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这是一部需要沉下心来慢慢品的剧
解语花袭人(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
【前言】
判断这部剧是否适合你,其实前四集已经足够了。
前两集决定了这部剧的节奏,后两集奠定了这部剧的格局。是去是留,不用纠结,凭着本心决断便是。
总而言之,一旦接受了导演的风格,一切都变得真香起来。
这也是为什么这个剧两极分化严重的原因,爱看的人视之若珍宝,不爱的人弃之如敝履。
以下分析播出以来主要的两大问题:
【一】节奏拖沓,剧情平淡
看第一遍的时候,我也是这种感觉:为什么导演连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要拍出来?这一段直接去掉不行吗?
直到我看第二遍的时候,才发现这些“多余而冗长”的情节居然都有其用意。不敢说是什么了不起的伏笔,但绝对是必不可少的铺垫。
至于节奏到底有没有问题?当然也是有的,转场就是一大问题:
空间上的转场,运用了太多“意识流”碎片式的镜头,把剧情割裂的太松散。
时间上的转场,大多时候没有明确的运镜手法或字幕的提示,剧中角色外形的成长,全靠观众脑补。
【二】台词晦涩难懂,文言劝退
文言文乃是我国传统文化之瑰宝,论其底蕴和魅力,当世无任何一种语言能出其右。
这个问题也是简单的二分法:看的进去文言,自然能尽情享受国学之魅力,看不下去倒也不用勉强。
只是我觉得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应该有电视剧来“真正”承担弘扬国学的责任,为什么强调真正?因为披着古装皮的小白甜宠剧并不能真正弘扬文化。
观众不喜欢在工作学习之余继续“上课”,这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也算是文人的一种傲气吧。
题外话,我很怀念看老版三国演义的那段时光,剧中几乎通篇文言问,看得真是心旷神怡呀。
至于台词有没有问题?当然是有的,文白参半是一大问题:
人物说话时,明明上一句还是晦涩难懂的文言,下一句就突然冒出极其口语化的现代用词,又或者两种风格拼接在同一个句子中,未免显得不伦不类了,让人十分出戏。
【结语】
由于才播出几集,不敢妄加分析,蜻蜓点水即可。
等后续剧情铺开后再来与诸君分享心得。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前朝专区|安利一下王安石x司马光这对CP(温荆)(历史向) (June Witt)
- 闲情趣聊|此贴记录一切关于清平乐的奇葩言论,剧太悲了,大... (梁思申)
- 张贵妃不自信 (冰果oooo)
- 第47集|看完这集深感官家配不上丹姝😂 (芝士奶盖)
- 张茂则是太监吗?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