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岸故事片导演的正确方式
北电追梦者(公众号:北电追梦者)

Hidreamers! 每年导演系不仅是竞争最激烈、报名人数最多,同时也是大家最关心、报名我们课程人数最多的系别。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故事片导演方向复习可能存在的误区,以及正确的复习目标和思路,以及如何选择正确的辅导课程。
导演系复习误区
大多数平台提供的课程,一般都会涵盖电影史、视听语言、剧作这几部分,但对这些部分的讲解仅仅停留在书本内容和理论知识的层面,一套教学材料和ppt常年多次循环使用,对不同基础、不同专业背景的考生,这种方式完全无法产生针对性的效果,最终只会造成千篇一律的“标准答案”。
这种培养“标准答案”的思路,在一些具有客观评分标准的科目,如政治、英语中,似乎是一种颇有“性价比”的复习方式,但对北电导演系的专业课考试而言,适得其反,是一种对于创作思维的伤害。
翻阅04~20年的历年试题,尤其是近三年的试卷,会发现导演系的专业考试,并不是靠着背诵书本和记忆知识便能应对的考察。
作为一个侧重电影创作能力、整体艺术素养考察的科目,需要的绝不是“标准答案”这种表面功夫。电影知识的储备是基础,深入了解和分析具体影片案例、积累并形成电影感、拓延与电影相关艺术形式的了解,最终能在创作层面以电影化的方式有效完成个人表达,这才是关键。
在这里,你的备考不是背书、不是模板,而是真正个人电影能力和电影感的逐步形成。
基于对历年试卷的分析,主要将备考内容分为五部分:电影史、电影热点、视听分析、剧作、电影观念。这种划分并不新奇,但在这里你能得到的相应方面的学习过程,会跟其他模板式的学习有哪些不一样呢?
01 电影史的学习
电影史的分期、流派、代表人及代表影片,这些在多数流水线教学中仅被视为知识点,以接近于念书的方式来讲解内容。但仅仅通过这种知识阅读,你能获得什么呢?无非是一堆文字和人名,这对电影能力的提升有任何效果吗?基本没有。
知识层面的电影史,仅仅是学习电影史的第一步,重点是在这之后,有没有具体去看、去分析这些电影本体。
以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先锋派电影为例,在更大的电影史语境中去理解这场电影运动的发生,去分析《机械芭蕾》《间奏曲》这些“奇怪”影片的视听手法,去深究是什么样的表达才诞生出些彼时彼刻令人讶异的视听方式,以及在当代的电影创作中,这些影片又是如何持续发挥着作用……

▲《机械芭蕾》剧照

▲《间奏曲》剧照
当我们谈到所谓的印象主义叙事电影、所谓的表现主义电影时,你是否真正理解“印象主义”、“表现主义”这些显得形而上的概念,它们对你而言到底仅仅是一个词汇,还是真正被你所理解、能够在你创作与构思时,有所裨益的美学观念和方法。
电影史的学习,始终伴随着观看、分析,而不仅是阅读、知识。最终应该达到的效果,不是背了几十几百个人名片名知识点,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开眼”,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关系网络”式的电影史,而不是一个机械的顺序电影史。通过观看过去的电影,逐渐找寻自己的风格和倾向,这是形成电影感不可绕过的一步。
02 剧本创作
剧本创作并不是读一本麦基的《故事》或者读一本希德·菲尔德的《电影剧作基础》就等于掌握了剧作方法,你从书里得到的是一些基本规律,甚至有人将这些基本规律强行总结变成一个剧作模板,但如果事实是这样的,这恐怕跟议论文无区别了。
也不乏会有某个职业编剧提出,你需要“有情节”,需要“说明白”,需要“戏剧性”,这些说法似乎已变成一种大众公理,但当你看完一部好电影,抛下这些公理告诉你的原则,单凭自己的心和脑去回忆,你的第一反应是想到了什么情节吗?
你感受到的是一种清晰明确的、可以简单概括的中心思想吗?所谓“戏剧性”真的来源于“情节”吗?同样的“叙事”,难道电影剧本不过是叙事文换了一种格式包装、多了人物和事件吗?放下模板和套路,是真正开始创作的基础。
此外可以看到,这道占分值最大的剧作题,从18年的新闻事件改编,到19年的古词意境改编,再到20年的莎士比亚的戏剧《李尔王》改编,除了电影剧作能力的考察,考察对其他艺术形式的掌握与理解的愈发明显。

