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播剧透区|《鬓边不是海棠红》剧评:不是每个人都看得懂的好剧
来自:小鱼儿
《鬓边不是海棠红》剧评:不是每个人都看得懂的好剧 花了28块钱,把《鬓边不是海棠红》看完了,虽然这部剧的前半部分我已经刷了不下20遍,但是最后两集还是只能就看一遍。太催泪! 首先声明,作为财经记者,我对电视剧向来都是可有可无,只是作为解闷儿的玩意儿,看看有时候让人轻松而已,基本都是快进着看,很少有能够让我流连忘返的电视剧。 对于什么影视明星,我不是娱记,更是没有兴趣。但是这部《鬓边不是海棠红》却让我看进去了,而且为之感动,为之唏嘘,为之肝肠寸断。。。。。。 要评这部剧,首先得说鬓边的剧本好,因为追剧,原著我也看了些许,有的剧评说得好,原著该保留的这剧本全都保留了,原著没有的,这剧本全补充了。商细蕊这个人物一出场就是个饱受争议的、充满了矛盾感、戏剧性和冲突的人物,简直不得不叫人关注,以至于程凤台程二爷跟人打牌的过程中了解了他城楼唱戏、跟师姐闹掰等等戏剧性的情节,可谓半真半假,半信半疑,多少产生了兴趣。随着剧情的发展,一步步,就像二爷说的,商细蕊每天给他展现的都是不同的层面,随时能给他新鲜感。 尹正饰演的商细蕊不得不说是成名之作,说实话,以前我连尹正是谁都不知道,不是他不好,主要是他的作品比较少,且不说这部剧中的扮相如何,光是商细蕊的不同层面,尹正都演的淋漓尽致,看后非常过瘾。商细蕊虽是男旦,但是下了戏台子却很有男人味道,虽然这种man有时候比较奶气,但是仍然掩饰不了商细蕊那身上独有的气质。这种气质是矛盾的,是多维度的,所以吸引了二爷,也吸引了像我这样的观众。 二爷和蕊蕊的感情也是一步步加深和展现的,初识商细蕊,二爷只是赏识这个戏子在台上的“八风不动”,随着后来一步步接触的深入,见多识广的二爷知道,这个戏子不是一般的戏子,他有着自己对艺术的独到理解,虽然处事方式与这个世界总是格格不入,但是丝毫不影响商细蕊按照自己的方式和逻辑生存,踽踽独行,“打得过丘八,躲得过鹰犬”,不按常理出牌,又浑身的本事,沾了戏又没有交情可讲,不近人情又情感丰富,这太难得了。在二爷与商细蕊深度交流了蒋梦萍事件之后,程凤台深度理解了蕊蕊,这是他与别人不一样的态度,外人只当商老板脑袋有毛病,把他当成笑话,而二爷却从中看到了真挚的,人间难得的情感和灵魂,而后当一出《长生殿》唱到了二爷的心里,一抛水袖一声叹,至此,二爷与商细蕊的灵魂达到了一个深度的契合。别人捧得是商细蕊的戏,二爷捧的是他这个人,因为二爷知道,商细蕊不但技艺超群,更是人格高贵,是个难得的艺术家。 这部剧的深度也在于此,戏中戏,里面有导演、编剧对于艺术的理解,所谓艺术家,就是对事物有着属于自己的感悟,再用自己的方式展现给世人看。所以,很多真正的艺术家都是纯洁和天真的。但是商细蕊这个人物是立体的,他虽然时常“犯浑”,但是又是个及其明白的人儿,大事儿不糊涂啊!——不愿意叫姜荣寿师大爷,但是知道戏院因为他的执拗少了多少茶水钱;被师兄弟偷了祖产走投无路之时,他竟然一把火烧了卖身契,知道“人心”所向的重要;在和二爷因为二奶奶吵架之后,众人问他还搞不搞合同制,他毅然说按二爷的规矩办;在梨园会馆向前辈们诉说合同制的好处的时候,说得通俗又明白,可见商细蕊是个真正聪明的。这一点,也是程凤台和他灵魂契合的地方,只有英雄惜英雄,所以很多镜头都是给程凤台感慨想留下商细蕊默戏等台下的一举一动,对于艺术家的保留是程凤台这等阶层的人考虑的问题。 不得不说,这部戏还真不是谁都能看懂的,为什么呢?首先,观众对于戏曲,京剧、昆曲还真得有点欣赏水平,蕊蕊在夜游秦淮河时候唱的昆曲真是美极了,以至于引来了刘汉云。当时的心境配上玉簪记这一段词也是绝了。昆曲词美腔美,商细蕊一度想凭借一己之力扶植昆曲,但是后来,他也认识到了时代的更迭会带走很多东西,我看有剧评专门评此剧的戏曲暗线,每出现一折戏都是搭配相应的剧情,这是编剧的高明,此处不细表。