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琦,一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男人(长文预警|越查资料越觉得他的人缘是个玄学)
湍水赴深渊
备份贴!!!别回复这个!!!!
这个贴主要讨论韩琦和同期一些比较重要的人的关系....越写越觉得,他人缘实在是个玄学(也可能是长得美就是可以为所欲为)。求求我们7出一本《说话的艺术》或者《为人处世之道》之类的。
预警:本文5k字。我也是临时抱佛脚,由于知识面所限,本帖部分内容参考自论文《韩琦交游考略》,《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以及部分宋人笔记如《邵氏见闻录》等
还有本人脑补orz可以忽略
欢迎大家勘 误 补 充!(写的匆忙肯定有地方有问题,一起讨论呀~)
先说最正经的:
1. 范仲淹
他俩自不必说。韩琦多次为范仲淹说话,包括康定元年(1040年)以全族性命担保范仲淹为经略安抚使:“若涉朋比,误国家事,当族。”(长编卷126)之所以说到“朋比”是因为之前范仲淹被贬谪的名头是“涉嫌朋党”。其实当时的氛围并不像剧里这么其乐融融(?),还是挺危险的。韩范二人此后在边塞的军事策略,甚至后来新政时期的政治策略都十分不同,可以这么理解:韩琦主战,范仲淹主和;韩琦后来算是改革派中的温和派,而范仲淹比较激进。1043年,他们在军事上的矛盾在水洛城的建设一事上达到了巅峰:西北将领刘沪建议在边境地区修建要塞水洛城,范仲淹(包括后来的欧阳修)十分赞同他,但是遭到了韩琦,尹洙(就是那个“我才是范氏朋党”的)和狄青的坚决 反 对。
但是正如剧里显示的那样,虽然他们在公事上多有争吵,但是还是保持“君子和而不同”。在庆历新政失败之后,二人皆外放,此后多有书信来往。《文正公尺牍》保留了三十多封范仲淹寄给韩琦的信。韩琦将自己和范仲淹比作元白:“昔年元白慈恩事,诗意虽同志未如”(元白啥关系大家都懂hhhh)。他俩书信内容基本就是各种日常琐碎的小事,对于共同好友去世的伤怀,对于国家的期许以及对对方的激励。
一个小彩蛋:

韩琦:是的我就是这个写祭文的后人。
另一个小彩蛋:后来范仲淹的朋友滕宗谅因为浪费公款被贬谪(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上书为他求情,说他和韩琦以前在泾州时,也是这么使用公用钱的。如果要将滕子京贬官,那么也请官家“将臣与韩琦用钱事状,一处定断,以正典刑”(长编卷146)。
(韩琦:???你问过我么)
不过也由此看出范大人和韩琦关系好觉得他一定不会 反 对所以暗戳戳的就把韩琦 代 表了(bushi)
旧党三人:
2. 吕夷简
77在剧里两次为吕夷简说话,一次是说“吕夷简当非大恶之人”,一次是在他“片纸落去四宰执”之后为吕夷简的“结党营私”辩驳:“志相同者为亲,志不同者为异,那么谁为首相也免不了党同伐异四个字。”
小组里有大佬科普了@青门引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group/topic/171407622&dt_dapp=1,吕夷简对韩琦有知遇之恩,所以即使后来政见不同,韩琦也一直避免和吕夷简的正面冲突。从剧里拍到的泗州通判陈恢越权言事77发言就可以看出,他非常就事论事,用一种巧妙的方法,既没有太开罪吕夷简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韩琦和吕夷简从天圣五年他中进士以来就一直有书信往来,其中不乏赞美之词(夸夸群又来了)。在吕夷简去世之后韩琦非常提携照顾吕夷简的儿子吕公著,吕公弼,他的儿子韩忠彦还娶了吕公弼的女儿为妻。之前因为他很多朋友很讨厌吕夷简(比如富弼),加上吕夷简在朝名声不好(吕夷简的争议很大,我个人倾向于认为他是个能臣权相,不能用好坏界定),韩琦在《安阳集》中提到他从不直呼其名,直到到神宗朝,为儿媳写墓志铭的时候才说吕夷简“以王佐之才,辅相仁庙,二十年间仁恩德泽,浃洽天下。”(《安阳集》卷48)后来范仲淹去世,范仲淹的儿子范纯仁请了欧阳修写神道碑,欧阳修又把稿子发给了韩琦修改。成稿中有一段描述范吕和解:“于是两公欢然,相约戮力平贼,天下之士皆以此多二公”(《居士集》)然后这一段被范纯仁删了(……)
有趣的是,新政后期其他重要成员都被旧党骂的很狠,皆遭贬官,只有韩琦没有遭受太多的攻击。他看新政失败心灰意冷,自请外放。
3. 夏竦
剧里的夏竦和韩琦下朝攀谈韩琦直接走开那段着实有点ooc,小组里也另有讨论帖@青门引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group/topic/172110523&dt_dapp=1。他俩历史上关系其实一直不错,除了有被写进同一首诗的情谊(bushi),夏竦还在战败之后为韩琦辩解,使其免受过重的处罚。
这里有个古人笔记很有意思:公为陕西招讨,时师鲁与英公不相与,师鲁于公处即论英公事,英公于公处亦论师鲁,皆纳之,不形于言,道遂无事。不然不静矣。
韩琦在陕西征讨叛军时,当时师鲁(尹洙)和英公(夏竦)不和,尹洙到韩琦那儿bb夏竦,夏竦到韩琦那bb尹洙。每到这时,韩琦总是只听他们说却不说话,跟别人更是三缄其口。所以这两个人谁也没听说过对方所说的坏话,要不然永无宁日。
我真的看出了一种腹黑的知心姐姐感???