▲《乱》剧照(改编于李尔王)
《李尔王》一出,反映没有看过《李尔王》的不在少数。但导演能力本身是一项综合能力,需要对多种艺术形式有所涉猎和了解,在拍摄时,你会面临种种场景,一场探戈动作的拍摄、如何呈现一座日常的民居、怎样配置演员服装与环境中的色彩,而这些的完成,不仅仅来源于电影能力,也需要对绘画、戏剧、建筑等形式具备一定的把握力。
03视听分析
在电影史的学习中,便始终伴随着视听分析。但现在市面上视听分析的书目比比皆是,我们在书本外重提视听分析,意义何在?对很多本科没有接触过视听分析相关课程的考生而言,去阅读这些书目是一个很好的入门和建立基础认识的方式。但导演系专业考试的需要不仅于此。
很多视听分析的课程,无外乎把某些书目上的大纲搬下来,以统一方式再把书中内容解读一遍,不乏见到一些系列视听分析课,告诉你远全中近特、推拉摇移跟,把景别、色彩、角度类似话题通通过一遍,看似信息量很丰富,但听完了,当你真的面对拍摄时,没有任何改变。
进一步的视听分析,基于对导演构思的研究,拆解电影片段内容和形式上的表意方法,让画面变成一系列元素的组合,再将这些元素关联起来,而不仅是表象上的看到了什么景别、什么运动。
视听分析的意义,不是你能挖掘多么深刻的内涵,而是通过学习他人如何运用电影语言完成表达,最终能作用于你自己写作电影剧本的思维和拍摄时的设计。
事实是,没去过现场、没拿过摄影机的人,很难基于拍电影去解析视听……针对大部分没有拍片经验却又立志考导演系的同学,我们的课程也有专门针对拍摄的指导。
04电影热点
这个部分是近三年选择题的重点,也是唯一有客观对错,能明确得分的地方。电影热点的范畴基本为近两年欧洲三大电影节+奥斯卡内,世界知名导演提名或获奖的影片。其实这个部分有心备考的人,在网上随时可以查询到详细的全名单,要的是大家随时跟进。




但此外还有一些热点是容易被忽略掉的,需要特别提出,比如18年考题中出现了矢口史靖,这个导演当年的新作并未入围主流电影节,但对日本电影有相对阅片量的人而言,矢口史靖足称得上“知名”二字,自然是需要关注的。
再如去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柏林苍穹下》编剧彼得·汉德克,今年新浪潮导演侯麦的百年诞辰,研究侯麦本身不是去记住一个热点知识,还是需要来到研究的层面……连续三年电影热点部分的考察,也反映出一个趋势:对于影片的考察越来越不仅局限于影片本身,更多的涉及到了导演的其他影片、幕后技术等相关问题。
05一对一 授课大纲
故事片导演创作基础理论
课程简介:
本课程总分150分,试题共分三个板块:客观题、主观题、剧作,各版块题型每年均有变化。
本课程参考书目:
《荣誉》
《认识电影》
《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
《电影美学》
《电影史:理论与实践》
《电影是什么》
《中国电影史》
《外国电影史》
《电影的故事》
(《电影史话》)等。
(报班之后有全面的书单附上并送所有参考书目电子版)
课程目标:
理想成绩能够达到110分及其以上。把握电影艺术的特性、电影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共性,具备一定的电影理论素养,掌握电影史的发展过程,并能够较好运用视听元素分析、设计影片,并且能够为复试做一定准备。
课程要求:
在课程学习期间,要求做好笔记,积极思考相关问题,做到理解、消化,具备自己的电影观念。按时完成拉片练习,按时完成剧作作业,阶段性取得进步。
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专业二试题分析
第二部分:视听分析
第三部分:电影史
第四部分:电影理论
第五部分:电影热点
第六部分:剧作
课时:27课时
北电各系大神,一对一辅导
纯干货,口碑授课
实现大家的电影梦想🎬
BFAdreamer
微信号:dreamersss001
公众号:bfadreamers
网站:bfadreamer.net

END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2023北电专业一考向趋势预测! (北电追梦者)
- 北电考研|各方向专业二参考书目 (北电追梦者)
- 艺术考研|100个艺术概论音频知识点第1弹!! (北电追梦者)
- 所以,今年北电专业一会改革吗? (北电追梦者)
- 艺术考研|“复习的三大错觉” 之 如何检测复习转化率? (北电追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