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同一个家庭里,有的孩子出了问题而有的没有?
来自:🙃
文献标题:Schizophrenic patients and their siblings
注意:这个文献发表于1963年,有的理论可能不符合今天的情况,但是作者对家庭的观察应该仍然适用。
主要内容:
通过对耶鲁精神病院16个家庭的研究,探讨家中不同孩子成长过程中以下因素对其的影响(为什么有的精神分裂而有的正常):
家庭环境、家庭内部角色的变化
母亲对不同孩子婴儿期提供情感照料的能力
孩子在家庭中分到/承担的不同角色
父母人格以及父母关系对与自己不同性别孩子发展问题的影响
孩子的怪癖(这点不太确定)
一个孩子对另一个孩子的影响
这些有患病孩子的家庭可以分成两类:
1.分裂的家庭:家中分成两个竞争的阵营。
2.扭曲地家庭:父母一方的严重人格障碍奠定了家庭互动的模式,造成家中非理性、病态的思维/交流模式,使得儿童的现实检验能力受损。
以上这些都使儿童无法克服俄狄浦斯期的问题,不能获得与自己性别相统一的身份认同。
总结来说,造成儿童精神分裂的元素不是单一的母婴关系,而是家庭结构及互动对儿童自我发展造成的有害影响。
在这些家庭中长大的儿童,对身份认同十分混乱,在性别认同,与他人形成有意义的稳定关系方面存在困难,因为他们从家庭中习得的自我认知和对世界的认知是扭曲的。
家中(相对)正常的孩子
相对正常的孩子即使没有达到患病的程度,但是在情感成熟度,人格封闭性,洞察力以及对智力资源的使用上也会有所缺陷。
举个例子,这样的孩子可能追求需要较少人际知识的科研岗位并且取得成功,但是在科研之外却相对贫乏。由于封闭性的人格,他们往往使用独处的方式逃避家中的问题,有的干脆压抑过往的所有创伤性经历,以保持自我的完整。
一个精神分裂症女孩的姐姐通过取悦父母双方的方式避免让自己卷入父母之间的冲突,为了让父母高兴,她学习出色,并且让自己尽量不去想家中的问题,也有意识不去想自己的父母是否奇怪、难相处。
另一个精神分裂症女孩的哥哥,有意或无意地娶了一个富家小姐,自己也成为一名物理学家以满足父母的野心。
有的精神分裂症孩子的兄弟姐妹认识到,自己必须远离家中混乱的环境以保护自己。在他们有能力离家之前,对家里人保持着情感上的距离。对比后来成为精神分裂症的孩子,能够离家的孩子往往更有能力放下对父母的依恋独立生活,而放下与家庭的关联则可能使精神分裂症的孩子崩溃。(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孩子其实心理上与家庭更紧密?)
家庭环境的改变
家长年龄的变化,孩子进入不同的发展阶段都会导致家庭动力失衡,或者对家庭的防御机制造成有害的影响。有时家长态度的变化会使得孩子经历完全不同的成长环境。
今天有事情先写这么多,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