77:只要我不说话,这就不是夹板气。
4. 王拱辰
王拱辰就是内十九岁的状元,然后被欧阳修调侃”旧女婿为新女婿,大姨夫作小姨夫“(永叔你嘴真的很欠)。王拱辰后面干了几件不太光彩的事情。第一件就是“进奏院案”,概括一下就是我们可爱的苏子美等人把进奏院堆积如山的废纸,旧信封,印刷错误的报纸出售,用获得的“鬻故纸公钱”开party,并且叫歌女助兴,席间做了很多戏谑打油诗。王拱辰把这事说的很严重,说苏舜钦监主自盗,但他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欧阳聚聚的诗词就真的很好用),其实是想借此覆灭新党。当时情况很危急,大多数人都明哲保身,只有韩琦,赵概和尹洙多次为了苏子美上书求情(都是真爱啊)。等到苏舜钦等人被“除名勒停”贬为庶人之后他就很高兴,说“我把他们一网打尽了”(拱辰等方自喜曰:吾一举网尽矣。宋史·卷四四二。然后一网打尽这个成语就来自这)。第二件事是王拱辰觉得对滕子京判得太轻(对又是那个滥用公款的滕子京),请求朝廷重判,不重判就不去上朝,自请贬官(“王即家居求自贬”),所以最后滕子京是被重判了。
大家可能会认为韩琦和王拱辰关系不咋样,但其实并不是。这事真的让我觉得魔幻,因为王拱辰多次游说韩琦“弃暗投明”:“稚圭不如拔出彼党,向这下来”(一日,王君贶见公,谓稚圭不如拔出彼党,向这下来。公曰:“琦惟义是从,不知有党。”君贶不悦而去,后扶持诸公复起,皆公力。《馀冬录》)“拱辰来见, 因讽劝公, 奋手作跳踯势, 曰: `须是跃出党中。”(韩魏公集,二十卷)这段画面感好强啊,王拱辰也是拼了。 按@行简的话说,王拱辰怕不是觉得韩琦被范仲淹和富弼骗了,是一朵纯洁无辜的小白花哈哈哈哈哈哈
这又有一个宋人笔记:韩魏公器重闳博,无所不容,自在馆阁,已有重望于天下。与同馆王拱辰、定基时有喧争,公安坐幕中阅试卷,如不闻。拱知辰愤不肋已,诣公室谓公曰:“此中-x-i器度耶?“公和颜谢之。
韩琦曾经与同馆的王拱辰以及御史叶定基一起主持科举考试。王拱辰、叶定基经常因评卷而争论,而韩琦坐在幕室中安安静静阅卷,就像没有听见。王拱辰很生气,觉得他不帮助自己,到他的房间对他说:“你是在修养度量吗?“韩琦态度很好地认了错。
你会发现77的策略一直就是:只要我当没听见,只要我好好认错,这群人就不会再bb了(bushi)
以及从这也能看出他俩关系其实不错,因为王拱辰生气是默认韩琦会帮他说话但却没有2333333
《安阳集》里还有韩琦回给王拱辰的诗歌。查了一下王拱辰任宣徽使是神宗熙宁元年(1068)之后的事情,所以可以得出,至少直到晚年他俩关系都还不错。

5. 欧阳修
这俩关系就更不必说了,不过从各种来往书信诗词来看觉得还是欧阳聚聚爱的更深一点哈哈哈哈哈哈。欧阳修天圣八年(1030年)中举到景祐三年(1036年)被贬夷陵,应当是在这六年间和韩琦结下了深刻的友谊,要不然没法解释康定元年(1040年)欧阳修被召回京,韩琦被外放陕西正好错开,他俩怎么突然就开始彩虹屁了。欧阳修不仅在信里夸,还屡次上书夸赞韩琦、范仲淹等,次数多到我有点懒得写(…),他在一封劄子里评价“琦则纯正而质直”(《宋宰辅编年录》),说明在欧阳聚聚眼里韩琦也是一朵纯洁的小白花(bushi)。
