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收视率和收视份额的区别
来自:老黑(你若盛开)
收视率就是观看某节目的观众和该地区总人口的比率(百分数) 收视率 = 收视观众/所有电视观众 0.01=8万/800万 比如北京地区人口约800万,收视率1%就表示约有8万人在看这个节目;
央一的覆盖率是98%,而中国有13亿人,能够收看到央一的人数大概12亿,所以每1个点就大概是代表1.2千万观众,新闻联播的收视率是8个点,那么收看人数就是9.6千万人。 收视率能够反映一个节目的影响力和广告价值。 收视份额则是观看某节目的观众和在该地区在同一时段打开电视机观众的总人数(个数) 收视份额 = 收视观众/所有开机的收视观众 0.07=7/100 如果收视份额为7%,意思是指在那一时刻收看该节目100个电视观众中有7个选择了该电视!
收视份额反映节目在播出时段的竞争力。 收视率跟收视份额有本质上的区别,收视率是电视台在整个覆盖区域收视人数的一个比重,而收视份额则是指电视节目或者电视剧在该时段看电视人的人中的选择比重!就国内的省级卫视来说,收视率破2是非常高的收视了,就蓝莓台来说,2013年总收视覆盖人数达10.28亿,那么两个点的收视率就等于有2016千万人完整的收看了被调查时段的电视节目或电视剧。当然,收视率的调查都是抽样,与实际的收视情况还是有一定的出入,不过这已经是非常科学的了!
收视份额
指某一规定时段内,某特定频道或节目的观众收视量,占正在看电视的观众总收视量的百分比。通俗点讲,如果观众的总人数是100人,但只有15个人打开了电视机在看电视,其中有1个人正在看你的节目,那你的收视率就是1%,而收视份额则是15分之1,即约6.7%。
收视率
指在某个时段收看某个电视节目的目标观众人数占总目标人群的比重,以百分比表示。如今,一般由第三方数据调研公司,通过电话,问卷调查,机顶盒或其他方式抽样调查来得到收视率。节目平均收视率指观众平均每分钟收看该节目的百分比,收视总人口指该节目播出时间内曾经观看的人数(不重复计算),所以有时会出现收视率较低,收视人口较高的状况,但排名仍以收视率为准。
这两者还可以这样理解:收视率是指在一定时段内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占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的百分比,即收视率=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收视率分为家庭收视率和个人收视率,一般而言,家庭收视率大于个人收视率。收视份额则是观看某节目的观众和在该地区在同一时段打开电视机观众的总人数
央视索福瑞公司有关人士表示,收视率指标被区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基本指标,指各种计算口径的收视率;另一类为派生指标,包括反映市场结构的指标如收视份额(或称市场占有率)等,反映节目收视偏好的指标如节目吸引力、观众重叠率等。这些指标往往更受电视台重视,因为它对指导电视节目编排更有意义。 收视份额是某一规定时段内,某特定频道或节目的观众收视量占正在看电视的观众总收视量的百分比;而收视率是指某一规定时段内,某频道或节目的观众占有能力看电视的观众的百分比。因为是两个不同的考核指标,同一时段同一节目的收视率和收视份额有时会有很大差异。在白天,能够争得 1% 的收视率就可能拿到 20% 的收视份额。 目前采用的收视率数据采集方法有两种,即日记法和人员测量仪法。
日记法是指通过由样本户中所有4岁及以上家庭成员填写日记卡来收集收视信息的方法。样本户中每一家庭成员都有各自的日记卡,要求他们把每天收看电视的情况(包括收看的频道和时间段)随时记录在自己的日记卡上。日记卡上所列的时间间隔为15分钟。每一张日记卡可记录一周的收视情况。
