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与千里马
民英(走肾容易,走心难)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是唐朝韩愈名篇的首句,至今也广为流传。“伯乐”们为了国富民强,坚持原则、擦亮眼睛,慧眼识出“千里马”,给“千里马”们用武之地;“千里马”们身心愉快,“士为知己者用”,不遗余力地拼杀疆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然而,如何才能得到一匹理想中的千里马呢?“赛马”与“相马”都是选用合格人才的必要程序。试想参赛的“马”在参赛之前就已被相过至少一次了。应先“相马”而后“赛马”,也就是说“赛马”是“相马”的印证。但“相马”的方法,“赛马”的技巧又各有不同。于是便经常能听到有人说到,中国的千里马究竟在哪里呢?难道真像有人所说的那样,千里马都出国了?或许还是:中国本不缺千里马,缺的是伯乐? 设想一下,一个好公司、大公司要招的人是何其的多,如没有“相马”这道程序,那么多的“马”,有可能都让他们参赛吗?时间、空间等各种条件都能允许吗?所以“相马”仍是选用人才的重要程序。这也是为什么找工作的人初试就没通过之所在。然而相马的条件并不是特定的,也许在一人眼里你是一匹“驽马”,而在另一人眼里你可能又是一匹“千里马”。另外,也许你所在的职位不适合,也会限制你自身潜能的发挥,故是不是“千里马”也与公司的用人机制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出现是用人与被用者之间结合的结果。一相马者被称得上是“伯乐”那是“千里马”的衬托,因为他发现了千里马,而一千里马是因为伯乐成功地挖掘出他本有的潜能,才有“千里马”这一说,两者是一一对应的。故其实世上本没有独立的千里马,亦没有独立的伯乐;千里马和伯乐原是互为依存的。要有的话也是,“准”伯乐在找“准”千里马,“准”千里马也在找“准”伯乐。而“准”伯乐只有在找到了这一个“准”千里马之后,后者才成为真正的千里马;同样,只有在“准”千里马认定了这一个“准”伯乐之后,后者才成其为真正的伯乐。也正所谓,在当今的人才招聘会上, 犹如相亲一般,“伯乐”是月老,“千里马”与用人单位是“相亲”对象。 而当今的社会教育制度的畸形!在我认为我们都是千里马只是这个国度缺少的是像伯乐这样的人! 最终我会选择留学,体验一下外面的社会,我不想我下一代也和我们一样只能做一匹千里马而不是伯乐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没错!我们就是中介,把你的疑问与不满抛过来吧~用真诚欢迎各位~ (天津和中留学)
- 新西兰留学最牵动你心的几点 (紫翼空灵)
- 美国留学与大学排名的选择关系 (紫翼空灵)
- 伯乐与千里马 (民英)