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此我们才从孩子长大成人,面对悲哀的真相时,也不再感觉孤独
来自:熙者梓嘉
就此我们才从孩子长大成人,面对悲哀的真相时,也不再感觉孤独。 文/帕哈迪丝 还记得马克吐温《顽童历险记》的结尾吗?哈克在历经了整本的冒险,看来行将得到日常的幸福之际,他选择再次远走,往不受文明束缚的印地安人领地前去。 在孩子与大人与之间过渡的这段壮游,从一个纯真的信念开始,成长的过程,也就是认识现实世界的狡诈残酷,与不完美的历程。 这本小说里有着类似这样的一段旅程:Johnny,13岁的男孩,在他12岁之前,他似乎拥有全世界所能供给,最日常的幸福:温暖的家庭,爱他的双亲,以及一个与他亲近的双胞胎妹妹。 直到一年之前,他的双胞胎妹妹Alyssa失踪了。在失踪了一年又一天之后,这宗逐渐被疑忘的悬案,产生的影响却是那么不能如Alyssa的下落那般被带走。Johnny的父亲在压力之下选择了逃避,他抛弃了这个家,他的母亲沉沦于不堪的恶习,寻求另一种逃避。在生活中足以支持Johnny的唯一一件事,或许就只剩他一个无法解释的感受。在所有人绝口不提,但心理早已绝望的此刻,他一心感觉Alyssa还活着。还有支持着他,但无法认同他天真希望的好朋友Jack,以及另一个影子:案发时负责侦办此案的警探,Clyde Hunt。他想作为这家人的守护天使,但却不受欢迎,毕竟他当时在职责上没有办法为这家人寻回女儿,而从此一切的变革,也许也都早已无法逆转,早已来不及。 Johnny甚至不知道这是否为前青春期的孤独,但他确实发觉自己的孤独。他决定开始找寻自己的双胞胎妹妹。探索这座他的家乡小城,这座他曾由童年至今,以孩童的眼睛早已熟悉不过的小城,没有线索、缺乏计划、循着街道、逐个街区地找。 他才发现他看到了许多未曾发现的事物,甚至他习惯的角落如今看来是如此不同,那些天真的眼睛里习以为常不求甚解的人事物,其实多少都是些现实世界卑鄙甚至污秽的事物。 还好他背后有双眼睛看顾这他,来自守护天使般的警探Clyde,他看着这个男孩这趟长大的冒险,毕竟这是他当前唯一的救赎。但他所能作得也只有看顾,那些发现与冲击,也只能由男孩自己来经历。 直到有一天,线索从天而降、直到另一个女孩的失踪、直到危险的杀机靠近Johnny。 这如同顽童历险记的哈克,误闯冷硬小说的世界。虽然这场冒险的地域,不在漫游于印地安纳州境内,只在北卡州的一个小镇,还是家乡;虽然时间跨度不在几个月的浪游,整部小说那么多曲折转换,其实只在几天内发生。但作者John Hart,在第二本小说就获得爱伦坡奖的新锐小说家。在这他个人第三部小说中,完美撷取了一个孩子要转换成大人的精华时刻,那些对于保守童真与想象的戏剧转折。不只是多愁善感的内心独白,而是排跶而来的线索与真相,那些无法轻易承担的真相。 这故事阅读起来节奏何其明快,但有种温暖但有些伤感的隐流在叙事之后,以另一种节拍前进,直到读到结局,才忽然击中我们。原来那些真相的揭露未必要关于死亡才够深刻;而每个孤独的、被撇下的孩子,在忽然长大的转折时刻,也要带着勇气,保守好心中那最后的一个孩子,那总愿意无条件相信希望还存在着的孩子。 就此我们可以长大成人,在这成人世界中站着看着,面对真相不再害怕孤独。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最后的孩子》推理小组专业测评,请移步看精彩亮点 (熙者梓嘉)
- 就此我们才从孩子长大成人,面对悲哀的真相时,也不再感觉孤独 (熙者梓嘉)
- 背叛之所以伤人,是因为背叛的一方,往往拥有我们最深的爱与信任 (熙者梓嘉)
- 宛若大师,期待后续 (文泽尔呕血评论) (熙者梓嘉)
- 《最后的孩子》里面的哥特风~~ (熙者梓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