庆历失败之后两人皆遭贬谪,书信来往很多,在《欧阳修全集·书简集》里有专门的《与韩忠献王稚圭》,里面有四十多封书信。而在韩琦的《安阳集》保留了三首诗文(是的,一定是因为欧阳修作为大文豪文章保留的比较齐全,一定是这样哈哈哈哈哈哈)。被贬至滁州(今安徽滁州)之后,欧阳修特地去扬州看望过韩琦。而在庆历八年欧阳修知扬州时,韩琦又去定州了,欧阳修还为此在书信中抱怨“南北辽远,音信难频”(还不频么hhh)。
范仲淹去世后范纯仁请欧阳修作神道碑,欧阳修给韩琦写信说他不如韩琦了解范仲淹,希望他修改一下。韩琦改了发回去,欧阳修回:你教的我都已经改了。后来这个碑文被范纯仁私自修改(就吕夷简那段),欧阳修非常不高兴(文豪们最讨厌别人改自己文章,永叔对77真爱了。)
韩琦回京任枢密使之前,欧阳修还写信给他表达自己的盼望:“欣欢鼓舞,而引首北望,惟恐来朝日缓也。”(永叔你收敛一点行不行) 后来欧阳修在立储,濮议和撤帘的事情中都坚决的站在了韩琦这边(富弼对面),以至于富弼绝交的时候也和欧阳修绝交了…后来搞濮议的时候所有人都骂欧阳修(这又是很迷惑的事情,为什么只骂欧阳修呢,所以人缘确实很玄学),然后韩琦看不下去了:“此中书事,皆共议,何可独罪欧阳公?”
韩琦:你们别骂他了,也来骂我吧。
众人:啊,韩琦平直忠谅,不肯推谤于人。
这算什么,长得好看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真的让我觉得感天动地的是欧阳修在病中为韩琦写的夸夸文《昼锦堂记》: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品品。
宋人笔记也多有记载:
公(韩琦)晚与永叔相知,而相亲最深。
欧阳公平日少许人,唯服韩稚圭。尝因事叹曰:「累百欧阳修,何敢望韩公。」
(欧阳修)时方三十九,未及强仕之年,已有「醉翁」之号。后与韩魏公同在z f,六一长魏公一岁,魏公诸事颇从之。至议推尊濮王,同朝俱攻六一,故六一遗令托魏公作墓志,言初议推尊,乃z f熟议,共入文字,欲令魏公承当此事,以破后世之惑耳。(懒真子)
接着品品。
欧阳修还拜托韩琦写墓志铭,最后韩琦也真的写了,不仅写了墓志铭,还写了祭文,高度评价了欧阳修的一切。
韩魏公薨,士大夫以勋德难名,知与不知,皆为泫然而叹曰:「天何不为我留欧阳公为魏公作志文而后死也。」诗话总龟
连当时的士大夫都在惋惜为何欧阳修去世的早看不到欧阳修为了韩琦写的墓志铭…..(这是在内涵韩琦的文学水平么xswl)
6. 富弼
这个指路大家去看@行简的贴子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71875681/。总结一下就是“爱的zqsg,恨的zqsg”,而且从流传的书信来看,感觉韩琦爱的比较深哈哈哈哈哈哈(可能还是因为富弼的文章散失的比较多)
脑补一下,后期和韩某绝交的小富大概觉得他自己是天下唯一看清他真面目的人(x)
7. 文彦博
文彦博和韩琦同是天圣五年的进士,所以一开始关系就不错。《邵氏见闻录》里有这么一件事:有一个官吏叫李稷,这人很能干,但是傲慢。文彦博接替韩琦担任北京留守,他一到任就说“听说李稷对韩琦很不尊重,而韩琦从不跟他一般见识,我非要教训教训他不可。”然后文彦博跟这个李稷说,当年你爹在我门下,你也不用太客气,行八拜之礼就行了。然后李稷没办法就只好行了这大礼…..