第二,如果剧情就停留在二爷和蕊蕊的知己情上也不是不可以,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商细蕊在一点点的蜕变,宁九郎给他送梨园魁首的匾的时候的一番话很有高度,九郎也是艺术大家,他知道,商细蕊早晚也是,而且强于他,因为视野不同,对人生的诠释方式也不一样。但当时的蕊蕊没有太明白,尽管之前二爷话里话外夜跟他提过这个问题,在经历了一系列遭遇和跟二爷的相处之后,商细蕊的灵魂层次开始升华,考虑的已经不是他个人的戏曲人生了,他考虑的是整个梨园行业的发展和戏曲艺术的流传,所以他叫了姜荣寿师大爷,为了学习绝活儿,跪下了,此时的他已经把个人荣辱置之度外了,此外,他还同意录电影,还说出了“妄中求妄”的一番禅语,此时的商细蕊,已经开始成长和蜕变了,从一点上说,二人的灵魂伴侣也有互补的地方,这个过程是有故事有情感的,有高度也有格局,也是这个电视剧值得玩味的地方。 要说鬓边电视剧导演导的好,还体现在很多细节上,一开始二爷跟商细蕊交流长生殿,说最喜欢那句“百年离别在须臾,一代红颜为君尽”简直唱绝了,我倒了好几遍电视剧,也没听见这句唱词怎么唱的。直到看到最后一集,二爷与商细蕊生离,坐在车里,这句唱词的唱腔出来了,当时真是看得我肝肠寸断! 还有那个握手也是前后呼应,在堂会上初认识商细蕊的时候,二爷主动伸手与他握手,最后一集,二爷去给商细蕊送火车票,他也知道,此次是永诀,这时候,商细蕊却伸出了手跟他握手,这两次握手简直了,都给了特写,一切尽在不言中。。。。。。 感谢尹正完美的诠释了不同层面的商细蕊,眼神,动作乃至声音都有层次感,可见功底和努力,演什么像什么是一个层次,演什么是什么就是另一层境界了,可见于妈眼睛之毒。而黄晓明眼睛里都是戏,两人的感情亦友亦亲,亦父子亦兄弟,是一种很复杂的感情,后面看过原著和再刷剧的时候,也从眼神看出了爱恋,但是这情感又高于普通的爱恋!二奶奶那句话说的没错:"一个是疯子,一个给疯子拍手叫好"!可商细蕊疯的有水准!就像二爷说的,“像商老板这样钟灵毓秀的人物,别人都说只能远远看着,只有我,程凤台甘愿赴汤蹈火,伴其左右。”这番话,两人相互间也做到了,这种感情简直让人感动唏嘘。 总写什么财经商业报道,从来没写过剧评,这部剧真是不吐不快,难得的好剧,画面唯美,片头片尾曲都美,演员更是到位,各个配角也都演的好,真是没有遗憾,每一个细节都展现的恰到好处,作为地道的北京人,尹正的京腔听得我很过瘾,七少爷夸他的时候,尹正的一句~得嘞,很是受用!没有那么“油儿”,但是很不错了,我是个外行,黄晓明油腻不油腻以前不知道,但是这部剧,和尹正配合的非常好。感谢导演编剧没把剧情陷入什么奋起抗日的俗套,主线始终突出,别的电视剧看完哭完知道是剧是演的,这部剧哭完怎么觉得那年那月就有这两个人,就有这么个事儿似的,只是唯一觉得二爷后面说了一句,咱俩认识不到两年,这演的觉得他俩怎么也有四五年的感情了。而且七少爷到最后的几处出现也有点怪怪的,估计是剪辑剪的,不过瑕不掩瑜,这是我对这部剧的理解,好的剧能让一百个人看到一百种人生,喜欢的角度、人物、情节也许都不一样,众说纷纭,如此,才体现了这部剧的精彩!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哪是什么知音呀?他不懂戏,但好爱他。 (叙拉古的脑子)
- 有其他耽美剧推荐吗? (芳菲菲其弥章)
- 点播剧透区|看完感触,察察儿最大败笔,其他人物形象都有血... (卡斯特梅的雨季)
- 聊聊尹正老师演技被诟病的几个点 (minamiyoru)
- 理性探讨下《鬓边》为什么没有爆? (月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