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介绍
易和书院(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学国学)
缘起介绍: “书院”之名始于唐代,书院制度成于宋代。书院是古代士人围绕研习、讲经、著书等活动在民间散播文化与思想的载体,是沉留在文人士子血脉中抹之不去的情怀。 书院名下的实际形态以导师和学生的长期聚会方式为主。真正的书院精神,外显为于山林名胜之地,授书讲经,内现为师生同游山水,质疑问难,提倡兼容并蓄、学炼结合的内省学风。 易和书院秉承传统文化“天人和谐”的自然观,“半日读书,半日静坐”的教育观,弘扬书院精神,再现书院生机。 “易和”的国学观表现为: (一)易为国学之源,和为民族之魂,体认传统文化当自《易经》开始。“和”为国学诸家共同的宗旨,建立内在的“和谐世界”是我们国学修炼的目标。 (二)如果把中国传统文化比作一棵树,那么生生不息的天人合一之道就是这棵树的树根;在这棵大树上有五个主要的枝杈,它们是易经、中医、儒家、道家和禅宗,而“易经洗心、中医养心、儒家正心、道家静心和禅宗明心”是这棵树上的果实。 (三)从“易”到“和”是以国学修炼为途径的,研习诸家经典乃是必由之路。然若广泛研习而忽略了修炼的次第,则是不善修要,更得不到经典源流中最殊胜的利益,“易和”的国学修炼强调修学的次第,即通过可操作的训练来印证相应的体悟,儒道禅每一境界均有可评估的标准。 在现代,在各民族通过竞争以求生存和发展中,文化原创性如何,具有决定意义。中西文化不同,源于不同思维方式。“易和书院”立足于自主文化创新,中国易、医、儒、道、禅五家之文化经典,虽然其中不乏义理,但其思维轴心,从来没有离开象思维。今日之“易和书院”乃搭建一培养民族原创动力与推进悟性培育之平台,以期在中西文化交汇大潮流中以一颗永远的中国心对于僵化事物和观念之不断超越,以达到与动态整体之天道相通境界。 “易和书院”的历史使命将使“象思维”这个创生中国思想文化之源,重现其本然之光辉。我们相信,对于中国学子而言,只有重获这一思维视野,才能真正走进中国思想文化之原典,并在与西方思想文化会通中实现传统文化之创新。 马仙蕊/2005年6月 http://blog.sina.com.cn/eguox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