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过《顾城别恋》么?
来自:am1201
片名:顾城别恋 导演:李载勇 主演:冯德伦、李绮红、森野文子 国别:中国香港 推荐指数:★★★★ 剧情简介: 顾城,1956年生于北京,后随父母下放至山东,在胶东半岛度过了童年。后成为“朦胧诗派”代表诗人。1979年在京沪特快列车上见到谢烨,对她便一往情深,不久,他全不能自制,赶到上海,向谢烨求婚。狂热地追求谢烨四年后终于如愿以偿。1983年8月5日结婚。随后出国漫游瑞典、英国、荷兰、新西兰、澳大利亚诸国后,定居于大洋洲的激流岛上,过起了自耕自足的桃花源生活,这应说是一个童话诗人很好的归宿了。 谢烨,1958年生,北京人。她爱好文学,写散文,也写诗,1986年辽宁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朦胧诗选》中也收有她的几首诗。“当我离去的时候/我们相信你能微笑/能用愉快的眼睛,去看鸽子/能在那条小路上/跳舞,一边想入非非地/设计着未来/我相信我是幸福的/甚至幸福得不能呼吸/不能回答你的询问/我待得太久/已变成/一片山谷/已变成了/山谷中泉水和云雀的歌声。”(《我不相信,我相信》)。 在另一首诗中,有一些奇怪的想像。今天看起来,有一种预感似的悲惨。这首诗叫《我终于转身去》:“我终于转身去/后面是一声怪异的笑。”顾城是不能想像谢烨离他而去的。不过这一回,谢烨是否真的将“转过身去”? 但是正因为顾城太天真、太童话了,所以他追求的完善在现实面前成为另一种永远不可实现的乌托邦。顾城是个已经长大的却不愿长大的孩子。他是注定了要在时间之河上伤心而焦灼地漂流。穷居小岛,顾城他们的生活是很拮据的。再加上有人追求他的妻子,使他更觉得自己的完美梦残破不堪;遂有他所爱的情人“英儿”——在国内诗坛小有名气的麦琪又随一练气功的洋老头私奔离他而去,又有因夫妻间一件小小的争吵而导致用斧弑妻的恶劣行径,然后悬颈自尽的悲剧结局。 案件回放: 电影根据真实的案件改编而成,只是在拍摄时,为避死者讳,将名字做了一定的改动,但是只要看见冯德伦带着那顶著名的帽子出现,我想广大的诗歌爱好者一定都会轻而易举地将他对号入座。 导演无意就案件本身的道德以及社会影响做出深刻的探讨,她将更多的笔墨放在了顾诚童年的阴影上,或者这也是导演一相情愿的想法,更深层次的含义就是,导演认为,顾诚的个人悲剧,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整个中国60年代的国民悲剧。顾城这个人其实也就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的一个悲剧性缩影。但是这个解释未免就过于牵强了一点,而且带有太浓厚的香港式的思维方式。 美人依旧: 冯德伦为了本片很是认真地学习了一段时间的国语,从口型上就可以看出来,在大多数的诗歌朗诵戏上,冯都很认真地操着一口蹩脚的国语费劲地朗诵着。但是最后,还是被导演无情地换成了配音。认真归认真,疯子的形象还不是那么容易塑造的,冯帅哥的演技确实还需要多多磨练,也怪不得现在他转行做导演,搞魔术,很少再演戏了。 李倚虹扮演的雷米也过于洋化了,这也许是导演认为雷米能很容易地融入西方生活,这也算是造成悲剧的原因之一吧。至于日本美少女森野文子,她的作用多是来表现情色,对演技的要求并不是很大。只是日本女优大多都能做到将纯情的面孔与诱人的身体完美地结合,这并不是她一个人的特点。 据说冯帅哥还凭本片获得了东京电影节的最佳男主角,这实在是另人有些不可思议。他与顾城?谁更象是一出完美的戏呢? ------------------------------- 看下来个人觉得...片子被拍得很烂。没什么艺术性可言。 导演根本就没读懂顾城。既然说“对死者的尊重,用谐音。”那为什么还是用顾城的名字?而且还扭曲事实? 冯德伦的演技也是....太差了。 我情愿读诗也不愿看电影....因为不真实。 真实的顾城,是诗歌中的那个孩子。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沉醉于茶海 读一首顾城 (刘脏)
- 人常言杜甫诗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联有八... (当代诗人)
- 《石英石》 (月亮鎖骨)
- 《永遠別告別》 (月亮鎖骨)
- 顾城的海外遗集 (双卿无言倚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