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对坏世界的轰炸
来自:白國石玉宝(不忘初心,踔厉风发)
可不可以这样说,《诗》中作为加害人的子一代与其父一代都是制造女孩自杀身亡的罪人。 因为在电影中那样一个冷漠层层包裹罪恶层层淤积的世界里,两代人都以其冷漠自私虚伪建基了社会“沉默的大多数”的大厦,更为严重的是,在他们粗糙冷硬自私的心中,还会把美子这样具有慈爱诗意心灵的人指认为异类,扑灭她心中可贵的诗情诗思。 这种镌刻在每个人的DNA里的自私冷漠的基因,催生出“息事宁人”,“稳定压倒一切”的因子,制造出逃避规避罪责的病毒,播散在世界的每一角落。让我们身处的世间变成一个伦理层面上的坏世界。 这样一来,《诗》和诗就成为对坏世界的轰炸。——只不过这种轰炸无比艰难。 影片叙事的引擎是美子的一颗诗心,或者说是美子如何通过学习做诗完满一颗诗心的天路历程,在培训班里诗人老师的点化下,她似乎回到了一种生命的初始情境,学会运用婴儿般的眼睛,重新开启万物,在这种清澈的诗眼里,苹果与花不再是作为他者——人之感官下的苹果与花,而是将早已习焉不察的心灵浸溶进苹果与花的内部,成为苹果与花的“自己”。 很小就有着同情共感慈爱秀美心灵的美子,加上这种“诗眼”的修为,就从坏世界中超拔出来,获致了一颗诗心。 奥登在悼念叶芝的诗中,称颂叶芝为“爱尔兰的器皿”,精致的器皿。一颗诗心就是一样透明精致的水晶器皿,只是盛饭在器皿里的是旁人不愿背负不能负荷的沉重十字架。美子带着这颗诗心想看见致使少女自杀的罪人得到应有的审判——无论这种审判是外在法律的还是内心良知的。她把自杀少女的遗像放在早餐边上,可是孙子(肇祸者)却看都不看•••••• 我们似乎听见了诗心破裂一地的声音。阿多诺说:奥斯维新之后,写诗是野蛮的。所以我们看到了影片中美子独自一人带着祭拜的心情来到少女跳河自杀的大桥,长坐在河岸的石屿上,伴着淙淙江水剪剪苇风,却在摊开的笔记本上写不下一个词语。 想在坏世界里写下一首好诗竟是如此艰难。 二 在诗歌写作培训班的最后一课,除美子之外的所有学员都带给了老师一个失望的结果——他们没有一人能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课程结束时上交一份诗作。给出的解释是:写一首诗实在太难了! 老师穿梭在课桌间,平静温醇的嗓音娓娓说道: 不是写一首诗难,而是具有一颗写诗的心很难。 意思其实是在宣谕:真正的诗歌是从生命的磨难、对杀、死亡那里一点一点沤出来的东西,它长久的悲悼着人类和生命的苦难,如果你的诗笔仅仅只是歌颂美好的事物,倾诉一己的小小悲欢,那么这样的文字轻盈如浮云,无法达至炸毁坏世界的嚆的。 我们知道只有美子完成了老师交代的作业,只是老师在吟哦斯人之诗时,斯人已然远去•••••• 她去往那里了? 先是去耄耋的会长那里向他出卖自己老朽的身体,获取给女孩母亲赎罪的五百万。 然后带着孙子去往一家华贵的西餐厅,让吃惯粗茶淡饭的外孙享用一顿佳肴,用无比怜惜的声音嘱咐他记好晚上一定要干干净净洗个澡,身体清洁心灵才会清洁,再把脚指甲修剪好,还说妈妈明天要来看你。 这些做完之后,剩下的就是去完成对自杀女孩的“哀悼的工作”,与此同时和这项哀悼的工作相伴随的是把作业最后的句点写完。这里显影出写一首诗真是无比艰难,它意味写诗变成了一种行动的革命或者革命的行动,需要把自己置身于一种零界状态,用自己的心灵同身体去探勘死亡与存在,追查他人的罪孽世界的邪恶,在灵魂的拷问下用血去擦亮每一个词语,把生命作为活祭去点最后的圆。 所以最后的美子用行走完成了一首行动的挽诗。她敞开自己让自杀女孩的灵魂进驻,用那女孩的眼睛与双脚重新走回自杀之路。 她 ∕美子首先流连在朗朗书声的教室之外••••• 再是坐上放学的公车,从车窗中凝望绚烂的夕阳和路边奔跑的孩子•••••• 然后是回家,爱抚亲吻看门的黄毛小狗•••••• 最后在暮色沉沉里踏上死亡之桥•••••• 在坏世界里美子用自己的生命给此生唯一所写的诗写下了最后的句点。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最新讨论 ( 更多 )
- 友友们,有没有一个专门的粉丝群呀 (Choose tmdlife)
- 我的李沧东排名 (麦记斯派克)
- 喜欢李沧东很久了,希望能和大家多交流 (源五)
- 最喜欢的是《薄荷糖》 (jimmy)
- 《诗》和《燃烧》,大家更喜欢那一部? (怒放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