人员测量仪法是指利用“人员测量仪”来收集电视收视信息的方法,是目前国际上最新的收视调查手段。样本家庭的每个成员在手控器上都有自己的按钮,而且还留有客人的按钮。当家庭成员开始看电视时,必须先按一下手控器上代表自己的按钮,不看电视时,再按一下这个按钮。测量仪会把收看电视的所有信息以每分钟为时间段(甚至可以精确到秒)储存下来,然后通过电话线传送到总部的中心计算机(或通过掌上电脑入户取数据)。
如果采用日记法,因为要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最快需要一周,一般需要两周,显然有一定的滞后性,而且在精确度方面也不容乐观;如果采用人员测量仪法,因为电话线可以即时回传数据,因此能够做到隔一天甚至更快的时间就能够提供收视数据,测量仪成本自然就比较高。 破四,打个比方说,比如在同一时段中,有10亿人在看电视,那么就有4亿多的人在一个节目的话,这个节目收视率就破4了。
关键词【目标观众人数】 为什么要讲这个,因为“收视率”(Nielsen ratings)本就是尼尔森提出的一种受众计算(Audience measurement)方式,所以必须用人家的定义。至于中国为什么不沿用这种全球通用的模式,之后再谈。既然是目标观众,自然有选择性,所以这个基数就是一个样本统计的模式,具体的操作是抽取样本安装接收器(中国99.99%的用户是没见过这东西滴),只要安装了接收器,那安装接收器的用户家庭就是一个个“目标观众”了,也就是说这一个个的目标观众实际上就泛化为全体观众(有多不靠谱),话说回来,我国的目标受众实际上不超过10万(估计还有水分)。
再讲讲这之间的边际效应,电视台咋赚钱呢?投资、做新闻、拍剧集、做特色单元来吸引观众,而吸引观众的多寡是以“收视率”外化出来的,然后就是电视台以收视率来吸引广告商投放广告。广告收入就是电视台的主要收入(当然,西方国家还有高端的“收费”电视台,比如HBO,比如成人频道,而中国的电视台属于准军事化部门,另有国家的财政补助)。既然电视台的收入靠的是“收视率”,那么利益所在,所以收视率必然成为可操作的一环,这涉及到样本的选取和抽调的时效性。比如台湾就仅仅只有几千户样本,于是为了抢夺这块蛋糕,开始很多人不买尼尔森的帐,所以台湾就派生了很多电调机构(电话调查),特点就是选调机构(选举调差),因应事主给钱的多寡,相应的做高或做低收视率。就是说,收视率本身可以通过买卖来提高一个电视台的赚钱能力,收视率本身也是个生钱的东西。
既然是会“生钱”,尼尔森指数虽全球通用,但到了我国,是TG大天下,肯定不可能让人家垄断,所以,“索福瑞”应运而生(CSM,YS就常说:根据央视索福瑞指数,春晚收视blablabla),说白了就是不想让人垄断赚钱,自个弄点名堂但仍用人家的手段圈钱罢了(比如墙了Google,Facebook,关门搞个baidu,weibo一样)
至于,“收视份额”恰恰是索福瑞提出的中国特色的收视指标,其实,只要你懂得“收视率”的定义,就能明白所谓的收视份额基本是个噱头了(特色噱头哦),之所以有区别,是因为人家给你的收视率定义就是改过滴啦,即便再去搜百度看区别、定义,也会傻傻的分不清楚吧,哈哈
看一张图:

【样本量:400家庭 推及人口852万 】牛逼的感觉!
哈哈,知道区别了没?样本数量咋定?样本咋选?谁来确定?全部无解,上面说的10万还是给了官方面子的(姑且信它们给出的数据),实际上的操作更操蛋吧,大家自个琢磨去吧......
-
糯米,你不开花 转发了这篇讨论 2021-06-28 11:35:48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数据追踪|🔥《蛮好的人生》👖热度追踪楼🔥🔥🔥新... (复古橘猫)
- 数据追踪|🔥🔥🔥🔥🔥🔥《淮水竹亭》🍑热度追... (飞叉叉的云朵朵)
- 白月梵星仙台有树淮水竹亭热度对比 (小乔)
- 老师们,统计的时候可以给我们追风者破万当天的云合播放量更... (暴富!)
- 追风者破万当天云合准确播放量来了,麻烦各位数据大神做统计... (郭兰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