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哲学和文学哪个更有利于我们过好生活和更敏感和宽容于别人
日常诗人(从天狼星到地球,晚了十万年)
罗蒂论哲学读得太多会有的问题:关于读哲学和文学哪个更有利于我们过好生活和更敏感和宽容于别人 从 陆兴华 作者:理论车间 罗蒂说,一定要把事情、世界和社会搞清楚、认识完整,一了百了地找到一种最正确的世界观,一对一地面对了主体与事实之间的真相,再将那种救赎式真理强加给人,是残酷而愚蠢的,而这是大多数读哲学的人在走的路。罗蒂几乎在明说,分析哲学或语言心灵哲学就是这样的一种把本科生吓光,对社会和世界太严肃甚至残酷,也使分析哲学家自己乏味而凶暴的那种哲学。罗素-乔姆斯基式的要将世界拆开后分析到意义和信仰的最小单位的那种劲头,罗蒂认为是走邪入魔了,维特根斯坦和蒯因和戴维森矫枉过正,但damage is done了。我们的大学里如今已满是分析哲学或斯特劳斯式柏拉图主义的小杠头了。不知是他们心灵的狭窄使他们投向了分析哲学和斯特劳斯主义呢,还是反过来? 罗蒂好象相信,有些人是天然要扑向那种硬梆梆的教条式哲学阅读的。这些人不相信来自明天的经验会改变今天的你。他们相信自己已一劳永逸地掌握了评判一本书一种思想的永远不变的标准。这些人作为读者,成为他们所读的分析哲学和斯特劳斯柏拉图注释的牺牲品! 是不是人性都有这种倾向:都喜欢死捧住那些陈词滥条,约翰逊博士说的cant,反复地说它,说得它很正确,然后就永远躲在其中了,象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那帮人那样,先列出一些前提,然后一一证明或反驳,然后凯旋?有些人为什么喜欢自己被这样知识专制,再去专制别人?是因为他们怯懦、可怜和内心阴暗?他们的出路,难道不就是应该少读点他们所说的哲学,或不象他们那样读,而是移情和同情式地通过读文学来读他者? 我们的写作和阅读,所追求者,不就是要说出不一样的话来,使我们自己成为一样的人么,象罗蒂说,读和写,是要与我们的过去决裂,至少是要弄清我们为什么从荷 马变成了我们今天这样? 使我们的心灵不受陈词滥调的控制,这本也应该是我们读哲学的初衷之一,为什么到现在,这任务是要推给读文学?而且,读文学,现在也变成了理论模型的套用,成为文学批判和文化批评!也就是说,这些津津乐道于自己的那一点陈词滥调的人,也象他们搞僵哲学那样地要来搞僵文学阅读了,用了他们的方法论! 在阅读层面上说,罗蒂认为,宗教阅读过去一向打压文学阅读,是今天的这种哲学阅读打压文学阅读的前奏。这我原来以为是个政治斗争的事,罗蒂却只认为是一个某个人是不是一个有意思的人的问题。在我们这个社会里,有些人没意思,而一没意思,他们就好象失去了权利或利益,他们就要强硬,硬来,将自己的意思强压给人;《奥赛罗》里的亚哥,就是这样的人。他们也不幸,天然在这个社会里由于自己的性格或什么而不易让人喜欢,就发展成为教士心态。当然也就一部分是professionalism在作祟,以为自己是专家了, 硬要摆权威。他们也是牺牲品,也是他们自己拼命维护的那种秩序的牺牲品,不自己觉地要给自己拉陪绑。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我去,这里该有多久没人吭声儿了? (梦旅人)
- 经济学的最后基础 (日常诗人)
- 《南方周末》记者潜伏富士康28天做调查 (nicejojo)
- 建议大家仔细读读《枪袭哨兵者伍勇刑事档案》 (一头野象)
- ZT 记一次很深刻的谈话 (日常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