咦,还给人报仇,这是我印象里脾气很好的文彦博么
英宗让韩琦推荐太子詹事(太子府总管),韩琦推荐了王陶。文彦博提醒韩琦,此人浮躁,须防其见利忘义。后来王陶果然忘恩负义弹劾韩琦和曾公亮不押班。



找到多首韩琦写给文彦博的诗,都是点评画作啊风景啊,看来这就是文彦博长寿村的奥秘(bushi
文彦博写给韩琦的挽词

“论交最知我”,算是关系很好了吧(不过小文这人和谁关系都不错,他的人缘也是个玄学
一个彩蛋:文彦博和高若讷读书的时候是同学,关系一直很好,是的,就是被欧阳修骂的狗血淋头的那位,被蔡襄写四贤一不肖的不肖…
8. 蔡襄
正好提到蔡襄,我就又去查了一下。他俩关系应该也很好(我已经快认不得很好这俩字了)。因为《四贤一不肖诗》,蔡襄遭到泗州通判陈恢的弹劾,正是因为当时还是左司谏的韩琦弹劾陈恢越级言事,蔡襄才幸免于难。
昼锦堂(韩琦晚年在相州建的楼阁)的碑是蔡襄题的字,而且他“在创作过程中别出心裁将每个字单独写几十遍,优中选优,择最佳者拼合,叫’百衲碑‘,故《昼锦堂记碑》又号称‘百纳本’,被宋人称为‘本朝第一’。”(这段摘自百度百科)
要知道蔡襄是一个拒绝了仁宗让他写《温成皇后碑》的男人。宋代朱长文有言:“蔡襄书颇自惜重,不轻为书,与人尺牍,人皆藏以为宝。”(77真是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男人hhh)
蔡襄曾经被人模仿字迹诬陷,英宗想将他外放,是韩琦和欧阳修极力 反 对。
9. 尹洙
他俩有记载的交集主要还是开始于《四贤一不肖》的事(剧里他说“我才是范氏朋党”),直到后来在边塞尹洙成了韩琦的下属。尹洙十分赞同韩琦的基本上所有军事决策,包括主战以及拒绝修洛水城,反而 反 对 范仲淹的决策。狄青是尹洙引荐给韩范的。因为 反 对修洛水城,尹洙派狄青将抗命坚持修建水洛城刘沪下狱(刘沪出狱不久即病逝,没人知道中间狄青干了啥emmmm)。然后因为这事,整个朝堂都在谴责尹洙和狄青,只有韩琦为尹洙上书,陈言修建水洛城的十三条弊端。最后尹洙还是在韩琦自请外放之后被贬了。
尹洙于庆历七年(1047年)病故。韩琦此前为尹洙早逝的儿子作了墓表,尹洙临终前要韩琦为他也作墓表。这中间还有一个事情:欧阳修为尹洙写了《尹师鲁墓志铭》,只是尹洙的家人对此不满,认为欧阳修没有对尹洙首倡古文运动的功绩有足够多的描写(为什么呢,因为欧阳修觉得古文运动功劳最大的是自己啊hhh)因此欧阳修写的这篇废弃了,尹洙家人又来找韩琦写(琦:怎么又是这种夹板气)。韩琦于是在两个人对于古文运动的功劳中和了一下稀泥,大概意思就是时间有先后,功劳无大小之类的。
嘉佑元年(1056)年,韩琦终于结束了外放,回京任枢密使,追复尹洙为起居舍人,直龙图阁。此时离尹洙去世已有九年。
10. 王尧臣
王尧臣就是韩琦那一届的状元,韩琦经常在信里称呼他“状元学士”(u1s1,这称呼好甜哦,7你真的会撩)。天圣八年(1030)韩琦丁忧时路过黄州,曾闲暇时和王尧臣一起出游。然后他俩书信互夸也挺频繁。好水川之后,王尧臣为韩琦上表《乞勿以小过深责主帅奏》,为他求情。
1056年王尧臣去世,韩琦在祭文中写:“爱则昆弟,同则胶漆。从官西东,虽远犹密。及佐大计,局相并邻。议必联席,食常对茵。“
爱则昆弟,同则胶漆。我发现了,韩琦真的对谁都很zqsg。
和他关系不好的有么。有,理论上王安石和狄青最后和他关系都一般,但这俩腥风血雨的男人都得罪了一大帮子文人,流传下来的史料实在不知真假。就比如说默记原本其实是用来黑狄青的,现在被用来黑韩琦emmmmm就很神奇。按照我的想象,若非被气昏头了口不择言,韩琦应该是个非常非常拒绝和别人发生争执的人(前面那么多例子),即使公事上有争执也不会蔓延到私交上,所以大家见仁见智吧~
原来还想写琦你太美(bushi),可惜我们子美留在历史上的资料实在很少,如果有人知道可以补充下~
原来还想继续查苏轼/司马光,但是实在写不动了。感觉苏轼和苏洵都是韩琦提携的所以苏轼经常写彩虹屁?然后司马光我估计是搞濮议的时候关系很差,后来熙宁变法因为有了共同的 敌 人王某某所以缓和了?(只是我的脑补233333)
总之,有没有觉得77这性格和官家其实有点像,啧啧啧。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闲情趣聊|此贴记录一切关于清平乐的奇葩言论,剧太悲了,大... (梁思申)
- 张贵妃不自信 (冰果oooo)
- 第47集|看完这集深感官家配不上丹姝😂 (芝士奶盖)
- 张茂则是太监吗? (一)
- 张贵妃,后宫里不一样的烟火 (萱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