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萝卜】南京人的真实性格!
来自:月の轮回舞曲
南京大萝卜,也就是南京人。南京人被称为大萝卜有一些时日了,从好的方面来说,是说南京人的敦厚和朴实,例如明人顾起元《客座赘语》说:“南都风尚,最为醇厚”,《正德江宁志》说:“(金陵)人物敦重质厚,罕儇巧浮伪”,都是说南京人自古有老实的一面;从不好的方面来说,则是说南京人的木纳与愚笨了,这点我也不否认,南京这样的历史、人文、地理、教育等资源集中的地方,要是换上浙江人或者广东人,早不知道“发扬光大”成什么样子了。 南京不是最好的文化城市,但却无疑有着中国最好的一个文化市场。事实上,所有经营文化的商人,都特别看重南京这块风水宝地。南方的商人,把南京看成是自己北伐的前沿阵地,而北方的势力欲想南下,也很自然地会把南京看成兵家必争之地。“大萝卜”什么意思?就是说南京人憨厚。 南京人很朴实,很可爱,很包容!因为南京地理位置特殊,所以北方人认为我们是南方人,而南方人又认为我们是北方人,甭管怎么分,南京人集南北特点于一身,一个字形容就是爽!南京话和南京这座城市一样,不南不北,没有北方话的硬,也没有南方话的柔,和普通话像,但是一些俚语也会让人不懂。南京人不像纯粹的南方人,他们心胸宽广,能包容一切,这一点有点北方人的气质,所以外地人会发现在南京生活上学是比较容易进入这个环境的,南京人不排外。南京人勤劳,在这里看不见满城稀里哗啦的麻将,噼里啪啦的扑克,不在用餐时间也决看不到酒店里的高朋满座。人们热衷于本职工作。 南京人沉着,在中央的不断打压之下,南京人早已经养成少说多做的习惯。这既是南京人的自我保护,也是南京人性格中沉淀着的厚积勃发。 南京人爱逛上海,如今南京人去上海,就跟逛夫子庙一样,抬脚就走。在上海的火车站、地铁站、南京路、淮海路,到处都能听到熟悉的南京乡音。对于酷爱文化的南京人来说,上海大剧院的顶级音乐会、画廊定期举办的小型艺术品拍卖、林林总总的展览馆,还有风格各异的建筑和流光溢彩的街道,以及大街小巷流泻出的浓郁的上海风情,无不散发出诱人的香气,成为一道道令人无法拒绝的美味。马鞍山、合肥、扬州、镇江、无锡等南京周边城市的居民,也把南京当作了双休日购物旅游的首选之地,撑起了南京购物的半边天。南京此地的行政长官,很少由地道的南京人来担任。省一级的领导是这样,市一级的领导也这样。民国时期就如此,现在也还是没变。在电视上听领导讲话,很少听到正宗的南京口音。不排外的南京人总是一窝蜂地乐意接受外来的东西。 南京老百姓对有钱人会羡慕,但是从来不会当作是啥了不起的事情 在这个城市里你会看见再穷的老百姓都活得理直气壮,嗓门大底气足,在富人面前不卑不亢 一般南京老百姓的想法都是"钱算多大事啊,还是感情比较重要包~ 也正因为穷人对富人并不怎么太在意,所以富人在这个城市里都活得很低调 反正炫耀也没什么人理你,大家都忙着建设自己的小日子,炫富最后往往都是自找苦吃,所以你想不低调也不行 有了这个良好氛围,南京的富人一般都安分守己的很,从不出来惹是生非,开豪车乱飙车之类的事情几乎都没有过 哪怕是南京首富苏宁的张近东,平时也都是无声无息,几乎从来都让人感觉不到他的存在 不过南京也是出过"高调"的富人的啦,那就是被称为中国首善的陈光标哦 他从不夸耀自己的财富,却一直在积极地投身慈善,光是今年上半年就捐赠了3300多万人民币 这样的富人也成为了南京所有老百姓尊重的对象 所以,南京长期以来都是一座穷人和富人和谐相处的城市 不以成败论英雄,而是以生活为最终根本,这样的观念让人生活在这里尤其感到舒服 事实上,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人,很少去思索自己究竟是不是南京人,人们都习惯于用祖籍来回答问题,于是绝大多数人都会告诉你,自己不是南京人。南京人对自己是不是南京人这样的话题,无所谓,不像上海人那样,动辄说“阿拉上海人”如何如何。南京人缺少上海人那样的凝聚力,上海人口的组成,远比南京人口组成更复杂,但是上海人天生有一种整体感,天生有一种自己是上海人的认同感。南京人从来不排外,上海人常常使用“外地人”、“乡下人”这些带有鄙视语调的词,这些排斥别人突出自己的词里面,充分体现了一种优越感。 有些人说南京话脏字多,其实南京人的脏话都是语气助词,并不带有任何的恶意 而且,如果不是和关系很好的人在一起,南京人一般不会随便说脏话 外地人一般都抱怨南京人脏话多,但是你们很少听见南京人在和你们交流的时候肆意地说脏话吧? 原因就是南京人只在放心的熟人之间才互相说脏话,在外人面前则是保持克制和文明 解放以来南京一直受到中央的打压,国立中央大学被肢解,留下的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又拆分出了西北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南大学等,飞机制造厂迁往南昌,原来中国最大的兵工厂金陵制造总局迁往重庆,甚至连南京的公交车也被拖到北京组建了首都公交公司。原来南京通往武汉的沿江铁路停建(使得如今武汉要到达长三角南京上海甚至要绕道西安,这直接导致了沿江原本富裕的赣北、皖南经济的落后)南京到杭州的铁路拆除。改革开放后,国家的开放扶持政策也总是有意回避南京。本来珠江三角洲的优惠条件长三角就从未享受过(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宁波无锡哪一个也都不是所谓特区)。更重要的是在国家心猿意马的发展长三角的时候,还刻意的对南京区别对待。早年在江苏乡镇企业最为红火的时候,江苏顶着压力办乡企,最终赢得了中央很有保留的肯定文件。其中谈到苏南的乡镇企业时提到可以考虑在一些地区大胆尝试,但是居然特别指出不含南京。。。。。。 一件件事情,在九十年代的后期,使得南京经济缓慢发展。原来迁入南京的新加坡工业园区被中央下令改迁苏州,苏州又吞并了周围几个市-昆山、张家港、常熟、太仓、吴江,使得总的GDP在省内超过了南京(如今苏州市区GDP还是不及南京) 尽管如此,南京现在还是拥有全国第二仅次于国家图书馆的南京图书馆,规模仅次于北京上海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全国最大的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晚报——扬子晚报(也是中国发行量第三的报纸,仅次于参考消息和强制发行的人民日报)。馆藏全国第三的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和最大的明清及民国史料整理中心——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每年图书发行量全国第三。拥有近120万在校大学生和8所211工程建设大学,700余家科研院所,76位两院院士。所有以上指标都仅次于作为直辖市的北京上海。 《中国城市综合实力排名》南京由去年的第8名提升至第6名,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开始正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