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话剧简史
来自:KBKG
(摘自《厦门市志》) 话剧传入厦门时,称为“文明戏”,也叫“新戏”。没有固定的剧本,只有大纲,与传统戏曲的幕表戏一样,先定全剧情节概要、分成几场、每场基本情节、人物角色、出场前后,对白由演员即兴表演。起初演员都是男的,女角由男演员扮演。20世纪20年代初通俗教育社成立新剧团后,才有男女演员合演。 民国2~10年(1913~1921年),厦门先后成立“益智新剧社”、“通俗教育社新剧团”等文艺团体,成员都是大中学校及知识界的戏剧爱好者。剧本多半是自编的,有的取自有关爱国的历史素材,如《徐锡麟刺杀巡抚恩铭》、《秋瑾就义》;有的取自本地区发生的事件,如《陈总杀媳》、《纺纱之死》、《红花惨案》;也有的根据小说的故事情节改编,如《杜十娘》、《卖油郎》等,但仍属“幕表戏”。 民国10年之后,爱好话剧的知识分子对于文明戏含有低级趣味、艺术品位不高深感遗憾,于是组织话剧团。当时有厦门大学的“厦大剧社”,省立厦门中学的“厦中剧社”、“厦中戏剧研究会”,厦门基督教青年会的“声影剧社”。民国11年,厦大剧社演出郑江涛编剧并担任主角的话剧《孔雀东南飞》,厦门开始出现名实相符的话剧。民国12年,民立小学演出由该校教师编剧的话剧《天涯骨肉》。民国14年,一些进步的中小学青年教师组织“时光国剧社”,演出《我的心肝肉》。民国17年双十中学校庆时,上演该校教师陈敦仁根据小说《阿Q正传》改编的剧本《阿Q》。民国18年,集美女子师范学校毕业生在学校礼堂演出该校教师编的独幕剧《谁之错》。 20世纪30年代,厦门主要的话剧社团有“厦中剧社”、“海啸剧社”、“南方剧社”、“南天剧社”、“大众救亡剧团”和“厦门儿童救亡剧团”。民国22年,厦中剧社演出话剧《乱钟》(田汉编剧),由当时厦门省立中学语文教师、著名女作家谢冰莹导演。民国24年夏,厦门南侨女子中学演出翻译的外国剧本《贝如》。同年,中华中学成立“艺术研究社”,先后演出高云览创作的《夕影》、《没有太阳的早晨》等。海啸剧社演出《雪中行商》、《战士》等独幕剧,抗日战争爆发后又演出《狗的生活》、《通敌》、《归来》等独幕剧。南天剧社演出《苏州夜话》、《号角》、《南归》、《咖啡店的一夜》、《一个女人和一条狗》等独幕剧。 民国26年4月,南天剧社邀请漳州芗潮剧社、海沧海啸剧社、泉州黎明剧社到厦门举行联合公演。芗潮剧社演出《警号》、海啸剧社演出《我土》、黎明剧社演出《一袋米》(均为独幕剧),南天剧社演出《阿比西尼亚的母亲》。这是闽南进步话剧社团首次大会师,推动厦门话剧运动的发展。同年9月“厦门儿童救亡剧团”成立后,于鼓浪屿戏院首次演出《在炮火中》,接着在厦门南星戏院和通俗教育社等场所公演《古庙钟声》、《小英雄》、《小瘪三》、《打回老家去》、《少年先锋队》、《打鬼子去》等独幕剧。该团经常配合兄弟救亡团体在街头演出《放下你的鞭子》、《打回老家去》等街头剧。 民国27年4月11日,大众救亡剧团在鼓浪屿鹭江戏院首次举行公演,演出《女性的呐喊》、《收复金门》等剧目。演出那天,剧场开门未及3分钟,就告满座。经观众要求,演出延长3天,共演6场。 20世纪40年代厦门主要的话剧社团有:成立于民国35年的“厦门艺术宣传队”、“厦门青年剧社”,演出《红心草》、《裙带风》、《火烛小心》、《警魂之歌》、《雷雨》、《金指环》等剧目;成立于民国36年的“热流文艺社”、“群策艺术研究所”,演出《结婚进行曲》、《黄金迷》等剧目;成立于民国37年的“方生剧社”、“鹭风艺术研究社”,演出《孔雀胆》、《凤凰城》、《此恨绵绵》等剧目。民国37年厦门戏剧工作者演出莫里哀的喜剧《求婚》、陈白尘的《升官图》,次年又在大同戏院演出曹禺的《雷雨》。此外,民国35~38年,省立中学、英华中学、国立第一侨师、集美学校、双十中学也有话剧演出活动。 1950年,厦门话剧工作者组织成立群众戏剧协会,曾演出《赵小兰》等剧目。1956年成立海鸥业余话剧团。同年,厦门医务工会演出话剧《雷雨》。1962年厦门市教工业余话剧团成立后至“文化大革命”前,演出《年青的一代》、《新局长到来之前》等话剧,其中,《年青的一代》演出70多场,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厦门市职工业余话剧团成立后,于60年代先后演出歌剧《三世仇》、《洪湖赤卫队》,话剧《抓壮丁》、《祝你健康》、《收租院》、《鱼水情》;70年代演出话剧《于无声处》、《报春花》;80年代演出话剧《牢门枪声》、《被控告的人》等。 厦门市歌舞剧团自1961年成立至1965年,公演《年青的一代》、《祝你健康》等话剧,20世纪70年代中期又公演《霓虹灯下的哨兵》、《枫叶红了的时候》、《雷雨》等话剧。此外,该团还上演过方言话剧《龙江颂》、《七十二家房客》。 1988年5月23日,在厦门话剧界老前辈倡导下,厦门市话剧社成立,并组织排演叶克的剧作《迟到的春天》和话剧《主要任务》、《信任变奏曲》以及方言小品《打鼠记》等。1988~1990年底,该社组织专场演出24场,同时创作《盖印》、《谁怕谁》、《种瓜得瓜》等戏剧小品,有些节目被电视台拍成电视小品播放。 2008年5月4日,厦门群星表演工作坊成立,这是一支由戏剧爱好者自发组成的民间剧社。剧社以“立厦门民间剧社,做本土专业社团”为自己的目标。成立以来致力于开展戏剧交流演出、工作坊戏剧艺术沙龙、戏剧影视表演培训、艺术赏析讲座等戏剧推普活动。先后推出戏剧会《成立日》,厦门首部诗歌肢体影像剧《诗游记-台湾风情话》和首部贺岁话剧《我不是李白》,以及话剧《当代酒仙》、《女大学生从军记》、《士兵突击》、2011 首届《鹭岛诗会》、诗会《青春xxx》等舞台作品。 这一时期同时诞生的较有代表性的民间剧社还有猫剧团和铁工坊话剧工作坊等,公演作品有《日出》、《美人计》、《阴道独白》、《赵氏孤儿》、《有多少爱可以胡来》。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请厦门影迷看春节喜剧巨制《哪吒之魔童闹海》啦!!! (阿德)
- 7 (德海)
- 厦门嘉庚剧院9.15晚8点舞剧《只此青绿》票便宜转让 (鱼!!!!!)
- 5/3 请您看戏 闽南大戏院昆曲牡丹亭 (艾彩爱财)
- 4.29,厦门场笑果脱口秀 (卡卡卡卡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