有一个男生(他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吉他手和歌手)找到我说是在学不下去了 想要退学,但是怕现在进入社会不太有利。那个时刻我就开始思考为什么他们不学习,为什么他们偏偏来到这个学校,他们有什么打算之类的问题。我跟当时的同事也有过交流,他们只理所应当的跟我说你别想那么多那些孩子只是很笨很懒。我当时查了一些文献,是关于心理方面的 sense of purpose 然后把我的工作经验和思考的问题整理在邮件中(十分减短)发给了我觉得可以带我的导师。有些导师会说些托词,有些导师说方向不符。可是其中有一个导师的邮件回复点醒了我,我要研究的并不是心理问题,而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一个体制的问题。她给我发了几本参考文献让我去读,我连续读了几天之后,感觉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所有问题都清楚了很多。这个导师跟我说了几个需要注意的要点,让我重新写proposal 如果满意的话就可以先达到初步意向。我很快的整理了思路,把重点改成了教育社会学,写出了新的proposal给她看。当她回我说很满意时,我都快开心死了。所以我也认定了她是我的导师,因为这导师已经把这申请的过程就当成对我的免费的教学过程。(我觉得这里其实大家不要太纠结自己 “一定” 要做什么,也许是当时我们的格局有限没有意识到其实我们的思路是有问题的,一定要多听导师的意见,并且灵活变通,让导师觉得你是一个学习能力很强的可塑之才。你最初的想法不能太固执,除非你自己认为自己已经是业界大牛,要主动向导师的方向上去靠)。我之前没想到做学生的技能养成,但是我导师是做这个的,我觉得加进去也会很好。
邮件沟通不就之后导师说要Skype面试...
面试的时候我导师主要关注的是我的英文沟通的能力以及跟我确定proposal里的内容,她跟我说自己其实有不少PhD,带新的学生意味着增加她的工作量,如果英文沟通能力欠佳的话,她说她可能就不会要了,因为这样太耗费精力时间。(也能理解吧,但是这也许只是她个人的要求,之后我看很多导师都收了英文不太好的学生。)面试的时候还问了研究生的研究课题、研究生时候的成绩。我当时心里有些打鼓,因为我研究生读的是英国文学,并不是教育学,很害怕她会介意。面试时她刻意说明了人文和社科学科的区别,让我心里有数。她说跨专业并不是劣势,反而我的英文阅读和写作功底成为了她眼中的加分项.(在这里我想说其实每个人的内心还是对自己有着不断地质疑的,我可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怕被未来的导师质疑。只要认真做事情,把自己展示给导师,其实都没有问题。针对教育学PhD,我真的认为没有背景要求,比较容易入门道的一个学科,也许是因为教育可以与很多学科交叉。我的博士同学的背景也是来自不同的学术背景。)
和导师确定了之后就去提交申请,交了所有的申请材料,招生办和教育学院批准之后offer就下来啦!
2)打基础自学,跨学科之后的恶补
从人文到社科的跨越以及从文学到教育的跨越使我开始了自己的恶补之旅。从2016年5月确定了offer之后,我就开始了不断的学习。之前我虽然身为人民教师,但是对于教育学还知之甚少,特别是教育社会学。于是我就疯狂的苦读了一些在这个领域介绍性的书籍以及在领域内很重要的理论(如果有需要的小可爱们可以私信我 给你们发书单和笔记)。这些真的很管用,而且这些知识教育硕士出身的人也不一定掌握的这么全面。
第二个大块需要恶补的就是研究方法。之前我读的文学硕士不涉及到社科类的研究方法,而且社科类的研究方法真的超级重要。我用了coursera里面的阿姆斯特丹大学的线上课程,他们的课讲得真的是太绝了,简直是秒懂,而且非常诙谐幽默不枯燥。之后我还把这个课推荐给了很多在格拉上硕士的小盆友们。coursera如果不想得到那个证书的话完全都是免费的,而且可以重复听,可以下载讲义。(如果搜不到的朋友可以找我要课件)我之后又上了他们家的社会学入门的课程,真的是很棒,受益匪浅。
讲了这么多希望能对大家有些帮助,下次我再更新奖学金申请篇(因为那是个漫长煎熬的过程)。如果有问题的小伙伴可以在下面留言或者直接微信我 jenniferwang0313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急求:这叫不叫“教学模式”? (nomo)
- 求教,想考南师大的教育博士 学校课程与教学 (小y女士)
- 一篇搞懂论文投稿哪里 ! (国际期刊顾问🤩)
- 求助农村方向博士 (冰啤)
- 从“零点巡航”到“全天巡航”,为什么防沉迷机制还是抓不住... (豆子u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